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既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其是指在村落建设中,既要有符合村落发展现状的现代化村落规划模式,又要有展现村落地域特色的风貌环境。这一原则不仅可用于对村落发展现状的评估,也对村落改造有着重要的规范意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观改造为例,从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解析传统村落景观改造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从科学性和艺术性中包含的人性化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地域性设计等方面讨论具体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刚 《美与时代》2023,(3):130-132
传统村落传承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要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对于留存乡村记忆、保护农村生态、拓展农业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代表着农耕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文明的"活化石"和"博物馆"。豫南地区是河南省的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体地貌多为丘陵浅山,兼具南北方风貌特征,文化多元,遗存了许多风貌古朴、地域特色突出的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的重要聚集地。文章以豫南光山县龚冲村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及文献资料查阅,从环境特色、文化特色、街巷特色、建筑特色四个方面进行景观风貌特色解析,为传统村落地域特色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湖南湘西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还有宝贵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从功能性、地域性、商业性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价值,分析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现存问题,论证数字技术在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数字技术在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承载着古城千年的兴衰更迭,是地域物质资源与历史文化的聚集地。传统村落的微更新改造是动态地保护历史遗产,隶属典型的活态遗产范围。以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为研究对象,将活态传承的保护与微更新理念引入侯官村改造中,打破乡村自身空间局限,动态保护传统村落。针对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环境进行微更新的研究,通过小范围改造和修复,活化传统村落环境风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促进人、文、地、产、景的多维度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伴随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逐渐形成发展的,这种传承和创新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下,传统村落却日渐凋零衰落,空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基于地域文化,从文化基因角度出发,解析豫北传统村落核心文化基因,深入挖掘村落文化中的"根"。以林州西乡坪村为例,从村落自然肌理、风水理念文化、石文化、建筑文化、风土人情等几个具有明显地域村落特征的文化因子出发,对其内涵进行深度解析,为未来村落的整体保护、品质提升以及村落文化的发展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存在较多的传统村落。正是因为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凝聚古代文化、艺术,传统村落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提出的有关政策有助于保护传统村落,减缓传统村落的消失速度。只有对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加以分析,探索其空间形态类型,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村落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多民族聚居特色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兼具民族族群特征与地域性特色,形成了东北传统文化,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实践案例相比南方、关中等地区也更多。通过对东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模式的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不但有效继承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活动内容与内涵,而且经过长期的实践操作,形成了完整的空间形态肌理,为研究我国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岳慧 《美与时代》2023,(3):79-81
云南省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保存完整、文化多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水环境不仅影响着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是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究水环境与传统村落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以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部分传统村落在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分析1949年以来国家有关乡村建设的系列政策,探索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家政策下的发展与实现路径,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及重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对传统村落空间进行更新和改进之外,更重要的是基于传统村落实现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在促进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在研究过程中,以广东东莞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例,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岳楼村是一个典型的单姓血缘型传统村落,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孟姑集镇。目前村落中宗族文化保留完整,在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通过对该村落的聚落空间进行研究,探析其环境、选址以及重要的构成元素,从而体现出在这类村落中宗族对聚落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安希孟 《五台山研究》2021,(1):13-18,24
佛教入华,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进入寻常百姓家.村落地名是地域文化的标志和载体.村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含义,是文化的根系所在.村名记载着先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奋进.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名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演变.通过对村名渊源的了解,能够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在中国地名文化中受佛教影响命名的村庄,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同时体...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不同时期的演变进行分析,结合桃坪羌寨的实际案例,提出只有加强村落文化建设,以村民为主体,整合多方资源,才能更好地激活村落公共空间的活力,促进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的建设,传统村落进入快速消亡期,村落乡土地域文化特色被腐蚀。传统村落要延续和发展下去,必然要回归产业。结合邵阳市绥宁县天堂村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三种模式,旨在对湖南省传统村落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数以万计的传统村落,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大量文物古迹,富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形势严峻。仅就六盘水地区传统村落——盘县妥乐村来看,开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恢复研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当前传统村落韧性缺失问题,将韧性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中,从传统村落韧性保护系统要素入手分析老县城村扰动因子与系统要素的关系,进而基于韧性理论提出保护三层次,对提升传统村落韧性的策略进行建构,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所面临的文化冲击、新老交替、空心化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紫云 《美与时代》2023,(2):129-131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丰富。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成果的保留,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意义及策略进行阐述,以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桂北传统村落资源丰厚,地域特色鲜明。运用田野调查法,分析桂北传统村落的文化、形式以及旅游现状,发现其旅游规划设计中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建立圈层式核心保护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与开发,建立静态民族生态博物馆的观点,为桂北传统村落旅游规划设计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