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城市滨水空间慢行交通系统开发利用的背景下,研究慢行系统在城市设计层面上对城市的塑造,通过对安阳地区滨水区慢行空间的调查,发现该地区滨水区慢行系统串联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得出慢行交通系统与滨水周边的空间环境关系。从城市设计层面出发,以慢行空间构筑为出发点,重塑城市滨水区及周边历史文化区、商业区、景观区、居民区的空间形态,由慢行空间网格促进城市各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点、线、面四通八达的慢行空间网格,提升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慢行系统是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交通拥堵加剧、人口密度剧增、资源供应紧缺、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情况下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必然趋势,是发展绿色交通、促进人们之间互动与沟通的重要途径。"城市慢行系统景观设计策略研究"旨在以城市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为基础,探索出构建一个融出行、健身、休闲等活动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策略,改善步行、骑行等慢行环境,为创建更高质量的步道、自行车道等基础设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城市病,所以城市需要变革与转型。如今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建设逐步由增量扩张向存量转型,这就意味着城市更新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我们应该对传统城市设计研究进行反思,将城市更新的视角转向城市内涵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绿色交通的发展。以存量挖潜为基础,综合评估广州城市中现存废弃铁路空间,论述慢行系统的构建,以期能为同类城市的慢行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同时人们对于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开始出现。这启示我们今后在对城市道路与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视程度应不断提高。构建合理的都市慢行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有效贯彻落实环保、绿色的出行理念,还能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污染问题,确保现代化城市绿色、可持续的规划与建设。综上所述,文章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规划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成为了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交通堵塞、建筑影响交通便利,乃至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不匹配等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对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整合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建立富有活力的城市交通系统,以便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道是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城市绿道的概念及分类,简单描述了长沙城市绿道建设的现状,以长沙市圭塘河为例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反映了长沙城市绿道建设中的一些现存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主张长沙市圭塘河绿道建设应该重视节点,注重线性,形成片区,构成一个"点""线""面"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绿道慢行系统,并对未来绿道系统规划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城市中老年人的比例正逐渐升高,在多数老年人选择原居安老的背景下,生活着大量老年人的苏州古城传统街区的生活居住环境状况需要我们审视。进行精确、循序渐进的传统街区改造,建设小规模、复合型社区老年设施,完善街区慢行系统、公共交通以及鼓励墙面绿植与社区美化运动是面向原居安老的传统街区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日常出行安全度降低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城市居民对于功能单一、非人性化的慢行条件越来越感到乏味和不满足。其不仅表现在功能老化、缺失等安全性问题上,还体现在市民心理生理以及审美上对慢行条件的追求。一个理想的慢行系统必须要结合功能设计、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还有绿色生态设计进行。  相似文献   

9.
单纯以交通(车速)为导向的城市道路分类容易割裂道路与城市的有机联系,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道路承载着商业、休憩、景观、居住等多项城市基本功能,其划分应该将城市功能空间考虑其中。文章以南宁市中心为例,运用交通链路-空间理论,基于13个类型的POI (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缓冲、相交、叠加、计算等功能,以道路等级和城市空间等级为指标对道路进行二维分类,构建更加合理全面的道路分类过程与方法,使道路与城市更加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资源及基础设施不足、交通混乱、能源不足等各种城市问题正在加剧。因此,智慧城市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正在迅速普及。智慧城市与信息通讯及技术的发展,同第四次产业革命到来的时代话题相呼应,如何以城市革新新模式增加的城市开发需求为基础设计成为现下需要面对的问题。智能城市虽然以技术为基础,但作为利用城市空间与市民接触的空间,设计应用是必需的。文章分析了在开发智慧城市时掌握公共空间所需的设计要素,使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应用于综合城市计划概念具有初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城市街道的活力丧失,"车本位"的交通规划理念在不断被反思。以西安北关正街为例,分析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探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清关联的基础上,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提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规划建设中应该进行平衡空间资源分配、完善步行设施、开辟公共空间节点及整顿沿街停车设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珠海市城市空间中公共艺术的实地调研与分析,从城市景观的角度为出发点,结合珠海市特有的城市地貌与城市格局,详细的分析了现有城市雕塑的分布、类型、空间特质等问题,从景观的角度多维度的提出了城市雕塑建设的思路,为珠海市城市空间的雕塑建设提供较为系统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中轴线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由建筑群和街道组合而成的一条规划直线,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居于重要位置,起到控制性作用。中轴线将城市的交通体系、景观和用地功能等要素有序地连接起来。广州和佛山的新中轴线从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来看,千灯湖廊道略胜一筹,它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却又与传统紧密结合的城市公共空间解决方案。从交通解决方案看,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立体交通系统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城市遗留的交通问题。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城市生活质量不断降低,人们更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现代的城市景观廊道应该从人、城市、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角度找到平衡点,在不断探索、不断改善设计方向的当下,一条具有包容性的绿色廊道显然是更合时宜的。  相似文献   

14.
TO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理论旨在建立一个混合紧凑的社区模式,引导居民在TOD内部及对外交通方式方面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或采用步行,核心原则是人性化的步行空间设计,其有助于城市更加精细化地规划与建设管理。文章基于TOD理论提出建立连续人性化步行体系、塑造多样街道界面、整合多层级空间组构的步行空间等建设策略,并以天津肿瘤医院地铁站片区为例,结合居民出行规律,调查分析社区步行系统的复杂现状,针对步行空间网络形态破坏、站点社区空间单元不统一、步行空间精细设计缺乏的问题,提出步行空间的精细化设计策略,以提升站点周边步行空间品质,增加出行吸引力,优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杨柳 《美与时代》2014,(3):17-17
立交桥一般都作为交通转换枢纽而存在,可以在相交的主干道或者是城市的入口处、快速环路、城市内部的道路之间通过空间分隔车流的方向减少拥堵的现象出现,在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中,立交桥起着比较重要的交通节点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城市绿道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内,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通勤、抵达目的地和游憩等需求。当前的城市绿道在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绿道使用率不高,且在视觉上缺乏地域特色,没有突出岭南绿道自身的特点。广东城市绿道应重视慢行功能的发展,同时注重绿道景观的岭南地域性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绿道的实用性、使用价值与审美功能,从而充分发挥城市绿道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逐步转向以空间品质提升为目标,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从城市及社会研究角度,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第三空间",是城市形象的外部载体,是定义城市活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从城市空间品质的视角出发,从舒适性、审美性、历史性、经济性、政策性以及交互性六个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规划设计、政策、案例、后期维护等方面系统提升的有效参考意见,从而提升"第三空间"的活力与品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常是公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一个城市的广场的设计不但为城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城市的标志和名片。尤其城市的文化广场,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和品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河道是山地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承载着连接城市绿地、激发周边活力的景观功能,同时也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廊道,与山体、绿地等共同形成复杂多元的山地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文章从自然地理条件和景观环境现状两方面对山地城市河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其存在的相应问题,探讨了山地城市河道景观与生态协同治理的内涵,并针对性地从修复生态廊道、恢复自然生境、完善交通体系、加强驳岸亲水性、激活公共空间活力五个方面提出了景观生态协同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间形象识别构成了城市形象识别的重要内容。打造一个良好的具有独特识别性的城市空间形象,需要对城市空间中的自然及人工环境要素进行仔细分析、甄别,通过合理规划,将其组织成一个系统以形成总体意象。这就需要城市空间呈现出清晰明确的结构,各要素在情感、性格上指向同一个方向以形成场所感。城市空间形象识别在塑造城市个性,增强市民城市认同感、荣誉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策略理论与实施细节还应在实践中不断进行验证、思考、总结,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