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誉美于世。轩辕黄帝对中华民族有卓越的贡献,被尊崇为"五帝之首""百王之先""文明始祖"。黄帝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基,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多元一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人文特质,绵延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可以运用文献史料、考古遗存、神话传说、民俗信俗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帝文化进行论证之。黄帝文化还是历史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的精神文道。国运兴,则文运兴。伟大的时代需要创造伟大的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更离不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讲清楚根源于中原的黄帝文化之厚重深邃意涵,对传续和弘扬黄帝始祖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最可宝贵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直接点中了教育的一个关键点。教育部日前也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认同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有中华第一节之誉。春节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是传承历史悠久、涵盖范围广泛、礼仪习俗丰富多彩、过节人数多达十几亿的民族节日,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文化,在增强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服饰最能表现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众多,其服饰多种多样,体现出各自的民族审美特质。文章从多方面审美特征加以引导论述,以便保持民族传统服饰设计文化的原真性和多样性,对于传承和维护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磊 《美与时代》2015,(2):102-104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文化输出的载体,其创造的背后蕴含着设计师对于本民族文化符号的剖析、解构、运用与加工。作为网络游戏世界观的基础架构,游戏场景在构建世界、营造场景、渲染气氛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其背后所运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建筑艺术让游戏设计师有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在新时期中外文明高度交融与开放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代数字媒体艺术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设计师应借助这一媒介,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运用其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和活力,对文化符号的重新设计更要融入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时代,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结合当代文明,从而推动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申林 《美与时代》2007,(10):72-73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全人类宝贵的文明财富."全球化"是构成当今世界文化体系的特征,它使当代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整体化趋势,它已经对全球民族国家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取向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对促进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结合当代文明,从而推动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卢敏 《四川心理科学》2014,(22):129-130
当代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美术课堂中我们要发掘传统、扬弃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及美术学习的特点,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通过美术这个载体,不断创新、充实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发挥美术教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图腾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其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流传久远,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并因自身具有极强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象征,以及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和蕴含深刻的符号意味,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注入了崭新的生机活力。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能进一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认同感,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两地文化的交融、创新和发展。同时,对有价值的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将各民族图腾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有助于守护民族记忆,以使其能够共同融汇成为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崔海亮 《现代哲学》2016,(2):124-128
作为文化民族主义者的章太炎,一生以弘扬国粹为己任。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是特殊时代下的产物,与他的家世、人生经历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他通过考证民族源流、梳理语言流变、建立无神宗教、举办国学讲习等途径,来增强国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章太炎以国学为根基建构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多极化与一体化趋势加强,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技术信息、历史文化都得到各个层面的交流沟通,同时影响着我们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地域性文化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标志性符号,但从当前实施的情况看,地域性文化的缺失不仅是受到全球文化传播的影响,呈现出西方发达国家规划设计的模式,更是我国城市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本土地域性文化的忽视。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分析地域性文化与景观规划设计之间的相互融合的关系,其次对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要素进行阐述,彰显出城市景观的地域性色彩,同时具有新时代下的人文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人类文明最稀缺的价值资源是"精神"与"伦理精神"。当全球性的生态难题开始挑战人类的生存底线,当全球化的浪潮甚至思潮妄图主宰生态时代的价值判断,生态主义"伦理精神"的回归成为共同的时代期待。如果说,"精神"的本性是"自由","伦理精神"是超越了个体的道德精神与人格精神而形成的"共同体精神"与"实体精神",那么,生态主义伦理精神则是重要的"伦理生态人"精神、"道德实践人"精神和"人类人"精神。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当今时代,应当构建生态主义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消解"经济中心"与"科技至上"的价值霸权、避免文化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并扬弃文化相对主义,在异质文明的生态对话、生态融通与生态合作的基础上促成生态发展,唯有如此,生态主义"伦理精神"才能融入"民族精神",并最终成为"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复兴之中国精神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凝聚当代中华民族实践理念的精神整体。用实践观点的哲学视域研究中国精神,其学术旨趣在于以中国精神的实践本性与文化传统为主题,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整体和历史逻辑中理解中国精神所具有的实践意蕴与文化传统;在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与"活的传统"中揭示中国精神的德性特质、心智结构,发现其民族性、世界性的意义;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语境中探索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社会基础与实践逻辑,阐释中国精神的现代性境界。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精神现代化广东社会主义学院林卓才民族精神属于民族凝聚力的指导性要素,是中华民族凝聚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指导民族的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称之为民族魂。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赖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对民族精神应作较为全面的表述。概括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应有其时代特点。对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除了包涵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外,还应该包涵我们民族在现代化实践中铸就、与现代化相适应、能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民族的时代精神。这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理论形式的现代化。实现民族精神现代化,要解决好科学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本质问题。我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存在着中西文化碰撞的问题,但主要不是中西文化冲突,不是民族精神西方化。因此,不能以民族精神需要现代化为理由搞全盘西化,也不能以反对全盘西化为理由而回避民族精神现代化。我还认为,把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看作是中国古今文化冲突,要现代化就必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进行根本性的革命的观点,也值得商榷。民族精神是在民族的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最基本的实践是生产活动,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精神文化,其  相似文献   

16.
吉祥如意一直是中国传统图案表现的主题之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儒释道思想影响下,在思想文化方面离不开对于求吉纳福、辟邪消灾与多子多福多寿的美好愿望的追求。理解中国传统艺术,不仅需要认识其外在表现形式,更需要分析其文化内涵,即审美情趣、精神气质与观念思想。把握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民族文化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之潮流,因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必将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坚持现代文化引领其传承和弘扬工作,才能保持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各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推进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推出一个文化,发展一方经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等,成为各地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一大景观和特色,也是一个经济增长点。有的地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有的不少地方地理优势明显,交通方便,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的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好原生态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和抢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中国就非常重视衣服的社会意义.衣冠服饰是"分贵贱、别等威"的重要工具.衣冠服饰的设定则成为了稳定统治的"礼"的重要内容.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终端和封建社会的开端,纺织缝制技术此时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礼制在沿袭周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民族精神,反映出人们的造型观念、设计观念、审美特征及主流思想等,并对后来服装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