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仿生元素在展览建筑造型中的运用作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具有仿生元素的展览建筑案例进行分类研究,归纳出仿生展览建筑造型的生成模式与法则,即展览建筑造型结构仿生、展览建筑造型仿生、展览建筑表皮仿生、展览建筑空间的功能仿生、展览建筑生长过程仿生,解析其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激发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新的建筑作品时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及其理念,探析展览建筑空间、观众角色、展览作品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结合矶崎新成长与学习的经历,以及对建筑的构建、空间形态等方面的梳理,进而剖析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空间表达,借此学习其建筑理念和对空间的理解。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是矶崎新打破固有思想,从空间入手设计建筑之路的开端。在今天,人、建筑、展览作品之间越来越具有一种强烈的关联性,我们应从整体意识出发去审视如今的展览建筑设计在空间感知、体验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是美化空间环境、提升空间形象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地铁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设置位置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其设计特点主要表现为公共艺术的地域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以及开放性与互动性,希望能对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创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变得日益复杂与重要,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和艺术化。公共艺术作为面向公众的艺术,不同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具备开放、共享、公共的特征。艺术家用艺术语言激发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更多思考,引导大众积极参与创作,让大众将自身的审美需求表达出来,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认同。这对于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提升大众情感体验及增强其归属感、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公共艺术如何更好地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并发挥价值这一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建筑、景观设计案例等的研究分析,探讨公共艺术的叙事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铁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展示城市区域形象,传递城市精神的特殊空间场所。随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地铁空间从功能性向人文性的转变尤为重要。文章通过部分地铁公共艺术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空间表现、形态结构和表现内涵等多方面探究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美学应用特点,提出完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CCRC养老社区为对象,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其特征。针对CCRC养老社区建筑设计,从服务内容、建筑形式、设计原则对公共功能空间及自理型、介助型、介护型不同住宅单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静》是以一种私人化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并且在公共空间进行展示的艺术作品。这件作品从微观叙事的角度出发,运用综合材料,选取患严重抑郁症的姐姐作为创作主体,运用极具隐喻性的艺术手法,表达一种极其复杂而纠结的情感,以一种综合绘画的方式,在公共的展览空间进行展示,以一个私人的个人的身份介入艺术,重新建立着艺术与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交互性公共艺术是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地铁自身的空间特性给了交互性公共艺术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文章主要针对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进行分析,从交互空间艺术的空间影响、设计原则以及介入方式入手展开分析,然后提出四点交互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都市菜市场随着时代的变化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当下许多菜市场面临被拆除的危机,因为传统脏乱差的菜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和城市复兴的发展。在以文化为主导的城市复兴中,公共艺术持续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在恢复空间活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通过对消费文化和公共艺术介入的研究,探讨生活方式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并结合一些成功的案例,总结出公共艺术的介入如何在空间体验、文化表征等层面推进新的生活方式的发展,将一个传统意义的菜市场变成一个具有超强体验感和影响力的空间,这为我国多数菜市场提供多种可能性,为公共艺术进一步复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装置艺术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装置艺术的相关问题。先介绍了当代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表现形式,包括塑造个性景观小品、创造纪念性景观等,再介绍了当代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原则,最后分析了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装置艺术,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公共艺术是处于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之间产生互动的艺术,它本身具有公众性和艺术性,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单个简单的艺术作品放置在某个特定城市公共空间中才能成为艺术作品,它应该更多地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来进行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同它所在周围各种空间环境联系得很紧密,这些空间环境所体现的特征对于公共艺术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解读,从中总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空间环境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这些特征对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沉浸式展览是基于现实空间与虚拟环境的结合,通过影像、声音、灯光等方式再现、模拟、营造特定的空间意境,使受众置身于空间氛围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实践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等艺术审美活动,达到一种身体与情感全身心投入的沉浸之感。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以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中国馆的"祥和逸居"为例,基于受众体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沉浸式体验的创新路径,旨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沉浸式展览中艺术审美的提高和受众沉浸感的增强,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剪纸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符号,更是现代艺术可以借鉴传承的不竭源泉。公共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更需要学会怎样挖掘剪纸艺术的深刻内涵,并以此发展公共艺术的新形式、新语言,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传承和发扬,并应用到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当中。文章就现实的一些案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中剪纸艺术形式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创新与融合。从现代我国公共艺术发展概况出发,综合剪纸艺术特点和剪纸艺术结合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案例,总结了我国剪纸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上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思考并探究关于空间秩序的另类表达方式,结合蛇形画廊临时性展馆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展馆使用的不同材料、技艺与结构所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氛围与体验,分析出蛇形画廊展馆的建构特色,从而来探究蛇形画廊展馆的建筑特征与表现手法。最后通过以上研究,文章试图做出一个关于临时性展馆的设计实验研究,旨在为今后的临时性展馆创新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激发我们的想象,引起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音乐、插画与建筑分属不同的物质形态,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和艺术效果,基于交叉的关系可相互影响。文章通过对西班牙插画师兼建筑师费德里科·巴比那(Federico Babina)建筑插画作品的研究,从插画艺术角度出发,分析了插画、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性,从音乐与建筑的旋律、空间表现和艺术符号的象征、音乐与色彩等方面阐述建筑插画与音乐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建筑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统一,可以借助光营造丰富的氛围空间并激发其活力。文章通过分析自然光的特性与相关案例,发掘光对建筑空间的塑造作用,突出光在建筑中氛围营造的意义与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光在设计中赋予了建筑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居民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人们对于自己建筑公共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体现在建筑公共面积上,更多地体现在公共空间舒适度上。公共空间的装饰色彩运用可提升人们的舒适度,文章基于此提出舒适感知的建筑公共空间布局优化设计。通过采用选择合适的界面色彩、调整建筑公共空间色彩的搭配、完善地面色彩布局等措施,进行建筑公共空间的色彩布局优化,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满意度,提升公共活动舒适度,并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屋顶花园也称屋顶绿化,是城市景观设计中新的公共空间。屋顶花园依托于现代建筑,它能开拓城市绿化空间,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进而有效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文章分析了屋顶花园设计的常见问题,在结合了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同时,探究屋顶花园的设计原则和景观植物的配置选择方法,并对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总结,以期达到与自然相和谐,给人以方便、美观的屋顶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装饰画与城市公共空间的释义、装饰画的审美价值、装饰画与公共环境的融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装饰画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价值,烘托、渲染环境的氛围,并契合该公共空间的主题与诉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公共艺术作为具有开放性,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的环境设计,也被人们所熟知,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多是局限于技术层面,忽略了设计观念和美学原理相关的理论研究。设计中的美学理念可以传递出设计者的个人情感及地域特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对空间和美学的关系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希望通过对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运用到的美学元素进行探讨,来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艺术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