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毛茜  东桂迎 《美与时代》2022,(8):104-106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公共财富。当前,很多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尴尬现象,城市形象设计方面同质化问题严重。每个城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而城市文化又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可以展现一个城市独特的精神面貌,能够塑造出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从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出发,简单分析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城市形象设计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并提出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户外广告对于城市形象的建设越来越重要。户外广告的发展必须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协调,对城市形象起到美化作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建筑、设施等共同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它带来的信息与表达的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消费理念、生活、以及休闲娱乐的方式。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户外广告现象,探索出符合本土城市发展的广告形式,对城市形象建设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形象作为一种大众印象,反映着公众对于城市的整体评价,而且它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力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各界的关注重视。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城市形象完善或者更新构建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且一个好的空间环境对于人们的素质涵养、性格特点的形成有重大帮助。因此,武汉市的形象设计要特点鲜明,与时代发展同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树立一个良好的武汉形象,促进武汉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情感叙事帮助受众对城市视觉影像信息进行理解,放大城市对外传播信息的情感效应。文章从创作动因、叙事视角进行研究,探讨如何用较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感知、理解和思考城市的不同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信息,建立丰富的想象,将受众看到的和期望的统一起来,结合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内容和受众信息接收同步认同,为后续城市形象短片情感化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梧州城市形象存在的问题,文章以梧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城市为研究切入点,依据城市形象的构建理念,结合梧州的实际情况,树立深刻的梧州城市形象总体定位理念,通过城市味觉、城市视觉、城市知觉、城市触觉、城市听觉、城市嗅觉六个方面对梧州进行城市形象定位,总结出适合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梧州城市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对于城市形象的宣传早已不拘泥于旧形式,基于新媒体背景下产生的城市微电影逐渐成为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新趋势。作为城市宣传片和微电影的融合,城市微电影是城市形象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结合案例从城市微电影中审美反映的直接性、叙事手法的微妙性和形象塑造的故事性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城市微电影的审美特征,以此反映城市微电影对城市形象进行艺术表达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飞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城市建设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在城市建设当中,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体现城市形象的关键内容,做好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建设对于城市形象来说尤为重要。文章将针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性展开初步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概念以及功能,然后针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性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分析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和城市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希望给我国城市形象塑造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促使了城市之间的竞争,使之愈演愈烈,这也就意味着城市形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加之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背景的到来使新媒体技术成为了完善现代化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并被广泛地应用在城市美化的各个方面。文章首先阐述了现代化形象以及新媒体设计的概述,对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新媒体设计在现代化城市形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便为我国城市形象的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迅猛发展,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冲击下城市的自我要求,也是城市自我改良。更大程度还原城市特色以及进一步塑造城市新特色的现代多元城市的新要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支撑点,对于塑造城市形象、反映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品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探讨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如何有效互补推动城市形象的进一步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形象设计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存在普遍的"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形象一大显著特色便在于其整体视觉的差异之美,而城市视觉形象影响着视觉主体的传达力、持久力,一座城市其视觉形象好与坏给人的感觉差别很大,或令人过目不忘,或如过眼云烟。作为城市可视性、可读性、可赏性的魅力之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主要由文字、图像、色彩等元素组成。探析如何赢得城市居民对该座城市的情感共鸣,以及如何创造外来游客对城市的记忆点,是文章研究的一大目的。基于此,文章通过阐述城市形象、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特征,分析视觉传达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作用,对视觉传达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展开探讨,以期为促进城市形象的有效建立,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时代在进步,祖国的发展也在日益增强,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跨市、跨省乃至跨国的经济、贸易、文化等多个方面在输入、输出的往来上也日益频繁。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方式让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色彩,也使得人们对城市形象越来越重视。每一座城市都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视觉形象,将更多的精神面貌、精神文化、经济实力等融合到城市形象建设中。因为城市的视觉形象能够展现出这座城市的发展情况以及市民精神文化水平等,所以城市的形象建设必须更具有辨识度、宣传度,更要提升城市视觉形象的传播度。文章分析城市形象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且探究城市形象视觉传播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未来的城市形象建设和传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吴雯菲 《美与时代》2022,(9):115-117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优良的城市形象可以提高城市的人气,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浙江省建德市作为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城市、中国草莓之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在城市形象的塑造方面存在众多优势,当然也存在着不足和有待提高之处。分析建德城市的发展现状,阐述建德城市形象塑造存在的不足,研究建德城市形象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象海报中,人们对城市认知的第一感知对象是色彩,恰如其分的色彩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诉求。通过对城市形象海报中色彩的视觉美感、色彩情感、色彩对比进行分析,能为城市形象海报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4.
范敏娜 《美与时代》2023,(3):106-108
以佛山城市感知形象为研究对象,探寻人们对佛山城市形象的感知印象,采用隐喻抽取技术(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 ZMET),通过对受访者的深度访谈,激发其对佛山城市形象的深层次感知与想法,构建佛山城市形象的共识地图。佛山城市形象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方面,而现代化、智能化及创新型城市形象欠佳。未来可以依托佛山规模化的智能制造产业及创新平台,强化佛山现代化及创新型的城市形象,塑造古老与现代兼具、传统与创新并存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5.
赵小玲 《美与时代》2022,(8):113-115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延伸,反映了该城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发展理念、产业结构特点等。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许昌利用地域文化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为许昌的无形资产带来巨大的升值空间。因此,分析许昌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存在的不足,探索许昌运用地域文化进行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城市形象是公众城市自然风貌与特色建筑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的整体印象。文章探讨了增强现实(AR)应用于城市形象设计的工作流程,结合黄鹤楼展现增强现实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前景与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的主要构成元素,其中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文化价值,通过城市景观来塑造城市形象,能够有效加深城市底蕴,增强城市吸引力。文章分析了城市景观的文化价值,论述了城市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城市文化与形象的竞争日益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方面。而城市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研究城市形象的定位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泉州城市经济实力虽然雄厚,但其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确,导致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城市竞争力有限。东亚文化之都的头衔为泉州塑造城市形象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本文立足于泉州的具体实际,在分析泉州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形象定位的策略,从而定位出泉州的城市形象,以提高泉州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飞速发展,城市发展也不再像过去一样单纯追求GDP,而是把更多目光投向了扩大城市影响力,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而有效的城市形象传播可以大大提升城市影响力,增强公众的认知度。因此将着重以网络、手机、移动媒体等新兴数字媒体媒介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城市形象传播的新途径,探索出城市形象传播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报纸、电视作为城市形象的传播载体,为城市形象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媒体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与城市形象设计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基于此,文章从城市形象的设计这一议题出发,深入研究城市形象的具体内涵,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实现在新媒体的环境背景下,推进城市形象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