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园林艺术具有"道"、"空白"的意境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亲近自然、超越自然,创造虚空的空间,表达了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境界。意境是情和景(意象)的结晶(宗白华语)。中国艺术诸如诗词、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具有同样的意境结构,这就是"道"、"空白"。它们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境界。中国园林艺术的这种"道"、"空白"的意境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亲近自然、超越自然,创造虚空的空间。本文试就中国园林艺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已经融入到了时代精神与社会风尚中。色彩本身所特有的强大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在地铁空间设计中能提高空间信息识别性,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运用色彩的象征性手法,汇集周边区域文化元素,形成象征性符号并运用到地铁空间设计中,能使人们与周边区域信息建立潜移默化的认知联系。色彩作为象征性符号,融入城市文化的同时传播了城市文化,促进了车站空间与城市空间、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有机互动,建立具有"人文意象"的站域空间。广州地铁6号线在色彩运用方面就非常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后博物馆"是博物馆理论家艾琳·胡珀-格林希尔提出的概念,其认为博物馆不再是用权威的声音讲述"真理"的展示空间,而是一个平等的,"以人为本"的,注重观众的选择、互动和乐趣的灵活多变的社会空间。文章认为上海自然博物馆趋向于形成多参与、多视角、多层次、娱乐化的多元展示方式,而这些展示特征体现了"后博物馆"的理念,通过对其"后博物馆"式的展示特点进行分析,展现出"后博物馆"的积极变化,在这个消费体验时代,让我们对于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园林景观的空间处理是保证景观品质的本质要素。近年来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逐渐趋于细化,追求园林景观的细节和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因其追求自然、意境深远,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丰富的空间渗透,使游人完全融入了自然山水的景致之间。从现代主义的简洁中回归传统园林,探索古典园林中深远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江南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为墙垣空间、合围空间及环境空间三个层面的空间类型,结合园林实例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启发思考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5.
王磊 《美与时代》2021,(2):96-97
伴随着国民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社会公众越来越追求文化艺术的熏陶,艺术博物馆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发挥着丰富公众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导视系统在艺术博物馆空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在其中已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或者图形,而是梳理繁复冗杂空间环境的纽带,使得公众与艺术品、空间环境都能得到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导视系统其本身就具有独立性和艺术性,可以说是艺术博物馆空间中的一件作品。文章阐述了艺术博物馆兴起的背景,以及导视系统在艺术博物馆空间中所扮演着的重要角色,然后着重分析在艺术博物馆空间中导视系统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对艺术博物馆导视系统的价值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符号学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阐明了建筑与符号之间的原则概念。分析博物馆建筑符号的特征及其运用手法,探究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符号现象,具体分析图形、点线面、色彩等建筑符号性表现,结合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用符号学做出进一步的解读,并试图寻找一定的规律,以有效地指导建筑实践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不仅是"情景交融",而且是在空间境象上表达了情绪。其意境营造离不开情感,一方面山水画的创作需要情感的投入,意境的构成需要靠情感的驱使;另一方面情景的高度统一才能创造出山水画的意境。既是宇宙自然的世界,又是画家心灵的世界,这便是浸透宇宙自然精神的中国画意境美。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建筑空间历经"容"与"器"相互关系的演变过程,步入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叙事形态阶段,呈现了典型的跨媒介叙事特征。用户获得的不同层次的体验形式,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共鸣式接受、身临其境和互动式参与。相应地,空间的叙事形态也分为三种类型:自然型、场景型和交互型。当代博物馆建筑空间强调交互型叙事形态的表达,即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注重体验深度、参与方式而非表述内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逐步引导交互型叙事方式从初级的人机界面形态发展为身体的自然"延伸"状态,即以最自然的方式促成交互行为,它代表了未来展示空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对中国绘画美进行表达的最高境界,在艺术作品中,"意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意境"在中国油画风景写生中的重要作用作出简要阐述,然后对中国油画风景写生中"意境"运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最后结合实例,提出几种"意境"在中国油画风景写生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朱德群是当代一位著名的旅居法国的华裔抽象艺术家。他的绘画色彩绚丽、气韵生动,将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境界演绎至极致,为西方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特别是他对抽象绘画中的西方油画色彩语言的运用,结合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创造出了一种诗意空灵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1.
建筑空间是由材料构成的,装饰材料作为依附在室内空间和结构中最直观的表现元素,用它的形态、色彩和质感引发了空间的意境美。从材料的直观性和可感知性着手,分析探讨了材料在形、色、肌理中如何表现意境,最后提出从借助艺术秩序组织材料,达到表现空间意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色彩唤起人的第一视觉作用,比形体更先引人注意,它附着于形体又相对独立于形体。视觉是左右人类感情的最重要的感觉,对于餐馆而言,色彩是首先指引顾客的视觉路径。造成具有吸引力的色彩是增加顾客的捷径,充分运用餐馆空间的色彩装饰,往往可以在竞争上力争上风。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语言,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也使人产生相应的情感。通过色彩变化产生的各种色彩形象能渲染、烘托出不同的空间气氛、情调,显示不同的性格、风格,并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作用。在进行餐馆空间设计时,对色彩正确的搭配与运用,将为餐馆空间增色不少。否则,搭配拙劣的色块堆积将造成极大的视觉污染,甚至会毁掉整个空间应有的气氛与意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园林设计历史悠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园林景观秉承着延续与翻新的文化精神,为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营建更具地域特征与独特时代感的园林景观意境,赋予园林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现代地域性园林景观发展。文章从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中意境营造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再现地域文化的园林景观意境营造表达方式,并结合"古窑遗韵"长沙窑园林设计案例来解读其中"自然本无意,家园自有心"的地域性园林景观意境营造手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继承传统文明、诗意解读地域文化,回归本心,引领价值,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营造出体现当代"美好家园"的园林景观意境空间。  相似文献   

14.
充分发挥色彩本身的力量描绘画面,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认识颜色,合理筛选、组织、改变颜色,形成主观意识强大的绘画作品。色彩是一种语言,运用本能进行色彩表述。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众多油画家都善于运用灰色调对作品进行情感的表达,在油画中色调的概念与组成不单单只运用到黑、白、灰,而是有着色彩倾向的灰。因此,油画家对色彩的运用变得更为丰富,使其作品情感流露得含蓄且内敛,对于灰色调子的运用使其最终画面具有着和谐、含蓄的意境美感。其浓郁的中式灰色彩的绘画作品在理论层面的分析上也具有着中国哲思之美感。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历史、美学方面分析灰色调的意境表现与技法运用,探寻当代语境下灰色调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闫宏宇 《美与时代》2007,(11):111-113
现代商业社会,广告排山倒海,无孔不入,左右着人们的视听,制造着消费的梦幻.源自于古典文论中的"意境"这一重要概念也在广告创意中高频率地使用着,甚至有业界人士指出"意境"是评判广告创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广告语境中,"意境"似乎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构图的精美可称之为意境;色彩的和谐可称之为意境;声音的醇厚可称之为意境;镜头的剪辑可称之为意境;叙事的煽情可称之为意境……意境成了一个看似极度高级、极度专业、极具水平的词汇,堂而皇之地穿行于以广告为旗舰的大众文化中,而其后隐藏的,正是愈演愈烈的现代商业广告中意境的异化与俗化.  相似文献   

17.
从人本视野出发去批判和考察宗教是费尔巴哈宗教研究的一大特色,其中"自然"与"依赖感"是其开展研究和建构宗教理论体系的重要元素。"自然"与"依赖感"在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具有辩证法色彩的双重意蕴。即"自然"与"依赖感"二者既是宗教产生的根源条件,又是宗教所要超越的对象。在"自然"与"依赖感"的双重意蕴的身份转换之下,使宗教存在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得以展现,从而更加透彻地阐明了宗教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艺术博物馆具有将普通的物品转化为展示品的功能,从而使这些物品成为了具有视觉兴趣的艺术品,因此艺术博物馆并不是艺术品"无表情"的展示场所,这种"博物馆效应"提供了一种观看方式;策展人在布展时就为观众预设每件作品的观看方式,引导观众在博物馆进行参观时根据事先编排的展品顺序进行观看。展厅的空间样式、布展方式、展品形式与文化背景、艺术表达方式与接受方式都密切相关;作品的呈现形式、摆放的位置、灯光强度以及其他衬托作用的物品都会影响到观众的观看方式。艺术博物馆作为观看艺术品的专属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特定的观看机制,无形中为人们塑造了一种观看方式。文章运用了哲学和艺术学理论对传统艺术博物馆和当代艺术博物馆所营造的观看方式、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绘画艺术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联系进行阐述,重点从绘画艺术与景观设计的联系出发,对绘画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规划设计、植物配置、色彩搭配、空间关系及意境创造上进行论述,并对绘画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从而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创作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游廊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相互渗透的成果,它融汇了建筑之美、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之一,它起到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丰富空间美感、创造艺术意境的作用。文章主要探析游廊的功能与发展、功能与意义,以及其装饰的构成形式和游廊装饰在园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