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造园与中国山水画在艺术表现上都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叠山置石是造园中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园林土建工程。虽石无定形,但山有定法,即山的脉络气势,通过不同的皴法表达"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之理。文章通过研究古代山水画对古典园林掇山叠石的影响,为现代掇山叠石提供一定的创作灵感和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创作山水风景式园林。掇山、理水,是《园冶》创造山水风景式园林的重要手段,《园冶》的造园思想也正是通过山石、流泉的经营布局来彰显。掇山、理水之法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境界追求是一致的,它对中国当代园林及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称之为理水。在古典园林中理水是至关重要的。自然界的水体多种多样,中国古典园林从大自然的山水中吸取灵感,园林的造景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是自然山水的缩影,理水的意境多源于自然界的江、湖、池、潭、湾、涧等。文章从古典园林理水的审美思想,寄情于园林山水咫尺山林的意境追求,艺术水体的艺术处理手法,水与其他造园要素的构成关系,以及现代园林理水的运用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力求在理解其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再现古典自然山水园林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历来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意境闻名于世,在中国古典园林布局中,常有"无水不成园"一说,对于水体的处理在造园过程中处于灵魂地位。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叠石理水的设计手法独一无二,我们应从"心"出发,认真研习其思想,进行多学科交融学习,并结合时代需求传承并创新理水思想,以应用到现代景观中去。  相似文献   

5.
叠山是造园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园林里的叠山作品体现了造园家们师法自然,以追求园林意境的艺术匠心。假山的形式注重因地制宜,山体与周围园林空间的关系处理得体。当代设计师应当继承这种优秀的叠山理念,创造更加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明清园林是我国古代园林的代表,明清园林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归田园居记》《山园记》两篇文章从选址相地、叠山理水、风格面貌、植物配置、作者地位及文人本身的差别等方面显示园主人造园的诸多不同,对进一步理解明代园林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追山逐水、亲近田园的追求。"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就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画师们描山绘水,便出现了山水画,匠师们堆山筑石,便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写意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两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文章旨在探究中国山水写意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表现,古典园林从写意山水画中借鉴的美学思想,感受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自然、自由、意境的美,并给后世的造园艺术以启发。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书法的独特审美为造园设计者获取了灵感,而书法家则不断从造园的形式美感和具象物体上获得新的表现形式。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以其特殊的视觉魅力,赋予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点缀形式和完美的形式补充。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是完全符合我们的审美取向和观念的,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要把握好度,不能滥用,它在园林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其运用要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其价值与内涵。  相似文献   

9.
李涛 《中国宗教》2023,(6):72-73
<正>清代北京“三山五园”是中国园林巅峰之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其造景时遵循“即境即仙”的造园宗旨,“朴俭是崇”的造园思想,以“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为山水格局,“中正仁义”为园林名称,承托起一个时代中国园林对道教文化的理解与沉淀。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规模宏大。佛教传入中国后,其“万法皆空”的哲学观念和追求“出世”的人生态度对园林形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园林形式出现了两次鲜明的变化。其一是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规模小巧的佛寺园林的出现;其二是唐、宋时期“摹仿自然”的、小巧精致的私家园林的创建与盛行,并成为中国园林的主流形式。其审美特征是:小巧精致,自然而然,不对称、不规则,蕴含多种象征意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清代统治者在首都北京修建了诸多皇家园林,其格局和景观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建造的最高成就和审美理想。此时朝鲜王朝派往中国的很多燕行使臣都曾观光游览过这些园林,并且它们的自然和人文风景及造园艺术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中国园林的这些印象体现了近世东亚士人共同的园林艺术审美观念,也体现了当时的中朝关系给使臣对中国园林的认知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州四大名园可谓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的典范,其造园技艺巧夺天工,造园手法十分精湛,虽都是古典园林中的翘楚,却又各具特色,留园的空间关系处理得变幻莫测,沧浪亭借景巧妙,拙政园不同于传统私人宅院,更加深远旷达,而狮子林在置山处理上则妙趣横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涵盖了中国古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园林,而在四大名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四大名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点的分析,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明代造园家计成主张造园以曲折委婉为美。曲中有直,直中含曲,曲直自如是中国园林的造园法则。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深奥曲折,生出幻境"的审美效果。曲径通幽、曲廊风荷、洞曲藏岩、柳阴路曲等审美意象为中国园林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曲"形态取法乎道,道法自然,它源自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以曲为美的审美观念表现了中国古人含蓄隽永的性格以及中庸思想,中国园林之"曲"乃暗含着命运之"曲","曲则达"是古人从历史中总结出的人生智慧,人们对"曲"形态的欣赏是文化心理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盖光 《管子学刊》2004,(4):59-63
“无”的本体存在状态,体现着人类本有的思维品性,并深层次地呈现着系统整体化的生态思维的特性。“无”呈现着自然本然性的存在,以及人在自然世界中生命体验的根本旨归,它是在超越和消融现实的“有”中,动态性地还原人与自然同生共长的生态化存在机理。“无”的内在韵味既蕴涵着中国人审美体验与审美理解中求“味”与“韵”的独有方式,更在体现生态审美意蕴的内在机理中审美化的运演生命活动的运动节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历史悠久,具有十分独特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手法,这些理念以及手法对于目前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及借鉴意义。融合现代景观设计的时代发展潮流,重新审视我国传统造园手法的现代意义,是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所开辟的新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充分汲取古代道家思想理念,也促进了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效果,创造出傍山傍水、鸟语花香的景观,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不过,由于近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人的美学欣赏方式以及审美思维也有着十分巨大的转变,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古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不相同,但是古代的园林景观中的许多部分对于现代的林苑景观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优秀地方,再使用现在的科学技术,能够打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现代园林。文章就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这一角度展开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苏州园林景观设计深受中国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多以诗为题,以画为本。园林满足了人的审美需求并寄托了人的理想、情感,它不但在造园技巧、手法上表现了园林与绘画的融通,而且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文人的性格、观念和审美,具有文人性。拙政园景点的布置隐含了不少隐逸观念,这更为拙政园增添了几分韵味。文章主要以拙政园及文徵明的文人园林绘画为例,研究拙政园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读《园冶》一书,对明代的造园理论与方法实践进行探究,提取其“体宜、尚雅、时尚”的造园理念、实践原则与审美意趣,与粤中庭院所体现的时代性、简洁性与现代性进行对照与印证,以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东莞可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造园立意、建筑布局、谋篇理景等方面,多角度理解粤中庭园营建之法与造园之道。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山水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在包括绘画、诗词、书法等在内的多重艺术中,在我国历朝历代的造园活动中更有深层次渗透。中式园林在造园中的核心思想即崇尚自然、乐山悦水。于国人而言,园林景观设计的初始愿景就是体现山水文化。基于此,探究园林景观中的山水文化内涵,具体以白塘生态植物园为例,对蕴含山水文化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积极探讨,分析其在现代传承、现行的文化趋同压力之下怎样做到地域本土化,以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方向对山水文化的表达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体现着传统文人的审美观和自然情怀。中国文人不仅寄情于山水画,更将其融汇并凝练于古典园林的造景之中,从而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充满山水画意境的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使得二者从外在形式到内在审美意趣上都存在着相互关联。从此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景观的审美创造之源及造园的内在逻辑,有利于发掘"中国园林传统中的画境营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从而为当下不同空间类型的空间设计中"中国审美意境"的营造提供思想依据,同时这对构建具有自身文化本位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禄梦洋 《美与时代》2014,(12):17-17
白居易(772-864)营造的宅院为唐代文人私家园林的代表,白居易的园林营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重视选址,在置石、理水、植物方面有着独特的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