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时空变化中层层积淀所形成的。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地域特色鲜明。文章通过对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分析和梳理,发现其具有山水城林的大尺度空间格局、环套结构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关联三个方面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遗产物质空间的结构关联、整合接续遗产的历史信息和勾勒区域文化发展脉络的"空间叙事结构"等保护与发展对策,旨在实现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面临减少和消亡的严峻现状。文章以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为出发点,通过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价值的深入分析,为传统村落的自然景观、物质文化景观及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并从景观格局、生态环境及产业优化方面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介绍目前尚不为国人所熟悉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分析其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所符合的世界遗产评定标准,提出"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将文化景观遗产归纳为人类长时间居住地,宗教、历史、园林建筑(群),农业、工业遗迹和人类迁徙、贸易等活动路线四种类型。此外,还分析了世界景观遗产应采取的保护方式,并认为文化景观遗产必将在世界遗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后,指出了中国拥有更多文化景观遗产的潜力十分巨大,应未雨绸缪,加强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规划和申请。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文化景观是哈萨克族人和他们的祖先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一些实用的需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并且使用天然材料,在自然景观上叠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对伊犁河谷哈萨克族文化景观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归纳其分类并参照刘滨谊教授的景观三元论进行分类分析景观构成要素,从而为伊犁河谷哈萨克族文化景观的分类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茜淳 《美与时代》2023,(1):122-124
灌溉工程遗产是人类文化景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研究对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水运工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机具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化景观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文献研究法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浙江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工程的发展背景,深入揭示其所体现的人-水-环境协同共生的可持续价值,并阐述其所具有的科学价值、水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对当代水利工程、农业、生活、景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灌溉工程遗产作为生态实践人文路径的载体,对现代社会协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文化景观概念、内涵分析入手,综述了国内现有相关研究进展,在探讨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的问题及研究热点两方面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天津市北运河及周边文化景观建设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天津市北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建设实例进行论述,提出天津市北运河历史文化景观重塑的策略,以推动京津冀区域下的北运河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不仅是现代文明的传承者,还是历史文明的承载者。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竞争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化已成为城市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人口、现代建筑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迫在眉睫。在这一过程中要保护好历史文化景观,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发展方向,确保传统村落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滇越铁路是云南近代历史中重要的线性交通遗产,具有丰富的物质性遗产、非物质遗产和自然遗产。从文化线路遗产的角度对滇越铁路予以继承保护,将结束目前滇越铁路遗产保护领域零散化、无序化、学者各自为战的现状,开启具有高度可行性和高效性的滇越铁路遗产保护新状态。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承载着古城千年的兴衰更迭,是地域物质资源与历史文化的聚集地。传统村落的微更新改造是动态地保护历史遗产,隶属典型的活态遗产范围。以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为研究对象,将活态传承的保护与微更新理念引入侯官村改造中,打破乡村自身空间局限,动态保护传统村落。针对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环境进行微更新的研究,通过小范围改造和修复,活化传统村落环境风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促进人、文、地、产、景的多维度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不仅是我国鲜有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而且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发祥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历史地位。它不仅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地质文化遗产和生态文化遗产,还有一份光辉的红色文化遗产。由此开创了我国宗教界抗战的先河,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最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09年6月26日五台山"申遗"成功以来,关于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一直是五台山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此后的每年,该领域几乎都会有与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相关的研究成果,且硕果累累。遗憾的是,一直未有相关著作面世。直到2016年10月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玉卿研究员出版《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3.
遗产廊道是一种历史文化保护方法,也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实现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保护与利用,首先要判定遗产廊道构成。文章梳理大运河常州段的历史演变,分析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构成并提出保护策略,以期促进遗产地的资源保护、游憩开发与区域振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体现在佛教圣地、艺术宝库、清凉胜境等方面。申遗成功后,五台山旅游发展要注意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宗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要建设完善的五台山旅游服务体系,科学开发五台山客源市场。为建设和谐五台山,仍须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加强对本地居民的教育,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6月26日,在五台山成功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一周年之际,由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五台县人民政府、五台山管理局、五台山风景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五台山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研讨会"在清凉圣地五台山银海山庄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山西省委常委、  相似文献   

16.
潇贺古道作为一条贯穿湖南、广西、广东的古道,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虽然现如今已失去了当时的功能,但是作为历史文化景观空间还是具有修缮的意义。作为开拓历史的人,我们应该立足今夕,回首历史,展望未来,为此古道遗存的历史遗迹做阶段性的保护和研究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焕粉 《法音》2021,(3):57-60
近40年来,关于山西五台山文化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其研究内容涉及五台山佛教哲学、历史、文化、艺术和五台山地理、生态、旅游以及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等。其研究所运用的资料除传统古籍文献之外,还有敦煌文书、图像资料等。五台山碑文数量众多,也是学术研究所需的重要资料。相较于明清,唐宋时期五台山的碑文资料较少,但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林培德 《美与时代》2007,(11):37-39
现今,艺术品收藏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人们生活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艺术品收藏有欣赏、鉴别、收藏、流通四个环节,组成一种有机的、整体的、历史的社会活动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扩张,全国各地大批工业遗址被拆除或破坏。因此,对工业历史文化的保护,以及对工业遗址空间环境的再造和再利用,成为当前城市公共艺术实践的重要方面。以位于河南省郑州地区的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为例,探讨公共艺术介入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的模式,从空间转向、情景叙述及氛围营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佛教文化是五台山文化的根本,也是构成五台山学的基石。在三晋文化及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与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办好《五台山研究》,以刊促学,学研并进。有效保护、利用五台山这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凸显出新的现实价值,使之不断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将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三晋文化的重构、先进文化的建设以及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无疑也是保护世界遗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