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琪 《美与时代》2023,(8):69-71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非常具有观赏价值的绿化空间。在现阶段城市建设工作中,依据实际情况合理改造设计城市公园景观,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城市在整体上得到更好的绿化,还能借助公园景观将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展现出来。因此,城市公园景观合理改造设计具有必要性,对城市公园景观的改造设计策略展开详细论述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运用全新的发展思想,根据城市建设现状,以及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所需,为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工作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这样既可以助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建设工作稳步进行,又可以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向有秩序性、规律性、变化性转变,运用结构主义的理念来设计雨湖公园,从雨湖公园规划的整体性结构、可转换空间、内部的可生长和自身调整性来论述。通过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给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带来不同的设计理念,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如今,公园景观已然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们需要一个环节优美宜人,帮助舒缓精神压力,提供舒适自由的空间场所。因此,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试图分析其景观构思与设计,展现其特色植物配置,为今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发展提供宝贵学习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以来,国内关于社区公园景观的研究开始加强,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适老性景观等也都成为热点话题,适宜的社区公园适老性景观能有效提升周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湖州白鱼潭公园适老性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发展状况,总结其目前的发展问题,探究老年人对适老性景观的需求,探索社区公园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依据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融合与提炼的必要性和方法,提出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通过历史发展的时间进程以及文化背景,结合乡土景观设计元素以及各区域的民俗文化来进行公园景观中的要素设计,使得城市公园景观更加贴近生活,与自然交融的同时也能满足和人之间的互动需要,打破以往千篇一律的景观模式,使设计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石志堃 《美与时代》2013,(12):29-30
花境设计是城市公园的亮点,是体现公园档次的细节表现。花境的设计应符合公园主题,花灌木的搭配要考虑植物的层次感与色彩感,并与周围的景物相协调。根据不同的时段,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用意,采取不同的搭配手法,或素雅或热烈,以迎合人们的心理。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人们都拖着疲惫的心,而在城市公园中布置出一处处风格独特的花境,都将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色彩。优美的花境提升了公园的品味,完美的公园提升了城市的魅力,并作为一张亮丽的名片,促进着城市的发展。由此可见,花境在城市公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金华市已建成的部分公园景观调查,归纳总结了金华市公园景观的现存问题,并从节约型理念的不同层面展开论述,针对金华市公园现存问题提出了三个层面的设计策略,包括从节约型设计原则出发、以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后期养护,希望以节约型设计策略提升并完善金华市公园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适合当代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增强公众环保教育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环境教育理念,总结国内外城市公园设计中应用环境教育理念的案例,并以安徽芜湖南陵春谷公园为例,将地域文化、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因素等与公园植物配置设计相结合,达到公众的参与度提升。以生态环境教育理念为目的,为今后城市公园的设计提供理论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分析城市公园中听障人群的感知特征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听障友好型设计在公共空间景观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探析如何通过听障友好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来满足听障人士的特殊需求。通过对视觉导向、触觉参与性、可访问性、视觉嗅觉体验、交互性、沟通性、教育性和意识增强原则的分析,提出听障友好型设计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景观设计师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听障人群的需求,从而营造包容、无障碍的公园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秀峰公园为例,采用使用状况评价研究方法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与使用者和维护、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等形式对公园整体进行评价,并通过分析公园几个典型活动场地的使用状况,解决当前的首要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为公园的后期维护及改进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的城市公园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威胁,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公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还在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与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以甘肃嘉峪关东湖公园为例,探究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公园景观布局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其设计不仅事关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着城市文化和文明的延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十笏园,因地处南北方交界之处,浸染了南北园林设计风格。虽为袖珍型建筑,但设计精巧、妙趣横生。通过对十笏园造园景观与建筑设计的分析,汲取景观建筑之灵感,思考当下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日后的公园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旨在给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室外活动场地,同时也代表了整座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与生态环境水平,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绿肺”。对城市公园设计的各项原则进行深入探讨,明确了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将人文特色通过景观的表现赋予新的美学价值和实用意义。以西安沣东新城汉溪湖公园的案例设计为例,说明在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设计、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引入AVC理论探究城市滨水公园AVC内涵,通过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筛选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吸引力(A)、生命力(V)、承载力(C)三方面构建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公园是一个城市人们休闲和参观的主要场所,城市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必须强调以服务居民的概念来进行。城市公园的空间景观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大部分人群的休闲习惯和心理需求,也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为了构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成为附近乃至全市居民的休闲场所,我们应该掌握城市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它是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王璐 《美与时代》2014,(4):29-29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驾起了一座人与自然联系的桥梁,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重视在公园绿地布局分析、景观结构与空间布局关系、公园绿地设计与规划方面的研究、绿地管理与旅游发展、应对灾难性气候等方面的思考,才能更好的促进公园绿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方面。城市公园设计必须:一、在继承中发展个性化风格;二、因地制宜,遵从自然;三、景点布局体现景观的多样性;四、保持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快节奏的社会语境下,城市居民面对的压力需要寻求释放的途径,对公共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公共健康在2020年尤其受到重视,构建以"健康"为切入点的公共疗愈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公园绿地的转型方向。文章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以拙政园为研究对象进行解析,分别对疗愈景观的定义,公园的新价值,古典园林与疗愈景观的关系,古典园林景观的布局、氛围、五感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养生智慧进行探索,结合疗愈空间特性引发对城市公园疗愈景观设计的更新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以城市公园边界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公园及其城市公园设计理念的发展脉络,从宏观上的公园边界规划理念和微观上的公园边界设计手法两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认为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从点滴做起,把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物质的丰裕,人们对其自身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与生活质量的渴望也越来越高,进一步优化"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舒适的效果,拉近人机工程学与人居环境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人机工程学为理论依据,从现代城市公园环境设施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现代公园在环境设施设计尺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人对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空间基础特征与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出环境设施中更合理的设计方法与尺度,给今后城市公园环境设施设计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