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靠师徒口传心授,能够传世的古建筑专著可谓凤毛麟角;在现今宋代建筑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营造法式》的记载可以让后人对宋代建筑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而这部著作对于宋代佛教建筑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挖掘研究。《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为北宋李诫"奉敕编修",颁行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这部著作参阅了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了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之一,被梁思成称为中国建筑的"文法课本"。本文以《营造法式》的记载为例,介绍宋代佛教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杨小寒 《美与时代》2023,(12):26-28
以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古城墙为研究对象,从完备且独特的防御体系、古代文化的见证、与古代三国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等角度对襄阳古城墙建筑遗产进行分析,以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襄阳古城墙区位特点和情况,了解襄阳古城墙现如今的状况,同时利用相关设计策略手段为襄阳古城墙建筑遗产的转型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机构,是千百年来传播文化、孕育思想的学术平台。据史料记载,江西书院曾有近千所,占中国古代书院总数三分之一,可见其散布广泛。而且江西书院始建时间早,历朝多且影响大,有名列古代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奠定书院教育规章制度基础的白鹿洞书院,有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鹅湖之会"的鹅湖书院,有培育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白鹭洲书院,还有陆九渊的象山书院……书院的发展必然促使其建筑的兴盛。书院建筑是书院文化的载体,与之相应的建筑美术装饰图案则是构成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书院的建筑装饰作为书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院人文内涵的外在表现,不但能提升书院的文化底蕴,还能强化它的精神功能。江西书院在历史上的地位,首推白鹿洞书院。以白鹿洞书院为代表,希望能一窥江西书院建筑美术装饰的造型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构件。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斗拱的产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在各个不同时代的特点,不仅是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反映,也是当时的思想观念、社会风俗和审美风尚等方面的反映。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斗拱就好象一个个的音符。正是有了它的存在,这支"凝固的音乐"才幻化成一曲曲美妙动听的乐曲,演奏在中国古代艺术的浩瀚殿堂之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建设,大多色彩比较艳丽,且色彩的应用源远流长。在建筑建设中使用色彩能够提升建筑的美感,增加建筑自身的艺术气息,是古代建筑文化的主要表现。三亚崖城古民居建筑主要以淡雅为主,重视与自然的色彩对比,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古民居建筑色彩的作用,同时阐述了三亚崖城古民居建筑色彩语言艺术特色,最后总结了全文。  相似文献   

6.
地域间气候条件及生活方式差异性对于我国古代民居建筑形成多样的装饰风格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而建筑装饰风格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存在着密切联系,记录各个地区间文化艺术及风俗习惯,具有民俗意境深刻及题材内容丰富等鲜明特点。作为我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的主要题材,植物纹饰能生动直观表达出当地居民民俗意境,蕴含平安幸福驱灾避祸寓意。以我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为切入点分析其审美心理,就典型植物纹饰民俗象征意义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7.
空间作为建筑最基本的语言,在古代埃及的建筑营建中被设计师最大程度的运用,营造了优秀的宗教感和神圣感。从古代埃及空间营造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分析空间对人的情感和认知的影响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在近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对居住环境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装饰艺术从业人员如能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巧妙地运用和融入现代建筑元素,赋予传统民居建筑以现代特色文化理念,将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蕴含的深厚建筑文化。为此,文章从探讨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特点入手,分析了装饰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尝试提出了装饰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应用的有关思路办法。  相似文献   

9.
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因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审美趋向以及使用阶层的不同,各地的彩画装饰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色和审美特征.其中又以北京官式建筑彩画与徽州地区的民居装饰彩画的对比最为显著,因而通过对两地的建筑彩画进行比较,进而揭示其在题材、风格,以及文化内涵与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1,(6)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接待,以台湾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农禅寺住持圣严法师为团长的台湾佛教建筑考察团一行12人,于4月10日至5月1日分别在北京、山西、甘肃和四川等地对古代佛教建筑进行为期22天的参观考察。该团这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佛教古代建筑,雕刻和石窟艺术等,为建造台湾法鼓山佛教研究院,收集详实的建筑资料,使法鼓山的建筑更具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11.
台湾寺庙因大多为移民去的福建人所建,所以与福建关系很密切。如果我们将泉州开元寺与台北龙山、鹿港龙山寺,泉州孔子庙与台北孔子庙、彰化孔子庙,泉州同安保安宫与台北保安宫、北港朝天宫等进行比较,就可以明显看出。 泉州开元寺是众多木构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其特点一是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既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韵味,又有鲜明的闽南建筑风格。二是将雕刻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台北龙山寺院金碧辉煌,内部装饰华丽,特别是各种雕刻绘画极为精美,多有闽南特点,可明显看出出自泉州建…  相似文献   

12.
正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建筑彩绘将伊斯兰装饰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融会在一起,形成一种中国化的装饰艺术,成为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雕梁画栋"这句通常用来形容古建筑华丽装饰的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彩绘的发达。中国古建筑的彩绘以防腐、防晒、防潮的油彩  相似文献   

13.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和劳动汗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文物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结构基础被严重削弱,当代城市建设的迅猛扩张同古文物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交织叠加,文物建筑的处境每况愈下。然而,文物建筑是建筑文化民族性和传统性的生动体现,有自身存在的特殊价值。从这个层面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对文物建筑加以系统保护和有规划的修缮,在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和实际中找准文物建筑保护的基点。  相似文献   

14.
笈多王朝后期,古代印度封建国王们大力推崇婆罗门教,商羯罗改革后,新婆罗门教(印度教)及其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其中以神庙建筑最为突出,集中体现了印度教的精神文化。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对北方式印度教的建筑艺术和美学特点等进行概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离》卦美学对中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离》卦以"丽"、"明"二义为主。"丽"蕴含着相互附丽、利贞后亨的文化思想,呈现联系、利贞之美;"明"蕴含着上下重明、前后继明的文化思想,呈现"重明丽乎正"、"大人继明照于四方"之美。《离》卦揭示的丽、明的美学思想,将天文之明和人文之明建立联系,以人文之明德传承发展为旨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文化根基,是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美学根源,明德相继是门窗艺术"活"的生命,对当今的建筑门窗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佛教影响大、传统深厚的国家。在长期佛教文化活动中,历代先人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寺院,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到各地寺院参观,常看到形式极不同的寺院建筑,如唐代以前的寺院多以大雄宝殿为主的建筑群,有时或以佛塔相伴。而在宋代以后出现伽蓝七殿式(如北京法源寺)。另外佛教各宗派不同,其建筑形式差异也很大,如密宗佛教和禅宗佛教差异很大。密宗佛教多带有西藏建筑特点,而寺院禅宗则是汉族化特点突出。有的寺院因山势而异,也有的因建筑结构不同而出现变化。总之,我国的寺院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值得我们去观光…  相似文献   

17.
湘西传统侗族民居具有非常独特的风貌,是我国人文及建筑方面非常重要的文化财富。如何从生活需要角度使传统民居能够兼顾现代人生活需求以及传统风貌的维持是当前建筑改造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通过对湘西传统侗族民居调查,充分了解湘西传统侗族民居中木构建筑的基本特点。基于适应性、经济性以及可行性等原则,提出基于生活需要的改造设计策略,完善了湘西侗族传统民居现代适应性改造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贲 《中国宗教》2022,(8):80-81
<正>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转型时期,相比于唐代的佛教建筑,宋代的佛教建筑淡化了宗教属性,院落布局更为灵动变幻,木造建筑技法更为高超精湛,建筑形态和装饰艺术更加多元化。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个转型时期。相对于唐代而言,这一时期的建筑尽管规模较小,但是建筑形态更加灵活、装饰艺术更加多样化,而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甚至出现了官方颁布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书《营造法式》。  相似文献   

19.
胡静 《美与时代》2005,(11):64-66
建筑离不开色彩,世界各国建筑的色彩各有千秋.古希腊建筑的色彩表现大理石的纯净;埃及神庙表现黄色花岗岩石形成的强烈光影;欧洲教堂建筑以厚重的色彩表示宗教的肃穆;伊斯兰教教堂建筑色彩华丽,具有强烈的神秘感;日本古代建筑传承中国古风,色彩简约、朴素.中国古代建筑用色强烈,图案丰富,使用色彩的部位多、面积大,彼此之间搭配和谐统一,具有绚丽、活泼、生活气氛浓厚的艺术风格,显示出很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20.
传统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本土建筑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直接记录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珍贵记忆和艺术文化。文章主要研究鄂东南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促进乡村的发展。文章以鄂东南建筑文化为切入点,全面深刻地概述了鄂东南建筑的特点,从大量的资料中了解其特征及文化内涵,从多方面了解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建筑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如何把乡村振兴与鄂东南建筑的传承与创新改造结合起来,并深度了解了国内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建筑传承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