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解庄子哲学为人生哲学。文中首先探讨了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本体论基础。接着阐述了庄子的人生理想及其理想人格,指出天人合一是庄子界设的人生最高理想境界,自然无为与逍遥自由构成了这种境界两方面的内容,体现这种境界的理想人格兼有精神超越又逃避现实的矛盾品格。文章最后部分从”有待”到“无待”、“有己”到“无己”、保身全生的养生观与安时处顺的生死观等方面,揭示了庄子关于人生理想实现道路与途径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庄子与斯多亚派人生哲学比较章海山庄子与斯多亚派创始人芝诺(Zenoofcitium)几乎为同时代人,他们虽然远隔数万里,却都构建了一个“不动心”的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人生哲学体系,他们共同追求的是摆脱一切物欲,世俗事务,以至自己的身心状态,一种物我两忘...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在先秦思想中,庄子思想是一个思维开阔、意境宽广、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思想体系。庄子思想在很多地方表述了可能是属于多数人的那种情境,所以它已不属于他个人和他的那个阶级,而是以构成其思想特质的三个方面——个人从自然、社会和自我造成的精神束缚中超  相似文献   

4.
5.
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与“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苟子在《解蔽》篇批评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苟子对庄子的批判是公允而且切中要害的。“命”与“天”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关键。“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上古时代以“天”为世界最高的有意志的主宰,与上帝同义,所以“天”当时为一个宗教范畴。“命”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说文》云:“命,使也,从口从令。”段玉裁解释为:“命者天之令也。”“天”与“命”在…  相似文献   

6.
专家点评 :1 978年王利器先生依据《宋会要辑稿》的相关史料 ,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庄子序〉的真伪问题》 ,认为该序不是出自郭象之手 ,引起了中国哲学史界的关注 ,但并未得到认可 ,原因有二 :一是文献证据力度不够 ,二是没有举出有力的“内证” ,说明《庄子序》与《庄子注》之间的思想差异。因此 ,学术界仍将《庄子序》视为郭象《庄子注》的纲领。博士生黄圣平的这篇论文 ,在前人基础上取得了新进展。尽管在文献方面做了更细致的梳理 ,并对真实作者的时代和身份作了推测 ,但是该论文最突出的特点 ,是从“内证”角度对所谓郭象《庄子序》证伪 ,指出了该《序》与《庄子注》在义理方面的抵触之处 ,证据有六条之多 ,尤其是对两者“方外”观念差异的分析 ,准确到位 ,可备一说。避开当代前辈名家已反复讨论的重要课题 ,在相对冷僻的领域拓荒 ,对后学者来说不失为好经验。但富有首创精神青年学者积极参与正面进攻学术重镇 ,却是学科发展的希望所在。犹如在魏晋玄学领域无法回避郭象那样 ,研究郭象则无法绕开《庄子序》的真伪问题 ,它关系到对郭象玄学理论主旨的理解。我长期在郭象哲学外围俳徊 ,近二年试图进入其内部 ①,深知这个论题的份量。读黄圣平文赞赏其勇气和敏锐 ,“后生可畏”。王晓毅  相似文献   

7.
<正>《庄子·齐物论》篇载有这样一段对话:故昔者尧问于舜日:"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日:"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历代解庄者对该章(以下简称"‘十日并出'章")文义的理解颇为歧杂,对"十日并出,万物皆照"的释读更是疑谳难定。而且,因为本章的主角是尧舜,直接体现着庄子对儒家圣人与治道的认知与理解,可谓是典型的"辞旨渊博,含藏众宜"~((①))的思想文本。本文之作,即欲通过将此章纳入圣王故事的历史脉  相似文献   

8.
正喜欢行走,只要无事,我总会远离闹市,行走到乡间。某个黄昏,我信步走进乡村一所庙宇。这是一所新建的庙宇,庙内有一尊新塑的神像。神像下,崭新的香案上摆放着新设的香炉,香炉里已经插满了香,香烟袅绕,供品也摆放了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人生哲学是其思辨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通过对康德人生哲学的系统考察 ,认为康德人生哲学的出发点是纯粹理性及其设定的双重自我 ;康德的实践理性在其人生哲学的研究中必然处于优先的位置 ;康德人生哲学最后必然在实践理性的至高境界——“至善”中实现超越。  相似文献   

10.
实用主义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把“人的活动”这一特殊问题引入了哲学领地,并给予较详细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实证哲学与人的问题研究的结合,使实用主义哲学显示出既重视科学方法,又富于人文精神的风貌。詹姆士指出:“哲学的重心必须改变它的位置,人间事长久以来被上层以太的壮丽抛到阴暗中去了,现在必须恢复它的权利。”①杜威以《人的问题》命名了自己的论文集,在序言中批评很多哲学家不去研究人的现实问题,而忙于构筑思想体系,追求“永恒”的知识,这是  相似文献   

11.
试论壮医药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医药有深厚的传统哲学基础,壮医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广泛吸收了壮族先民的哲学思想,凝聚着壮族先民的智慧。壮族传统哲学对壮医药的影响,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辩证发展观以及关怀互助的医疗价值取向等积极影响,也有客观唯心、经验积累占较大比重、小农经济思想等非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生活哲学:一种哲学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哲学观问题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分析生活概念入手,尝试性地提出一种哲学观——生活哲学观,此种哲学观认为,哲学是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在于保持人的生成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孔子生活哲学四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个伟大的智者,孔子既仰望"天文",又俯察"人文".他关注现实人生,着意思考生活的真谛.孔子着力为生活辩护,主张人有追求物质满足的权利;他认为这种权利就是人人共享的,理想的社会是人人各得其所的公平的社会.孔子还倡导人应过一种理性的生活,应注重对生活精神意义的品味.  相似文献   

14.
15.
分析哲学是有其人文和社会的兴趣与关怀的。本文试图从批判理论的视角.运用哲学与生活世界相关联的解释学方法,分别解读了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的罗素的逻辑分析哲学与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的社会批判兴趣之间的关系,以及前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语言分析哲学和后期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与维特根斯坦所属的生活世界的关系。指出分析哲学由于没有建立在对现代性的科学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足够反思基础上,所以它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兴趣最终仍然导致了一种非批判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6.
Jan Bransen 《Metaphilosophy》2004,35(4):517-535
Abstract: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little everyday things of life often provide excellent entries into the intellectual problems of academic philosophy. This is illustrated with an analysis of four small stories taken from daily life in which people are in agony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what to do. It is argued that the crucial question in these stories is a philosophical question—not a closed request for empirical or formal information but an open question about how best to conceive of human experience. A discussion follows of the merits and shortcomings of transcendentalism as an attempt by philosophers to make progress. It is argued that reformulating questions is what philosophers can do to contribute to people's comfort in life. This is illustrated with an argument showing that in the small stories discussed the question of what to do should be reformulated as the question of who to be.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古希腊,哲学首先是一种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知识;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在学院被教授的学问;是提升精神的一个方法,它意味着个体存在方式的根本改变和转换。因此,在古希腊,哲学家不仅是指那些创造了哲学理论体系的人,而且包括那些实践某种哲学观念的人。此种哲学观从中世纪开始发生了根本的转换,哲学成为了一种纯粹抽象的、理论的活动,这种状况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改变。  相似文献   

18.
费希特曾将时间区分为"概念中的时间"与"编年史的时间",[1]前者可以理解为具有秩序意义的时间,后者则更多地涉及时间的自然流逝,包括其先后、相继等关系.借用费希特的以上时间概念,并将其引入到思想史中,则思想(包括哲学)演进的历史似乎也可以区分为两种:其一为逻辑脉络中的历史,其二为编年意义上的历史.逻辑脉络中的历史展示的主要是思想演化过程中的内在条理、内在秩序和内在的逻辑关系,编年意义上的历史则主要表现为思想史上各种体系之间的先后发生、前后相继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可以用描述的方式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criminal law, I discuss three ways in which analytical philosophers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r health of the law (and of legal theory). The first is as humble under-labourers, who seek only to clarify legal rules and doctrines, but not to criticise them. This modest conception of the role of philosophy, however, proves to be untenable: clarification must become rational reconstruction — an attempt to make rational sense of the law; and rational reconstruction must involve at least an internal critique, which appraises the law in terms of ends, values or principles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discovers within the law. Such an internal critique must then also point beyond itself, to an external critique that appraises law in terms of the broader and deeper political and moral values by which states should be structured; the paper ends by noting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such an external critique faces, and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philosophers must face in trying to engage with the world of public policy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