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伴随城市发展步入了“存量提升”的新阶段,优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势在必行。当前以VR、 AR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实现了对街区三维场景的重建,但是关于将数字技术应用作为提升街区空间活力的方式却鲜有人去关注。以历史文化街区使用者的空间感知为基础,探讨数字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速度不断提高,然而城市的大拆大建使街区的文化定位和历史资源逐步丧失。因此,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保存,如何凸显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在城市空间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通过对历史文化区的改造来保护传统文化等问题已成为城市设计发展中的关键。文章以西安市和成都市两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改造修建后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思考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城市空间重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我国的许多内陆城市而言,历史文化街区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主要名片。为了提高历史街区的空间环境品质,在开发和保护中必然会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文章主要透过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从文化、经济、技术三个方面谈论文化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以期对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进入某个特殊时期产生的文明内涵深厚的文化遗产。一方面,历史街区影响了城市功能,另一方面,历史街区可以供人们进行活动、生产和生活,可以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承载于历史街区。而历史街区人居环境的保护发展却被大众所忽视,导致人们对街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逐渐降低。因此,文章构建以居民满意度调查为主的人居环境指标评价体系来对开封市历史街区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基于现存的与评价指标体系有关的研究结论,与历史街区的特点进行结合,使定性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历史街区人居环境不同方面的需求和感受进行客观、全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轨迹,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构成,是城市文脉具象生动的外在表现。引入城市触媒理论,在对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列举历史文化街区触媒活化设计的原则和要点,通过相关触媒元素的选择和塑造,提出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一系列策略。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文化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的现状,探索历史街区的文化保护与设计意义。以南宋御街为实例,进行景观、建筑的探索与分析。要想对历史街区的文化进行保护以及更新,须结合城市历史文脉以及街区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规划梳理,才能最大限度对文化进行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是反映一个城市传统文化发展的窗口,伴随着我国休闲文化旅游市场的逐渐升温,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历史文化街区内部有着大量的文化遗迹,包括传统文化、名俗文化和现代文化等等,这些不仅能够体现传统的居住风貌,更是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特色的载体。与此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设计也在其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着整个历史街区所呈现的外观形象,还有传承和传播城市文化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对历史街区进行形象设计时,必须考虑街区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的文化特征,同时保持街区的时尚和可持续发展,还要注意整个街区设计的整体性原则。以常州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为例,探讨其街区的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以人为中心,提取特定景观关怀线索,进行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并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可以提升公共空间承载力、吸引力,满足公众使用需求。基于此,以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内公共空间为例,阐述沈阳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工人村公共空间使用体验、使用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公共空间景观关怀线索进行提取,提出有利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建议,以期重塑公共空间活力,建造独属于铁西工人村的具有人情味的优质公共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性的民居建筑形态和景观面貌,其建筑特征和形态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韵味。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痕迹逐渐被弱化。中原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景观的影响和价值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能够推动城市地域文化历史的延续与保护,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京是名扬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灿烂的文化和众多名胜古迹,其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种"活性文化遗产",也极具历史感与场所感,不仅具有街巷、道路、建筑及文物等表现出来的物质空间特征,同时亦具有一代又一代居住于此的人们生产生活等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明特征。文章以南京老门西为例,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及相关技术方法来对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优化更新空间的策略,从空间形态上为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的提升提供一个优化机制,同时关注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利用,更好地营造其认同感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设计的研究,分析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方式,思考历史遗留物如何通过改造再次利用于文创街区的建设中,重点剖析了文化创意街区的发展特点,探讨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对传承历史记忆、塑造滨水景观空间、复兴城市文化的积极作用。文章从历史遗留物如何与创意街区结合发展、湘潭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如何与历史遗留物结合发展两个角度出发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2.
对于城市规划与建设来说,体现城市人文风韵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对于城市来说,建筑又是体现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很多城市都对当地遗留历史建筑以及建筑群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基于此,人们也发现历史街区中遗留历史建筑仍然需要有效的保护,从而能够有效延长这些建筑的使用寿命,为人们带来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并为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文章对历史街区中遗留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旨在为后续城市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在城市更新问题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探索,采用何种途径来实现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命题。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记忆的表现载体,扎根于当地的在地文化,是城市人文复兴及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触媒。文章引入城市触媒的有关理论,并应用于北京市什刹海传统历史街区中,旨在通过一种可持续性的更新模式促进街区内的人文复兴,从而使历史街区实现渐进式的多元化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4.
城市历史街区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属于可见的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求人不仅需要具有高度责任心,还需要对历史街区有很深的历史知识及了解。改造需要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这些历史风貌不仅包括文化的部分,还包括了通过具象的物质体现出来的环境。文章通过对山塘街历史街区的"物质环境"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在建筑景观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街区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核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因消费和旅游的推动而得到重生。通过新乡市关帝庙历史文化街的研究,认为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向现当代历史街区转化的过程中,由于多元文化主体的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发生了演变,并且这些不同主体需要的功能之间,并不是完全契合的。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兴起的过程中,人口的大规模集结必然会引起人们对街区建设的思考与探讨。城市街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对聚落空间营造的结果。街区中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等构成了有形的几何空间,这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互动而产生的文化空间一起,构成了人们所需要的环境空间。根据凯文·林奇的理论,环境意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特色街区的环境意象在于它的几何空间与文化空间如何形成与互动。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区域,不仅承载着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也是展示地域文脉特色的场所,其空间设计品质与城市文化发展和居民归属感紧密联系。从城市家具对地域文化传达的意义入手,结合相关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滨水公共空间为例,结合空间现状,提取地域文化特性应用在具体设计中,并提炼出一套针对城市家具的设计流程,从而通过应用设计提升人们对城市文化特色建设及滨水空间的认同感,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双修概念中城市修补部分明确指出保护历史文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桂林正阳东西巷保护、开发模式,从中分析该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过程中的优势借鉴意义与劣势警示作用。最终结合城市修补概念为今后不同地区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历史演进的见证。在柯布西耶"旧建筑消解"理念的倡导下,城市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步侵蚀历史的痕迹,这场博弈势必会带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在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前提下,对于历史街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既促进了历史街区重焕光彩,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体现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更代表了那段时期所蕴含的时代精神,然而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导致了城市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出现偏差,文章以宁波老外滩为例,分析其历史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对其进行保护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