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是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设计的影子,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设计。但对于设计师而言,想要设计出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看得多了,境界自然也就提高了。这就需要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充满设计感,富有创新思维同时也需要设计师善于寻找属于自己的设计灵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仿生元素在展览建筑造型中的运用作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具有仿生元素的展览建筑案例进行分类研究,归纳出仿生展览建筑造型的生成模式与法则,即展览建筑造型结构仿生、展览建筑造型仿生、展览建筑表皮仿生、展览建筑空间的功能仿生、展览建筑生长过程仿生,解析其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激发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新的建筑作品时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是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如何培养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设计师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遵从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吸引受众的作品。同时可以运用数字技术使创造性思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展现。也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创造性思维,赋予作品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现存空间用地越发显得珍贵,这也使得建筑顶面的空间利用率不断增加。基于此,城市建筑“第五立面”的形式和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功能型屋顶空间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第五立面”的功能形式及发展历史、未来演变趋势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因此,对国内外各时期建筑“第五立面”的空间形式及功能发展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建筑“第五立面”功能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并对未来建筑“第五立面”空间和功能发展进行新的探索,使“第五立面”在未来的发展中充满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许梦阳 《美与时代》2013,(11):86-86
麦拉考曼还是一位以睿智、诙谐的创意著称的著名设计师。她兼任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主持跨领域的M&Co设计公司,创造了许多概念前卫的图像、杂志、时装等各种产品设计,获奖甚多。在美国设计界获得“突破极限”的美名。  相似文献   

6.
艺术设计的语言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而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图形语言的出现也很好的充实了平面设计语言的表达。“空白”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可供思考和回想的心里空间,使设计作品给观者更加清新明快和引人入胜的视觉形象。因此要加深设计师对空白语言的理解,让空白在平面设计中展现出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各门科学和工程技术学总是由形成该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概念来说明的。因具体对象(问题)不同,形成概念的科学方法在“方法论”这座空间中也纷呈出五光十色的图景,但究其实质是,由其生成的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的最大特点便是它的结层性和侧综性。正确地认识和应用它,对于把握概念的生成、作用、形成或确立新概念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数学)概念的结层性所谓“结层性”是指.结构性与层次性。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科学和工程技术工作者成才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它是各门科学和工程…  相似文献   

8.
荣荔 《美与时代》2014,(10):57-57
“留白”雅称“余玉”,意为留出一片空白,最初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可以营造强烈的空间感、赋予创意以深远的意境,也是联想空间的延伸。留白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引入现代设计中,研究其在设计中的艺术体现和正确的把握方式,对于简化设计和提高设计作品的品位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筑模型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物的再现和设计师构思的表达有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建筑模型概念和设计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建筑模型设计制作的原则,并研究了建筑模型在设计构思阶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筑·造型·自然”是建筑设计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关注点之一。现以“亘古”美术馆概念设计方案为研究对象,从“亘古”概念的来源、“亘古”美术馆概念设计、“亘古”美术馆对未来建筑的价值三个视角剖析设计师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的方式,从而探讨建筑、造型、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灰空间的概念是日本设计师先提出来的,起初只适用于建筑空间,但其实灰空间也是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很早以前就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精湛充分地应用了灰空间的相关技巧。在园林中,灰空间起到了过渡空间的作用,并且使园林空间更加生动富有活力。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者们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并在造园中精心营造布局灰空间,使古典园林做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建筑的文化隐喻不仅依赖于施喻者、受喻者的认知思维,还需要建筑担当媒介来满足二者思维互动的条件。在文化隐喻解读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背后的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进行分析。这是研究建筑文化、群体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在建筑创造活动中赋予建筑文化内涵的有效方法。立足于建筑与文化的关系、隐喻的推理机制,试图建构出文化隐喻在建筑领域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向,为建筑欣赏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参考依据,也试图为创造具有文化意义的建筑提供一个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建筑不仅符合当今社会强调的环保、节能、再生等主题,而且建筑工期短,成本低。不同大小形式的集装箱通过堆砌、切割等方式组合在一起,空间组合灵活便利,富于创造性。文章试图通过对不同场景的设计分析,使得集装箱建筑的空间组合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探讨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人类进化出现的新图景,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人类新进化”概念.在论述人类进化的基础上,对几种不同的“人类的新进化”观点加以陈述和评析,试图提出一种统一的“人类的新进化”概念.即“人类的新进化”既不是单纯的生物进化,也不是单纯的社会文化进化,而是指人类生物进化与社会文化进化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于"空间"概念的认识源自于对社会实践的不断追求和探索。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虽然没有对"空间"概念作出系统而详尽的说明,但是在诸多的理论著作和绘画作品中依然能够找到古人对于绘画空间的理解和表达。在中国传统的时空观念和绘画理论的影响下,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掌握和运用,借助线条和墨色的变化,在绘画中体现出了"空间"的概念,并且通过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完美地完成了对绘画作品的主题情致的表达和意境的渲染。  相似文献   

16.
金怡  禾艺 《天风》2005,(9):31-31
建筑,尤其是教堂建筑,犹如连贯着的历史史诗,使人在欣赏、品读之余,心中涌动起那份感动,金怡姊妹是一位刚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未来建筑师”,对于建筑包括她内心的“上帝的圣殿”,有着自己的想法。于是,把想法变成让更多的人看得见的图像,则是她“筑”在心中的梦。这幅取材于上海沭恩堂的摄影作品,试图在解构着一种“建筑中凝固的音乐”的诗意内涵。教堂与都市现代化建筑重叠映象,似乎是她内心想象的外化。  相似文献   

17.
高亮 《美与时代》2003,(8):46-47
平面设计中的形式语言是作用在人们视觉心理基础之上的,是借助画面中的形状、色彩、光线、文字、空间等视觉元素,以一定的视觉程序经过特有的表现与组合,达到与人相互交流与沟通的一种信息语言形式。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形象,而且是通过视觉的形式语言传达一种信息思想,一种思维观念,它涵盖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对时尚的追求,反映的是当代文化的气质。随着同类作品的增多及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致使设计师要不断地追求与探索,以一种新锐的设计理念与全新的形式语言来解释生活,传递信息。准确地讲:“形状”和“形式”这两个词在应用学科…  相似文献   

18.
杨晴 《美与时代》2013,(11):60-61
进行艺术设计应该有怎样的方向?要想让作品有更长的寿命和竞争力,就需要设计师赋予作品意义,也就需要设计师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涵养,这时美学指导就派上了用场。有了耐得住考验的美学思想支持,艺术作品才能经得住时代的变迁而散发光芒历久弥新。在各种各样的美学思想理论中,最受推崇并且经历了千百年时光鉴定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了。让作品的功能表达作品的美学,以美学与功能的合作来体现内外兼修才是艺术设计应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日用陶瓷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日用陶瓷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要求具有艺术性。陶瓷设计师要在设计思维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可把仿生设计应用到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结合的日用瓷中,日用陶瓷的仿生设计要体现它的形态美、结构美、色彩美、肌理和质感美,使优秀的仿生设计作品亦可刺激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现代的各种艺术门类中,视觉思维为服务艺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壁画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设计师们也是运用视觉思维方法来参与壁画设计。通过分析壁画设计的空间构成、色彩、材料、心理与视觉思维的关系,为壁画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利用视觉思维给壁画带来创新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