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民俗无疑是民俗文化整体的有机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俗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并在特定的地域、历史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所服务,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古镇是地方性民俗表现得尤为集中和突出的区域之一,对于想要感受传统生活方式的旅游者而言,古镇成为了优选之处,保护和传承古镇地方性的民俗文化空间对于古镇的旅游长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将以三河古镇为例,就其旅游开发的诸多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农民画就是农民创作的绘画艺术。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伴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文化积淀。农民画是吉林省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目前依然在民间传承。吉林农民画属于民间艺术,所反映的内容都是当地的民俗。所以,农民画所体现的不仅是民间绘画艺术本身,更是作为文化载体存在,将当地的现实生活反映出来,使人文精神有所体现。吉林省东丰县是"中国农民画之乡",其农民画中蕴含着关东民俗文化,也是当地农民生活的写照。随着东丰县文化旅游的兴起,将农民画用于旅游纪念品开发中,可以起到旅游宣传的作用,并创造一定的旅游经济效益。论文针对吉林省农民画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特色,而永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更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审美价值,如境内的九嶷山是人文始祖舜帝陵所在地,柳宗元在永州留下多篇千古奇文,永州还养育了周敦颐、怀素等杰出人物。文章从美术学视角来审视永州民俗文化,立足本土丰富的人文与民俗资源,拓展美术创作视野,推进美术教育活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日益重视,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作为民俗文化保护主体之一的民俗博物馆要发挥保存与保护职能以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文章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民俗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路径,为南京民俗艺术传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延岩 《美与时代》2023,(12):74-76
公共艺术是近年来艺术界的“热词”。公共艺术不仅是装点城乡环境的景观艺术,也是彰显城市或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空间的载体,具有文化传播和再生功能。中原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原灿烂的文化宝库,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外来文化介入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习俗、节日、传统技艺等传统文化逐渐淡忘。为了使中原民俗文化的宣传更加有效,促进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让文化滋养公共环境,分析中原民俗文化融入当代公共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可行路径,使中原民俗文化得到充分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6.
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旅游开发成为许多传统村落的选择。文章通过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石洞沟村发展之路进行探究,挖掘石洞沟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资源,分析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探索保护传统建筑、传承民俗文化的方式,为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陕西省正以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两大动能为农村注入新力量。文章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汤峪镇闫家堡村为例,针对其在乡村振兴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来对症下药。针对在地古镇民俗特色不明显、其经营权不属于股份制全村产业、各产业联动关系较无交集不紧密、古城建设完成工期不明确、民俗村建筑场景不融入现代闫家村社区五大症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成立产业结盟利益共享、做好园区规划设计并优化总体布局、审视自身资源进行旅游定位、打造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并建立市场贩售体系建立、成立社区技艺研习工作坊到建立互信共识及全方位合作机制,为保护地方文化耕深社区的永续经营做出最有利的发展策略与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8.
稳定与和谐是民俗文化的固有属性,民俗文化对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也成为我们急需探索的课题。然而,通过对我国民俗文化发展历程的溯源可知,我国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保护力度不足、保护方式不够完善、民俗精神淡化以及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文章以开封为例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9.
思南位于黔东北乌江中下游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县份,素有黔东首郡之美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贵州省实施乌江开发战略的历史背景下,为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形成特色经济,思南县委、政府以战略的眼光将开发民俗文化的切入点放在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上;在2000年第一次组团参加的重庆旅交会上,打出了“世界最大的天然乌江巨龙”、“中国唯一的江河博物馆——乌江博物馆”、“贵州最大的石林——长坝石林”及“中国戏剧活化石——思南傩堂戏”四块旅游牌子。  相似文献   

10.
苏州古桥的装饰艺术以它独特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艺术之美和民俗文化之美。而其桥身大量的装饰纹样在艺术美之外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民俗文化的物化载体,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在历史的积淀下逐渐演化而形成的,并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造型法则。民俗文化影响下的苏州古桥装饰艺术反映的是民众独特的民俗意识和集体人生观,体现的是地域环境中特殊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观念。正是这一类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符号,让我们窥见了这一艺术的本源及其民俗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末期开始,第五代导演开始将电影的创作倾向转向民俗化,从而衍生出了一批带有浓郁民俗文化色彩的电影。张艺谋通过其独有的色彩风格,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众多本土民俗文化的元素。张艺谋在《红高粱》这部影片中,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有生动的视觉展示,表现出意境美以及民族精神。从美学和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民俗文化与电影艺术结合所产生的审美意义与趣味,不论是对电影还是民俗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旅游行业的发展和新媒体形态之间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在注重旅游体验的行业背景下,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体验需求,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和开发所必须注重的内容。文章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具体情况为切入点,对新媒体时代下如何让文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更好地服务游客需求进行分析与探讨,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性和文化景观的生态性之间的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3.
日本"白川乡·五个山合掌建筑村落"被列为世界遗产,白川乡也成为了著名的观光地。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观光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无疑会伴随着对"传统"的"记忆","民俗文化"、"文化遗产"的再创造过程。而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当地民众作为活动的主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个世纪60年代初的德国的民俗主义论到1983年由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依赖相关的旅游景点、旅游产品、旅游设施以及旅游服务等,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产品。土家个性旅游产品开发是基于土家民族文化将非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转化到具体的旅游产品之中或以民族文化带动个性旅游行业发展,从而达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旅游经济双赢态势。文章旨在旅游学、艺术学、经济学等的角度对土家民族文化在个性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作出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开发民族文化与产品创新、服务、旅游体验的新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民俗观念中,万物有灵的观念是各种信仰的基础。信仰与民俗是民间美术的发展核心与载体。民间美术依附于民俗文化,信仰是民俗形成的主导,民间美术也正是信仰习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通过阐释茶文化旅游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分析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立足点,探析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文章对民族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研究,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更好地将民族创意产品与乡村旅游建设相结合,文章提出应首先明确旅游区开发定位,并结合当地的乡村资源,树立与民族元素相关的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乡村建设与民族创意产业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俗文化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背景下,获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机遇。同时,民俗文化的内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云南民俗文化市场化的文化背景、政治环境、经济基础和国际环境已然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湖湘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以土家族西兰卡普为例,分析探讨西兰卡普的文化、信仰、民俗、色彩艺术。促进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人、学者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民族艺术,让更多的民俗文化爱好者加入西兰卡普的传承保护、宣传推广的队伍中来。同时也为现代民俗文化创意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湘西土家织锦工艺的研究探索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于洁 《美与时代》2013,(2):59-60
古代肖形印的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其中对于各个时代的生产、生活、习俗、礼仪、信仰等诸多民俗文化内容的表现,体现了肖形印不可多得的文化价值。民俗情境与民俗观念内外两个层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古代肖形印中的民俗文化表现。肖形印是以图形或图文兼备的形式构成的印章类型,虽被称为闲章,但与文字印相比,其内容形式都更为生动自由,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与文字印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