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视觉对比手法揣摩园林空间对比关系,以现代园林上海方塔园空间关系为例,剖析方塔园在造园中围绕"与古为新"的特色重构空间领域。文章围绕"古新"、分量、光影、材料、建筑架构、建筑体块等对比形式,探讨方塔园延续传统融合现代空间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
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的公共建筑空间面向大众,始终把"人"放在首位,尊重人亲近自然环境的心理,接纳参与建筑空间营造和使用的所有人群,融合文化和信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包容性的设计赋予了建筑空间以内涵,使之形成独特的场所精神,从而使建筑具有叙事的功能。文章从自然环境、多重人称、多元文化这三个方面探讨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的公共建筑空间营造。  相似文献   

3.
实践交往:人类社会主体的群际功能互动张一兵在马克思的哲学新视界中,他始终是从两个逻辑视角去观察世界的:一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关系,一是人与人的改造关系。前者,衍生出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人在自己的物质创化中改变自然,进而创造出人工自然和社会客体,由此形成人新的周围感性世界。在后者,是主体际互动。人超于动物,因之人在面对自然中基于一种新的群体交往,人通过自身的总体结合力去改变对象,并不断改变和提高主体自身,以形成独特的社会层系;同时,人的整个生活都是以人与人的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基点,就是人的客观实践交往。作者认为,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实践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这也是传统哲学解释框架长期以来一直忽略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按照马克思原初使用的意义域,实践交往(马克思多用生产交往、交往方式或交往关系)主要是指相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人与人的"社会的物质变换"关系。所以精确地讲,主体与客体之间不存在交往关系,交往主要是指人类主体之间的特殊活动关系。在马克思哲学新视界中,构成人类社会生活基础的不是物,也不是人的自然存在,而是人在改造对象的客观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定场存在,即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之间  相似文献   

4.
音乐、插画与建筑分属不同的物质形态,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和艺术效果,基于交叉的关系可相互影响。文章通过对西班牙插画师兼建筑师费德里科·巴比那(Federico Babina)建筑插画作品的研究,从插画艺术角度出发,分析了插画、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性,从音乐与建筑的旋律、空间表现和艺术符号的象征、音乐与色彩等方面阐述建筑插画与音乐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室内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大类下的主要专业之一,其实用性很强。中等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根据建筑结构基本情况与功能需求,结合美学、力学、工程学原理,为建筑进行室内设计的能力。但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面却存在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缺乏将知识转换为技能的平台、缺乏能力提高的空间等主要问题。据此文章探索了基于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的教学改革,具体包括: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团队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平台改革。  相似文献   

6.
纵观当代城市建筑空间的建造方法及发展趋势,无论其具有怎样的建筑风格、建筑样式,都有其独特性和建筑空间的完整性。基于此,结合南京“梧桐文化”的地域特色,提出了“破碎与重生”的设计理念,并将其运用于当代城市街区的建筑空间中,其目的是桥接过去与现在,打破建筑的室内外关系,使之交融共生,打造出既基于“破碎”老建筑之上,又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7.
交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受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受到一定制约。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规划对交往的影响,接着分析了户外活动与交往的关系,并得出户外活动能够为交往创造条件这一结论,最后给出利用城市规划来增加交往的方法,从而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当前热议的"地摊经济"背景,通过考察摆摊最为密集的澳门历史城区,探讨澳门特别行政区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的类型,从澳门摆摊的由来、澳门对小摊贩的城市管理条例、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来阐述当前澳门摆摊的需求功能与市井文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澳门摆摊经济的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经济复苏措施与建议,同时提升人们对目前澳门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文化保护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雷姆·库哈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建筑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探究其作品的创作理念与设计策略,为当代城市建筑的空间模式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从库哈斯的设计作品入手,分析出其中的三个特点:差异性事件相互叠置,建筑成为当代社会的容器;表皮和内部成为两个独立和分离的部分;空间和事件通过蒙太奇的方式进行编辑。库哈斯通过他的设计,不断革新传统的建筑空间模式,不按常理来安排建筑的计划,开启了另一种反思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对于当前城市建筑空间视觉传达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筑空间当中,视觉传达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建筑空间设计质量。但是,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建筑空间中视觉传达设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缺乏协调性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艺术设计效果。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视觉传达设计,其次分析了城市建筑空间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和现状,再次探讨了城市建筑空间视觉传达优化设计策略,最后分析了城市建筑空间中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叶庆 《美与时代》2004,(2):38-40
壁画是特定空间环境和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壁画一方面受制于建筑独有的空间结构及功能形态;另一方面,它作为视觉艺术,以潜在的影响力改变并整理着空间,成为人与建筑和空间环境情感交流的媒介。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壁画与空间环境和建筑的关系,才能奠定壁画设计的良好基础,才能使之与建筑和空间环境构成统一语汇,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的考察,深刻感受到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引起的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居住生活理念上我们已经迈入了新阶段,城市空间扩展,人口膨胀,城市不断提升建筑高度,日益减少公共交往空间,眼前这么好的传统院落文化正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民居是何物,更是一头雾水。文章详细地解析了关中民居特点、关中民居的空间构成形态,从建筑学角度看随着民居历史文化不断的发掘与传承,建筑空间的形态与特色也不断地被人们所传承和研究,中国人的庭院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寄托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思。如何将这诗一般的居住空间真正融入到现代设计和生活中去,如何唤起当代人们头脑中残存的院落记忆,是当下建筑设计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不仅应做传统民居文化的继承者,更应该做一名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形式生成和空间营造方面对达尔雅瓦住宅进行解读,旨在探讨建筑空间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库哈斯建筑哲学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在达尔雅瓦住宅中均有所体现,通过对整体的分割、契合、错位、叠合、重组使结构消隐于空间、融合于形式,为当代住宅的空间生成与形式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建筑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美学现象,也是人类文化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用建筑理论和空间原理来分析建筑都比较片面,不能完全地阐释建筑内涵与外延的双重意义,无法概括建筑的所有特征,因为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还是一种带有信息的媒介,具有符号的意义,并且表达了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现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由建筑大师密斯设计,他采用了"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文章以巴塞罗那德国馆为调研对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空间体验的空间构形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费嘉昱 《美与时代》2023,(12):14-16
建筑赋予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人类需要“表达生活情境”的象征性艺术作品,以从中获得意义。人类建筑空间精神气质的传达可以增强人对所处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其明白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感悟自身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而获得意义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确认自身的存在是具有意义的,否则会让人产生无力感。从建筑空间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构成“住所”的基础,因此一个建筑空间的精神气质传达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孔洞性是一种开放性的建筑品质,通过不同形态开口方式,创造一种建筑内外彼此交融的关系。文章研究孔洞性现象和孔洞性空间研究,为空间设计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及其理念,探析展览建筑空间、观众角色、展览作品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结合矶崎新成长与学习的经历,以及对建筑的构建、空间形态等方面的梳理,进而剖析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空间表达,借此学习其建筑理念和对空间的理解。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是矶崎新打破固有思想,从空间入手设计建筑之路的开端。在今天,人、建筑、展览作品之间越来越具有一种强烈的关联性,我们应从整体意识出发去审视如今的展览建筑设计在空间感知、体验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光影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以及光影在建筑空间的运用,突出了光影在构建建筑空间中的资源性。研究认为,光影是塑造建筑空间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要素,是建筑的灵魂所在。光因影而灿烂,影因光而存在。在建筑空间中光影能够对人的视角和心理构成产生影响,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因此,在建筑空间塑造中,设计师应当充分了解光影的特征,感受光影的魅力,并将其用合理的手法巧妙地运用到建筑空间的营造中,充分发挥光影的景观效果。建议将这种低碳环保、绿色、生态、新颖的设计方法加以大力提倡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交往范畴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交往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但不等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命题是对"生产力-交往形式"命题的深化。交往与生产互为前提,交往内生于生产,生产只有在交往中才能进行。个人的生产能力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形成社会生产力,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内在地包含着互动。当交往发展为世界交往时,社会形态发展中的派生形式和跨越现象就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发展道路就形成多样性。哈贝马斯对精神交往及其语言、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探讨,但由于对劳动及其与互动之间的关系作了错误理解,因而他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批判从根本上说是"误批",其交往理论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