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安藤忠雄是一个把建筑设计得美观又舒适的艺术家,在很多时候,他更像是一位哲学家,不断思考建筑与城市、自然、光影、生命之间的关系。文章对他在中国设计的台湾亚洲现代美术馆、上海保利大剧院、顺德和美术馆等三座建筑进行分析,三件作品分别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来表现现代建筑的美。  相似文献   

2.
汉字·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曹念明,陆昭天语言文字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因素。而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其特殊的、比其他文字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汉字有形、音、义多种要素,而非单纯的起表音的作用,这样,它就能克服各种方言的语音差异,超越时空局限,成为全民族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这从外延方面说明了汉字的巨大凝聚力。2、由汉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影响形成的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构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深层文化基因。第一,汉字是从本族先民的原始图画、图画文字直接发展、演变而来的,始终保持着象形、表意的因素。西方拼音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必然性的联系,而是纯粹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关系。因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主客体分离的、抽象的;他们习惯于超越主体、甚至超越客观现实,对“彼岸世界”(天堂)永恒幸福的追求远比对现实幸福的追求更为强烈。而汉字始终没有完全脱离指称对象的形态特性,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保持着自然的,有意义的联系,主体与客体未曾截然分离,因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主客体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是不脱离具体事物,而体现为一种强烈的“务实”精  相似文献   

3.
建筑既要满足功能与结构要求,也要满足人们对它提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那么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又是什么呢?从建筑与功能、建筑与结构以及建筑与形式美等三个角度来看,这三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亚当·斯密与"亚当·斯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文军 《哲学动态》2007,17(6):17-23
一“亚当·斯密问题”的产生与斯密的自相矛盾1.“亚当·斯密问题”的产生“亚当·斯密问题”即关于亚当·斯密的人性自利与利他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源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派,他们认为斯密最初在《道德情操论》中主张同情或利他是人的本性,而在后来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却改变了对人性的看法,转而把行为动机归结为利己或自私,由此造成了《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之间(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对立。从学术思想产生的宏观历史背景来看,这一问题的产生源于资本主义落后的德国与先进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及其理念,探析展览建筑空间、观众角色、展览作品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结合矶崎新成长与学习的经历,以及对建筑的构建、空间形态等方面的梳理,进而剖析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空间表达,借此学习其建筑理念和对空间的理解。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是矶崎新打破固有思想,从空间入手设计建筑之路的开端。在今天,人、建筑、展览作品之间越来越具有一种强烈的关联性,我们应从整体意识出发去审视如今的展览建筑设计在空间感知、体验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18日,中印(北京)宗教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志远与《佛教文化》杂志执行主编凌海成就“宗教·建筑·胜境艺术论坛”的有关问题进行对话,现将谈话记录发表于后。凌:感谢你邀请我出席“宗教·建筑·胜境艺术论坛”,这使我受益非浅。举办这个论坛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分量较重、覆盖面较广的部分。文章主要是针对小学美术教材中的"造型·表现"领域,分别从它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其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自然科学·自然哲学辽宁省北宁市中医院(121300)马清东中医学是否科学的问题已不成话题,尽管有时仍可见微词,但已不构成热点。中医学是不是自然科学,这里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自然科学。在《哲学辞典》里指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思想中的"人"与"自然"之关系:兼论其21世纪之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儒家思想传统中“人”与“自然”之关系。本文先从比较文化史视野,析论中国思维方式之特质在于“联系性思维方式”。本文指出,儒家思想传统以“联系性思维方式”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相即相融并互相渗透的关系。“自然”是“人”的创生者,“人”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儒家思想家主张“人”与“自然”之间具有连续性与一体性之关系。这两种关系之所以可能,其基础正在于人与宇宙万物都以生生不已的仁德为其本性。“仁”既内在于每个人的心性之中,又超越于每个个体之上,成为宇宙万物之共同质素。而儒家思想中“人”与“自然”之连续性与一体观的建立与发展,正是以人“心”之自觉为其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蹩脚的标题,因为材料、素材、题材三者不是并列关系的概念。现在并列标出,岂不蹩脚?然而,这却是写作教材中经常见到而又急待明确的问题。我的书桌上摆着两本写作教材,一本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写作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本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写作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两本教材对材料、素材、题材的理解和表述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女神·女丹·女道》一书,意在“透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向我们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据作者在“弁言”中所述,之所以“从追溯上古女神神话起手,梳理了女神、女巫、女仙之间的思想文化承续关系以及民族情感认同,是由于中国古代女神的文化魅力光芒四射,令人心旌摇曳”。通过对九位女神(女娲、王母、九天玄女、斗姆元君、骊山老母、太阴星君、后土地母、碧霞元君)以及道教仙境中的各路女神(仙)的探源,本书缕了一定比例的文献资料,以至于让人感觉是在做细致考证,而不是在津津乐道地讲述故事。本书将女神…  相似文献   

12.
在钢琴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技术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对立统一”的认识方法论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关系,三者在能够说明并促使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更积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美术馆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是留驻历史和美学经验的空间,是人们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之余寻找自身文化根源的地方。随着文化结构日渐多元繁复,知识性、传播性以及可体验性已经成为当代美术馆展示设计的新准则。在对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的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外艺术文化机构的学习借鉴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人的角度出发,探究美术馆、人和展品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主义建筑重要创始人之一,其成长与设计活跃于现代主义运动时期。随着当今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发展,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与批评,阿尔托却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产物,更体现出其对平民的关怀、鲜明的地域特色、贴近景观和自然的风格特点。阿尔托的建筑作品主要倡导人性与自然的理性主义,主张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与当地建筑特色、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结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思想形成的背景与起源,讲述阿尔托对人性化与地域性概念的诠释及其在建筑作品中的体现与表达,并结合他的建筑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进行思考,以更进一步了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5.
谢赫“六法论”中的第四法随类赋彩的解读因人因时有所不同,其作为中国画以色造型的基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从随类赋彩的内涵、形色关系以及中西方以色造型观之间的差异等角度出发,探究中国画中的色彩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建造的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拙政园中的多处景名都与天气有关,比如听雨轩、兰雪堂、待霜亭等,可见天气的变化是古人在园林造景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天气的观察与思考从上古神话时期便开始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出现了《淮南子》《齐民要术》《相雨书》等详细观察并记录季节与气象的著作。正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亲密的关系,才使得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成了文人墨客笔下个人情感的诉说:月是相思月,云是故乡云。拙政园中许多景名就源于古代文人的经典名句,园中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和植物配置更是紧紧围绕着天气的变化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代入仕途失利却怀诗意的“士”阶层,从相地、建筑营造、植物配置等角度分析苏州名园拙政园的造园魅力,分析这样一个理想居住环境背后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7.
城市雕塑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深入地研究其成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对城市空间、城市雕塑空间、城市雕塑造型三者与仪式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仪式是城市雕塑空间得以升华的重要因素,是城市雕塑空间设计必须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等值翻译是翻译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该文首先回顾了等值概念的历史源出及等值的主要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阐明等值翻译理论的认识论基础,进而指出其在认识论上的误区。该文从佛教量论的角度推导出翻译过程中源语与译语之间的两种关系,即从源语到译语的缘生关系和从译语到源语的赋值关系,而迄今为止的传统等值翻译理论只涉及前者。笔者将体现源语与译语双重关系的等值理论命名为“缘生·赋值等值说”。笔者确信,基于佛教量论的“缘生·赋值等值说”与传统的等值翻译理论相比更具有解释性和可依赖性,故希望以此促进国内外翻译学界对等值翻译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庄子思想中“道”与“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主张道不可知、不可言,而且不可行,因为道是自然境界,人不能以刻意的方式进于自然境界。但是另一方面,道又是可“行”的。合于自然境界的行为,是以朴实无我的方式去行事,包括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物关系。庄子道论不只是抽象的“境界”,更重要的是重建一种人与世界之间的交往关系。道与行的问题,和道与知、言的问题一样,都是这种新交往关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绿色佛教徒”,指的是那些具有环境意识并且以一种关爱自然的方式生活的佛教徒。 本文旨在从宏观理论视角探讨佛教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从微观视角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另一个主题是将这些伦理置于泰国社会日常生活中进行检视。最后,它还将就佛教徒内心的“绿化”进行研究——即并不仅仅是关心身外的自然,而且也呵护心中的自然。佛教徒只有美化心中的小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身外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