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宽 《美与时代》2023,(2):98-100
过去乡村改造过程中采用的大拆大建的模式不但斩断了乡村文脉,更让乡村失去了原来的生活场景和生命力,进而丧失其独特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乡村建设者需寻求能够延续其原有历史脉络、激发活力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而有机更新理念包含保护和发展这两个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理念。有机更新理念相对于传统改造设计方法更加温和开放,设计方法上讲究扬弃适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乡村古桥景观改造设计过程中,应基于有机更新理念,注重对乡村文脉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重对每次更新力度的把控,尽量进行小规模的一次性的更新设计。  相似文献   

2.
桥梁建设自古与文化相伴而生,传承历史和文明。作为江南水乡的常州有大小古桥几百座,却在逐渐消亡。从阐释中国桥文化的溯源和发展入手,接着阐明常州古桥的兴衰和变迁,通过对常州古桥数字化传承策略的构想,指出常州古桥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号召人们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彭巍 《美与时代》2023,(1):79-8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古建筑在当下不断遭到破坏和废弃,如何更合理地保护这些古建筑,同时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问题。以咸宁桂花镇垅骨桥为例,进行古桥活化微景观改造设计研究,希望能为未来古桥改造提供助力。古桥的改造再利用,能更好地将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功能相结合,在经过改造后其不再只是冷冰的建筑,而是能真正为人所用的新产物。  相似文献   

4.
风雨桥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对湖南省张家界市马头溪村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有些风雨桥损坏严重。风雨桥作为马头溪村发展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探究古桥的价值及保护策略对马头溪村的风雨桥保护和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探讨该地风雨桥建筑的价值内涵,旨在更好地开展今后风雨桥的保护及修缮工作。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景观是传统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及美丽乡村规划的实施,乡村改造的浪潮空前高涨,在此背景下乡村改造中"千村一面"等同质化问题日趋凸显。文章立足于传统乡村视角,进一步探究乡村文化与乡村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总结乡村景观设计中文化景观的应用原则,促进传承宝贵的乡村文化,推动传统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刚 《美与时代》2023,(3):130-132
传统村落传承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要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对于留存乡村记忆、保护农村生态、拓展农业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代玉 《美与时代》2023,(4):79-81
以江苏省宿迁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宿迁市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元素应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乡村景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营造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景观营造要立足于地域特点,尊重乡村间的差异,保护和利用优秀的地域文化,以避免乡村景观特色消失。在保护现有地域文脉的基础上,将乡村景观营造与新技术新理念进行融合,探索出地域文脉传承的新出路,以期更好地营造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8.
独龙族传统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并且独树一帜,是独龙族人民经过不断地创造和保护发展起来的。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独龙族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地消失殆尽。为了阻止独龙族因汉化而失去其民族文化特色,应及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来阻止独龙族文化逐渐流失这一趋势的继续发生,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健鹏 《美与时代》2023,(8):128-130
景观叙事是历史文化遗产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之一,其传播与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日益突出。文化景观的展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个主要诉求。以叙事为纽带,将整个保护传承过程进行串联,实现了各要素之间的多维联系,从而使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得以有序呈现,并将其内在价值展现出来。以景观叙事理论的阐释为基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景观叙事性保护和传承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实现相关历史文化遗产景观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在社会转型性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断裂与衰败的现象。人们的民族语言、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随着人口以及居住地的迁移而发生改变,文化同质的现象也愈发明显,而因地域所孕育和形成的民族文化价值以及人们特定的文化空间受到了难以抗拒的冲击。如何平衡以及解决乡村文化的根与源,传承与保护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文化需要各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消费市场的需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树立创新意识,首先是文化理念创新,以符合当下科技社会的发展水平;其次,深厚的文化内涵要通过创新表现手段形式展示,以适应当代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将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有机结合,使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延续,同时创造商机吸引游客,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双赢,不断探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整合过程中旅游经济与地域文化的互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燕 《伦理学研究》2020,(2):102-107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由顺从压迫、不自觉反抗侵略到自觉为民族独立而奋起抗争的伦理觉醒过程。在此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土地改革奠定乡村社会伦理新秩序的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保障乡村社会伦理新秩序的运行,以文化制度建设推动乡村社会伦理新秩序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伦理秩序重建与转型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在对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中,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合理与优秀成分得以保存,伦理的延续性使其在新的乡村生活中仍继续发挥着维系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概述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书院现存的问题,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元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步书屋对侗族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以推进乡村书院转型,使其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打造全新的书院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建设是乡村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文章结合当地现状,从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建设的意义、现状和建设方法出发,分析了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建设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探析了关中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方法。在城镇化背景下,我们应加强传承乡村景观的思想观念,保护乡村景观的传统特色,维护乡土建筑的多样性,在现代景观设计层面力求推陈出新,避免景观设计中的生搬硬套和盲目追崇,建设有特色的新乡村景观,实现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社会发展与传承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徐州回龙窝传统街区作为徐州传统建筑风格的代表,在文化传播中结合Q版文化创意衍生品这一新的呈现方式加深现代人对传统建筑的认知,既做到了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又拓展了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思路。数字化开放式保护使传统建筑以得天独厚的优势得以传承,必然会对传统建筑价值的挖掘与活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开启了城市地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及历史文化传承的创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可以说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仅是工艺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社会的更替与发展。传统技艺是需要传承的,只有用心去对待它,去发扬它,才能感受它的魅力,让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扬州传统漆器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该项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扬州历史、中国历史的正视与传承。民族文化魅力源远流长,但是当今社会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言却是阻力重重,我们只有不断突破,在继承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其得以永恒。文章就以扬州漆器工艺为例,简要地说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的美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也需要体现在精神文明方面。赣南地区拥有着传承已久的客家文化,也有丰富的客家民间技艺,这些既可以转化为文化产业,改善物质条件,也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基于此,文章对民居、民艺、民俗三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的联系进行论述。赣南客家传统文化保护可以和美丽乡村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绍兴古民居是古越文化传承下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其中璜山镇溪北村是绍兴地区优秀的文化村落,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文章通过对溪北村的地理位置、家族迁移、建筑特色、装饰艺术的研究,解析古民居建筑及装饰中所隐含的古越文化内涵,弘扬其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古民居建筑及装饰的保护意识,使之在保护中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运河文化遗存保护工作成为社会热点。运河沿线各地都在挖掘整合运河文化资源,加快建设凸显特色的运河文化带。文章基于文化生态的视角,以大运河苏州段吴江区安民桥为例,对大运河古桥文化特色分析与景观营造进行初步探索,提出构想,以期为同类运河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丰富运河文化及其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