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南传统民居建筑顺应水势,临水而居。建筑装饰与整体建筑融为一体,白墙清瓦,木栅花窗,清淡分明。以苏南地区现存明清时期的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对苏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构件及其表现手法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苏南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流坑村,古称流溪村、瑶石村,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境内。自五代南唐时期建村以来,历经了1070余年沧桑岁月,至今仍基本保存了明朝时期的完整平面布局。其传统建筑规模宏大,赣式民居风格独特,装饰艺术精美,三雕装饰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试从对江西传统装饰艺术形式与手法的研究入手,挖掘流坑古镇的传统民居装饰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弘扬江西乡村传统建筑装饰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建筑绝大部分为木结构建筑,木雕便成为装饰形式之一。建于明清时期的山西柳氏民居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建造工艺水平极高,布局结构精巧。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别与江西、广东、浙江三省毗邻,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在依山傍海的天然地理位置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从古至今已经兴建了诸多传统民居建筑。而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的影响之下,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样式、风格特点、装饰艺术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按照不同地域对福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特色等内容,以三坊七巷为例,简要分析福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木雕。  相似文献   

5.
装饰艺术在民居建筑中的表现,诞生在人类的原始社会,建筑装饰是人类生存环境艺术化的进步展示。现代民居建筑装饰,是现代人继承前人技术的发展并对先辈在岁月中经验的总结和遗留下的瑰宝结晶的传承,处于科技飞速进步时期的今天,将历史技艺的传承与现代手工艺的同步发展,是对民居建筑装饰艺术重新定义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受地域文化影响的广府宗祠建筑艺术。通过岭南民居宗祠建筑发展历史与传承,探索地域文化与广府民居的关系。以花都区为范围,具体分析宗祠的选址、命名和分布状况以及祠建筑装饰艺术价值,从而以花都为地域背景深入探究广府的宗祠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对居住环境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装饰艺术从业人员如能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巧妙地运用和融入现代建筑元素,赋予传统民居建筑以现代特色文化理念,将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蕴含的深厚建筑文化。为此,文章从探讨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特点入手,分析了装饰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尝试提出了装饰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应用的有关思路办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从甘肃兰州的青城古镇民居建筑装饰入手,结合当地实情,从文化艺术的视角,以高家祠堂为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了青城民居的装饰艺术特点。通过对民居建筑的深入了解,可以对青城古镇的历史、建筑艺术、文化传统等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对于该地区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盟 《美与时代》2014,(8):73-74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选址和空间布局上,同时也体现在建筑装饰装修审美和民俗民风等方面。中国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民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通过阐述中国传统建筑审美行为和文化渊源,分析湖南传统民居在体现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思想、装饰艺术式样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民俗传统、体现生活情趣等方面的装饰审美文化内涵。指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人们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靳梦 《美与时代》2023,(3):13-15
传统民居中的装饰不仅取材广泛,图案美观,还带有一定的吉祥寓意。分析传统民居装饰的吉祥寓意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方法,使人们更多地去关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现代建筑中使用传统吉祥图案,不仅能提升建筑装饰的文化品位,还能使传统民居装饰中的吉祥图案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河南新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着建筑装饰元素贫乏、风格混乱、脱离功能需求等问题,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漠视和破坏了当地的传统民居文化。事实上,河南民居建筑装饰受优越地理位置、便利交通、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商业活动繁荣的影响,呈现出装饰纹样丰富、华丽与朴实共存、灰塑的应用独特、重视门的装饰等特点。只有从传统民居中探索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使新农村住宅既能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能表现现代农村的"新"气象,为新农村住宅设计建设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豫西地处中原西部山区,民居受到地域性因素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了适合当地环境和居民审美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建筑文化符号。通过对豫西地区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出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功能和寓意及装饰特色,结合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探索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提取、创新与应用,实现豫西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受环境、社会与宗教因素的影响,凉山彝族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具有个性化与民族性,其超高的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使之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瑰宝。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探索当地传统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希望为现代民居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灵感,促进其设计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4.
徽州木雕是徽州明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建筑宅院的营建过程中,对木雕内容题材与构图表现的选择,并非由匠人依经验进行独立创作,而是以一种共同创作的方式来表现。整个宅院的木雕都会以统一的主题来雕刻,表现屋主的期盼与夙愿。文章以树人堂主体部分的木雕表现来分析民居木雕构思创作的主题,从而得出民居木雕创作构思以及表现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5.
增头羌寨的垂花门是羌族传统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重要表现,其展现的装饰细节美、因地制宜的结构美与羌族民居建筑的融合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从增头村民居中的垂花门入手,具体分析垂花门的造型、结构、存在的空间和位置。增头村垂柱种类有方形垂柱、圆柱形垂柱、瓜形垂柱等;垂花门上的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文字等装饰纹样体现其装饰艺术特征。走进古村落,传承垂花门的建筑装饰艺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晋南李家大院是晋商民居的典型,整体为竖井式的四合院,借鉴徽派建筑及西方哥特式的元素风格,有着中西文化融合的艺术特色。大院建筑装饰讲究,雕工细腻、华丽,有着深远的寓意,集中体现了清末民初北方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分析李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挖掘晋南的建筑装饰特色和人文意蕴,使其在现代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传统民居装饰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而环境艺术设计也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民居装饰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广西的漓江流域存在着一些传统的民居,这些民居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价值。文章针对漓江流域的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衍生发展进行了讨论,并对传统民居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表达阐述,分析和研究了传统民居文化资源的艺术表现价值。  相似文献   

20.
豫南地区处于我国秦岭-淮河分界线,其民居建筑即有江南建筑之气韵,又得北方建筑之魂魄,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性。笔者以信阳新县丁李湾村明清民居为例分析村落的风水文化、院落及建筑特征、装饰特色等,并将丁李湾民居建筑类型归结为类徽派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