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和增强文化影响力的支撑。当前,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平台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资源,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福州三坊七巷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福州三坊七巷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相关助力,以期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艳 《美与时代》2022,(8):71-73
地铁空间有效延伸了地上空间,发展了地下空间,在整个城市空间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地铁空间艺术,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彰显城市设计的人文关怀,展现整个城市的地域风貌。地域文化应紧密结合城市地铁公共空间,通过地铁公共艺术,对城市精神进行更好的传递。有机融合地域文化和城市地铁空间艺术,既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又可打造具有特色的地铁城市。以广州地铁空间为例,基于地域文化视角,通过研究地铁空间艺术,以在地铁空间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提高设计师对地铁空间艺术地域性设计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当大力建设美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乡村风貌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区域文旅形象IP的开发是乡村特色文化的核心体现,对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开发乡村文创产品、改善乡村设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传播乡村特色文化,营造乡村美好形象,带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根据设计案例对乡村区域文旅形象IP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以期通过乡村区域文旅形象IP的开发,挖掘乡村本土文化,构筑乡村精神,发挥乡村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自然综合体和水陆综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人文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充分展现城市文化,给人们带来良好的文化体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北方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取北方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运用到北方城市的湿地公园人文景观设计中,可以展示北方地区城市特色,丰富北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层次与结构,增强湿地公园的吸引力。通过阐述湿地公园的功能,探讨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分析建设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要求,并对北方城市的湿地公园人文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设计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促进湿地保护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泽群 《美与时代》2020,(2):104-10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精神生活的满足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文章通过分析台儿庄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文化品牌建设现状,指出台儿庄古城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台儿庄古城的文化品牌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区域,不仅承载着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也是展示地域文脉特色的场所,其空间设计品质与城市文化发展和居民归属感紧密联系。从城市家具对地域文化传达的意义入手,结合相关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滨水公共空间为例,结合空间现状,提取地域文化特性应用在具体设计中,并提炼出一套针对城市家具的设计流程,从而通过应用设计提升人们对城市文化特色建设及滨水空间的认同感,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7.
高璇  汪瑞霞 《美与时代》2023,(12):95-9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文化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新常态。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对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平桥石坝水库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对环境教育中心区、老年人活动区、家庭活动区、旅游背包族村、道路交通系统、绿化系统、市政系统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希望本次规划设计能够对推动平桥石坝水库旅游景区规范开发建设走上快车道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地铁公共空间已经成为地域文化的展示窗口之一,已从一种单一的等候空间转变成了一种文化综合展示空间,是城市地域文脉、城市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从地域文化融合的角度对现代地铁公共空间环境进行分析,并从地域文化激活地铁公共空间的多维营造视角,提出合理的设计原则和融合方法,以期彰显城市的地域文化,展现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9.
李香凝 《美与时代》2023,(3):118-1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博览会、展销会等作为当今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让人们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及产品的传播与展示,展示设计从中获得了新活力。但是,展会活动产生大量废弃展具、空间使用率低、大量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展示设计中运用模数化设计,可在满足现代人个性化的需求的同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环保理念。基于此,就模数化展示设计的研究概况、理论分析、应用实践、案例分析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当代模数化设计在展示空间中应用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城市家具设计发展到今天,单纯的理性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望。只有在城市家具设计中注入审美、情感、文化等感性因素,才能满足现代人的多元化需求设计师必须全面考虑使用者的需求,综合平衡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实用、更有人情味、更富亲和力的城市家具。  相似文献   

11.
杨叶 《美与时代》2023,(4):46-48
高铁站房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建筑,其设计愈发重视与城市地域文化的融合,以弘扬城市文化特色、展示地方文化自信。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庐山站高铁站房为例,通过对地域文化性进行研究,阐述在庐山站的设计中运用抽象与象征的手法,将庐山特有的山水文化、文人著作融入建筑外部造型与室内装修设计,在独特的地域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将庐山站建设成为九江市新的城市名片,也为类似高铁站房设计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它将影响人们的吃穿住用行,倒逼传统行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文旅产品设计作为传统行业,必然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文章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总结,站在"互联网+"的高度,以产业发展的视角,探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体系,总结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重点开发要素和开发模式,以期提高市场竞争力,并研究文旅产品市场化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实体书店既是文化空间也是消费空间,它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质和人文气息,是城市文化的宣传阵地,也是文化生活的精神宝地。当代实体书店不仅提供给读者购书的空间,还提供给读者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服务。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注重追求多元化的文娱活动。书店作为文化消费空间,有必要提高空间内的文化认同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文章以诚品书店宜兰店为例,通过SD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书店空间进行量化分析,以此为提升书店文化认同感提供一些经验,为传播城市文化提供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4.
师瑚 《美与时代》2023,(2):117-119
近年来,在文旅耦合大背景下,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相结合为城市带来了多元化发展的可能。作为一座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绍兴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却存在着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此,提出融合式多层次全方面的“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对策,以创新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助推绍兴经济发展,赓续古越红色血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在飞速发展,但我国大多数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和精神需求。在符号学原理指导下设计出博物馆核心文化资源的系列化产品,是突破当前文化衍生产品困境的重要途径。产品的设计过程与符号传达系统相似,将经典馆藏资源核心文化进行编码,结合博物馆所在的地域与民族文化内容,增强用户在解码文化内涵时的体验,提高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徐姗姗作品     
正西汉海昏侯文创产品设计说明:本产品设计案例是在文化元素、美学特征,人文精神及符号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通过重构与解读的方式将汉代隶属和汉代纹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去,使产品与汉代文化有效融合,体现产品的文化内涵,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同时对现代人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满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在稳步提升,在此基础之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物质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以后,人们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上。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设计者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大众人民的审美需求为前提基础,将多元化的元素融入到设计过程中,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其中,应该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断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这对于我国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对于当前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融合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作为我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在现代化文明的快速推动下,其陈列功能逐渐发生了全新的改变,审美与教育、体验与传播等都已囊括在了博物馆展示的职能当中。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集聚场所,不仅是一个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重要产物,更是区域内的政治文化中心。伴随着近年来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博物馆成为了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承载者,因此,如何发挥博物馆特有的功能,提升城市的发展成为了人们所热议的话题之一。同时,文章也将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与城市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环境的文化理念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更新,走创新发展的道路。非物质文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和意义亟待拓展。当今世界的变化速度和中国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瞬息万变,层出不穷的创新成果给城市发展、环境艺术、环境理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激励人们努力发挥创造力。通过对蔚县非物质文化的调查和相关文献研究,以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为背景,围绕四个功能对非物质文化的应用进行论述,探索非物质文化艺术与现代公共艺术融合的策略。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应把非物质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中去,从而使整座城市更加宜居。  相似文献   

20.
游娟 《美与时代》2014,(6):23-24
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其滨水景观带上的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及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我们应通过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来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同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打造为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如此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达到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景观规划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