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扶贫离不开教育扶贫,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关注民生居住和工作等环境问题,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为室内设计,满足全国装修设计的旺盛需求。为保障毕业生高效高质量就业和有效创业,以家居装饰设计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工作室教学平台,探索校企双向双主体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与验收、教学成果转化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改革最终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技能。校企联合多维度地创造实战机会,学生分层参与完成真实项目,直接效果是改善学生甚至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长效来看学生积累的实战经验有助于就业甚至创业,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国特色的、达到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和历史使命。其中重点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不仅是要有扎实的理论文化知识,还需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相应专业技术、掌握生产工艺等方面知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模式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还应着重树立创新和创业意识。因而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技能人才,是当前各类职业教育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发挥高职教育,在创业发展领域的培育主体作用,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并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是各类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职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当前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了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当前我国高职建筑装饰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分层建筑装饰教学概念,并探讨了分层次教学法在建筑装饰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将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项目化专业教学相结合日益普遍,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意识,让他们增长创业知识并且增强创业技能,以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行业加快了国际一体化的进程,企业针对各专业的人才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创新创业能力方面。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人才培育的主要平台,现阶段要切实转变传统观念,完善培育人才的目标,积极主动地探究培养人才的模式,从而使我国的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为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写生实践教学中沿用传统绘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写生实践课程安排不完善,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将写生实践教学契合学生实际,采取固定实训基地,增加人文教育,强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措施,结合专业特色以及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改革,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古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的典型代表,其装饰元素是徽文化的艺术符号,独具徽州地区的人文特色。装饰是传统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依附于建筑结构而发展。随时代的进步,今徽派建筑装饰元素多样化,形式现代化,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进行革新与传承,表现出徽州特有的作风和文化是当前新徽派建筑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连云港为例,指出江苏沿海开发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业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创新思想观念、立足地方因地制宜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传统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个性鲜明的扬州传统建筑有着深厚的根基,根植于悠久的地域文化,又具有其独特的风格。通过阐述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内容、意义、价值,以及当下餐饮空间设计的趋势,总结出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如何在餐饮空间设计中更好地得到运用,使建筑装饰元素更好地与当代餐饮空间设计相结合,营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功能需求与审美特色的室内环境,创新设计的同时也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高等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其中的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任务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技术的人才,着眼于开发学生专业技术。近年来,高职教育已经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并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高职教育中的美术学专业,可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更加全面地发展,是素质教育中对学生美育知识培养的关键所在。而如今,高职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从高职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内涵、策略和意义展开来讲,简要论述当代高职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1.
装饰艺术在民居建筑中的表现,诞生在人类的原始社会,建筑装饰是人类生存环境艺术化的进步展示。现代民居建筑装饰,是现代人继承前人技术的发展并对先辈在岁月中经验的总结和遗留下的瑰宝结晶的传承,处于科技飞速进步时期的今天,将历史技艺的传承与现代手工艺的同步发展,是对民居建筑装饰艺术重新定义的再现。  相似文献   

12.
传统建筑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民俗特征,是中国建筑遗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珠海南门古村落是有着地域特色的岭南传统建筑环境,是人文形态与建筑文化的高度结合,其中的建筑装饰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南门古村落的调研,从古村落建筑现状、建筑装饰特色、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古村落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相关教学活动。该种新型教学方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实践性教学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前提下,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必将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特色教学,提高与优化教育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不断提升,而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所表现。建筑领域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建筑美术艺术也在建筑设计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人们对美的追求,在建筑行业就是色彩与建筑的融合,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从古至今,人类对装饰艺术的发展都极为重视,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装饰艺术从西方引入到中国时,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融合,借助其美术建筑的思想,倡导建筑的艺术性。美术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设计方案来定,美术建筑的质量与建筑设计的方案和建筑美术施工质量等有关。我国现代建筑装饰工程中将美术艺术进行融合,将艺术魅力与现代建筑风格进行有机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美学设计,而且在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5.
豫西地处中原西部山区,民居受到地域性因素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了适合当地环境和居民审美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建筑文化符号。通过对豫西地区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出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功能和寓意及装饰特色,结合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探索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提取、创新与应用,实现豫西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CDIO教育模式实践教学中的参与主体这一视角,明确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共同参与的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学生五个主体,提出"协同合作"理念,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五位一体"协同教育对策,以期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展提供借鉴,有效推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晋南李家大院是晋商民居的典型,整体为竖井式的四合院,借鉴徽派建筑及西方哥特式的元素风格,有着中西文化融合的艺术特色。大院建筑装饰讲究,雕工细腻、华丽,有着深远的寓意,集中体现了清末民初北方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分析李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挖掘晋南的建筑装饰特色和人文意蕴,使其在现代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李家大院的建筑影壁既有晋派砖雕的装饰特色,又有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装饰特色,在影壁装饰资源方面有其特别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输出"双创"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审美素养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基于"双创"背景,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美术课程体系、美术课程实践、美术人才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建议,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型美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传统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本土建筑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直接记录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珍贵记忆和艺术文化。文章主要研究鄂东南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促进乡村的发展。文章以鄂东南建筑文化为切入点,全面深刻地概述了鄂东南建筑的特点,从大量的资料中了解其特征及文化内涵,从多方面了解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建筑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如何把乡村振兴与鄂东南建筑的传承与创新改造结合起来,并深度了解了国内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建筑传承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