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念秋 《美与时代》2023,(2):135-135
浙东唐诗之路,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通过对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古村落与自然环境进行调研,挖掘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分析在乡村景观营造过程中人、景观和文化的相互关系,提出利用文化转向的方式,对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乡村景观进行改造,增强景观人文属性,形成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文化,从而带给人更具有诗性美感的景观感受。  相似文献   

2.
铁豪 《美与时代》2023,(2):101-103
在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及环境建设也变得越来越好。为了保证城镇化发展质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乡村景观设计成为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手段。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和乡村景观的分类,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渗透地域文化,提出有效的景观设计方法,为营造良好乡村自然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乡村建设要延续地方文脉,激活当下文化。乡村发展中形成的自身独特的视觉生态,受地域特点、生产生活方式、人文传承等多重影响,并通过景观的外在形态呈现。在乡村视觉文化识别性景观文化营造过程中,以梳理分析地域性文化为源,以提炼特色识别性元素为基,以创意重构识别性形象为本进行系统性打造。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施光南故里进行视觉文化景观的实践,项目将音乐和桃作为主线元素,打造东叶村视觉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展开,使得乡村景观面貌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流水坑村作为温岭具有代表性的滨海乡村,对其进行景观设计需要对其建筑群落、生物多样性、滨海岸线这三大景观要点进行保护性设计。通过对村落建筑及文脉的营造保护,探寻开发滨海乡村的景观资源,维护沿海生物多样性,合理规划空间形式,提升乡村整体景观水平。  相似文献   

5.
人类自身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生产生活需要,呈现出了在同一个地域中特有的乡村景观。地域自身自然条件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审美需求等均影响当地乡村景观。当地居民是其当地文化的创造者与主体,对其地方乡村景观具有特殊情感,对其所生活生产之地的地方保护与改造最有发言权,所以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使建设地居民参与能够更好地促进其发展,使公众参与到自身居住环境营建中来,寻找其对乡村景观理解上的差异,把握更新方向,营造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新型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被持续关注,新农村建设、田园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如何营建适合乡土人文及地域生态特点的乡村新景观成为行业内的聚焦点。乡村有别于城市,如何运用乡村与乡土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来营建低成本的特色景观是文章所要阐述的方向。文章以徐州为例,从低成本原生材料的运用、传统乡土营造技术的恢复与创新、农业景观记忆的保留与恢复、乡土植物群落的景观营造等四个方面进行策略初探。  相似文献   

7.
当今,人们已不再只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还追寻精神层面的享受,这种情况在无形中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此,现阶段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等都成为能够促进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乡村的民宿景观,不仅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且具有历史、文化、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是传承地域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分析基于地域民俗特征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概况,并探讨其设计原则和表达手法,同时以德化古杏山舍民宿为例,进一步研究传承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民宿多元化景观设计策略,例如民俗特征的传承,景观的整体化、生态化、创新化、人性化设计等,以更好地提升现代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衡阳雁鸣溪滨河风光带景观设计为例,结合衡阳风土人情特点,尝试运用景观生态补偿的设计手法,补偿场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营造具有衡阳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景观,以此实践来为我国景观的生态补偿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城市发展加快,各国环境运动兴起,公民开始参与到改善环境和保护历史传统的社会活动中,进而影响了政策以及规划的发展。在日本,社区营造是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善本地环境的活动,能因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来应对地域环境出现的特有问题。本文对日本地域传统景观保护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讨论社区营造如何作用于地域景观保护与促进景观立法。  相似文献   

10.
王亚静 《美与时代》2023,(4):100-102
城市街道是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城市地域文化和人文涵养的体现途径,亦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街道逐渐丧失地域特色和文化温度,亟待改善。以金华市街道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金华市地域文脉,从街道景观现状追根溯源,探讨如何提取金华市地域文化要素融入街道景观,寻找当今时代金华市街道景观的更新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彭宽 《美与时代》2023,(2):98-100
过去乡村改造过程中采用的大拆大建的模式不但斩断了乡村文脉,更让乡村失去了原来的生活场景和生命力,进而丧失其独特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乡村建设者需寻求能够延续其原有历史脉络、激发活力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而有机更新理念包含保护和发展这两个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理念。有机更新理念相对于传统改造设计方法更加温和开放,设计方法上讲究扬弃适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乡村古桥景观改造设计过程中,应基于有机更新理念,注重对乡村文脉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重对每次更新力度的把控,尽量进行小规模的一次性的更新设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缔造了许多繁华的商业都市,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千城一面"、城市同质化、地域文脉破碎等问题也日趋凸显。文化成为未来城市景观营造的核心价值,也是营造地区精神的重要因素。文章探讨从城市美学视域下建构一种生长性、人文性、可持续性的艺术都市景观,进而引发人城之间的有效对话,将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未来世界,铸就"城市美学",构建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空间,使人与城市的情感与温度在艺术生活中形成。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部分传统村落在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分析1949年以来国家有关乡村建设的系列政策,探索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家政策下的发展与实现路径,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对能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审美的事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能够给市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也能够通过景观的营造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精神进行很好的诠释。但是,当前大部分城市滨水景观均存在同质化严重、景观特色不明确的普遍性问题,无法唤起人们对滨水空间环境的记忆。而地域文化对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提升民众对场所的归属感、传承与延续地方历史文化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景观元素呈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景观设计师们要解决的难题。论述城市滨水景观中地域文化缺失的普遍现象,对比分析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秀案例,探索地域文化在兰州水车博览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刚 《美与时代》2023,(1):28-30
传统村落随着农耕文明的传承与改变而不断发展与演变,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板块,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既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又要有效利用传统村落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延续中华文明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以传统村落的现代价值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乡村景观拥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悠久的历史,其在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被冲击与异化。当下,塑造地方认同、具有文化记忆的乡村景观是黄河三角洲乡村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基于此,通过调研黄河三角洲乡村文化景观现状,以民俗文化景观为切入点,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的传承现状及困境,并探究其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对城乡的规划建设问题尤为重视。如今,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因乡村景观的规划及建设终究与城市景观建设有所差异,导致二者呈现鲜明的特点。对此,我国相关部门特别强调,要优化城乡一体规划设计。以此为基础,方能为城乡的共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乡村景观内容进行研究,就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及价值展开探讨,继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规划,以望能切实促进城乡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落实到农村,便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弘扬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将其与生态科学技术相结合,发展低碳生态建筑。在生态农村建设过程中,遵循生态理论,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规划对推动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将生态与科技融合到乡村振兴中,营造一个生态与科技并存的会客厅。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村古桥是建筑技艺与文化艺术的载体,在中华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时代发展,部分古桥无法顺应社会飞速变迁而逐渐荒废,如何使其融入现今社会,并使其持续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成为当务之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桥的保护与活化得到了重视,通过对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刘家桥村上二桥周边进行景观微改造,实现乡村古桥的保护与活化,使人们的乡愁得以留存,使古桥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如今乡村振兴一直是热点话题,各个地区为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而提出不同的实施策略。胶东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发展地区之一,乡村振兴工作不容忽视。在乡村建设中,艺术可为乡村提供活力。视觉艺术旨在塑造艺术实体,突破地区语言障碍,用艺术形式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因此,以胶东地区为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视觉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探讨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从而实现胶东地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