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伦理三题散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细胞 ,也是一个伦理的实体。家庭作为“社会的胎盘”,其伦理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加强对家庭暴力的伦理矫治 ,正确地认识和理性地对待“第三者”问题 ,是社会主义家庭伦理文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石伍大荣在农村,家庭建设对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一、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必须优化家庭细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农村生产队的解体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家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是乡村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基础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构建农村和谐家庭要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培育良好的家风、确立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建设先进的和谐家庭文化等为基本内涵;推进农村和谐家庭建设,必须从培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实加强家庭经济基础,巩固强化家庭道德基础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当今社会变革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指出在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家庭功能正在逐步地向社会转移,家庭养老功能的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公共管理应当将养老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建立有效的养老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家庭伦理·家庭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陈勇天津市妇联、天津婚姻家庭研讨会于去年12月22日在市妇联召开“家庭伦理·家庭文化建设”研讨会。与会40余位同志就当前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现状及趋向,家庭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家庭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收到论文近30篇。现...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现代文明的根本标志和发展方向?这是研讨现代婚姻、家庭道德问题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1期发表的《婚姻、家庭的道德与法律建设应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同步》(以下简称《同步》)一文断言,“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或“伦理本位...  相似文献   

7.
林仙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家政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政大典,以下几点可以称道: 其一,它是以指导建设中国文明家庭的大典,及时地在第一个“国际家庭年”与读者见面。联合国决定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以后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说明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94年国际家庭年”只不过是国际社会宣告重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复杂多样的道德问题.从道德的视角把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生存环境、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道德操作应遵循以人为本、公正、科学发展的原则.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道德价值,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提升主体的道德素质,更新道德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培养新型家庭人际关系──天津市河北区开展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纪实河北区妇联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变革正在使人们的道德意识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负面影响则是引发了现实道德关系的失控,许多因袭多年的优秀传统和美德被忽视、淡忘甚至摒弃。拜金主义、享...  相似文献   

10.
计文 《天风》2017,(1):1-1
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前不久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段话字斟句酌,针对今天的社会现实而言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家庭道德建设中"善事父母"方面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已是不争的事实,突出地表现为子辈态度之维的不愿、条件之维的不能、能力之维的不会等善事父母的三维境遇。这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这与新时期的现代家庭伦理观念尚未确定、东西方家庭伦理文明互鉴的成果有待沉淀、社会道德规范及良好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过程之中有直接关联。应对善事父母的此类境遇,应以优秀的传统家庭伦理为基础,加快理论创新和顶层设计;以各级学校教育为阵地,促进家庭道德的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建立家庭预警、社区监督、学校教育、单位奖惩"四位一体"的管控网络。  相似文献   

12.
二十多年前,日本家庭生活问题研究会制定了一个《家庭宪章》,它表达了一部分人对家庭的热爱与期望,反映了他们心中的理想家庭。其文如下: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使我们更好地生存的生活共同体。家庭生活是文明的产物中最高尚、最美好的东西,它养育了人的活动能力与创造能力。为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家庭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13.
呼唤家庭精神文猛家庭,一个多么迷人而温馨的字眼,有人说家庭是风雪中一方温暖的帐蓬,有人说家庭是社会海洋中一方平安的小岛,有人说家庭是社会文明的学校……然而,当一个又一个家庭纷纷如肥皂泡般破裂时,当一个又一个被称为“小太阳”的家庭子孙离开家庭后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14.
周全德 《伦理学研究》2003,(6):76-81,97
青年是爱情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在爱情文明建设中,他们肩负着承继传统、张扬现代、创造未来的使命。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与个人因素的影响,青年人在婚恋生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他们对爱情与婚姻伦理意义和社会职能的认真思考和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5.
部分省市“文明家庭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津召开陈勇由天津市河北区妇联、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所共同主持召开的部分省市文明家庭建设理论研讨会于96年6月12日在天津召开。天津市委副书记李建国为大会发来贺信;市妇联副主席董维玲、河北区委副书记马文举、天津社科院...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如何加强社会建设始终是问题的核心。而社会建设的前提之一是深刻理解社会的内涵,把握社会理论中人与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社会本质,从而开展关于社会建设的思考、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兰经》家庭伦理观初探邱大军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没有比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更为密切的了。家庭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的最基本的单位,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也是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的最基本的,从而也是社会结构中的最基本的单位。因而家庭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价值满足缺失及伦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农村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但农民却不断逃离乡村的怪象。这使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主体流失而面临瓶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以自豪感为核心的本体性价值满足和以成就感为核心的社会性价值满足发生了严重缺失,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不能为作为农民感到自豪,不能为作为农民而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道德尊严。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必须转变"农民落后"的伦理观念,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收入。当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获得较高本体性价值满足和社会性价值满足之后,就不会再逃离家园而热衷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生态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将建设生态文明看作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新的生态伦理学应运而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首都文明办依托首都地区专家学者,围绕群众对社会文明风尚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对城市公共文明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促进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