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设计领域的影响首先是从建筑领域开始的,因此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建筑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特点具有决定性因素,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性案例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对未来建筑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正式使用大约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最早出现在建筑界。“后现代主义”的提出是缘于设计领域对长期统摄设计思想的现代主义理性化思维的反叛。后现代主义在否定现代主义纯功能化思想造成的冷漠设计时,高举人文主义旗帜进行设计革命,倡导“文化设计”和“自由设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过后,后现代主义式微,但后现代主义所传达的建筑思想仍然延续至今。后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表现公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传统加现代。其中,西方的后现代运动后,建筑的表现公式是西方古典主义加现代主义,而在这个后现代公式里,古典主义当然可以替换成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这样所形成的建筑样式就应该是中国传统建筑加现代主义。基于此,探究中国传统建筑如何影响中国的近代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以下几种说法;吉姆·莱文认为:从战后到60年代,现代主义得到了发展但逐渐衰微,是后现代主义逐渐成长并日益显著的时期;70年代是后期现代主义(Late Modern)与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并存的10年;而7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便居领先地位。丹尼尔·贝尔认为:那些还追求形式的有序、统一性的美学特征的革命,就是现代主义的,而把现代主义当作一种还在传统"艺术"概念屏幕上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一元论、绝对主义的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多元中心的,讲究选择性,所以从这点来看,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于现代主义设计二元对抗理论最大的反抗,也是对于现代主义设计规范的偏离。文章以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对比的视角分析,力图唤起我国设计师的责任心,协助推动并实现构建中国设计力。  相似文献   

6.
从后现代主义思维策略看医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后现代主义思维策略看医学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7)邱鸿钟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当代世界社会经济的转型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现代主义一样,当代“多国化”的资本主义经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为特征带来了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反...  相似文献   

7.
纵观现代建筑运动,"风格派"的代表作品施罗德住宅,作为当时探索新建筑运动中的前卫建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时间线索对建筑活动进行比较研究,试图通过对施罗德住宅相较于现代建筑的生成逻辑和最终形态的表现,探讨其对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发展存在的历史定位和批判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对传统的态度上,后现代主义也表现得开放而宽容.实际上,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拨,但同时它又承认受益于现代主义,并没有像现代主义一样采取全盘否定传统的极端态度,而是通过将其与传统风格综合而最终超越它.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反动”.后现代主义伦理学蕴含了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理清后现代主义的相对主义及其与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复杂关系,以及后现代的道德与后现代伦理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社会伦理学的研究和现实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5,(6):162-165
教育从现代主义走入后现代有其内在的隐匿逻辑线索,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如何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中将这条线索展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真正的反思。文章从现代主义教育入手,阐明现代主义教育的本质与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澄清对现代主义普遍性的反抗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述去知识权威化与批判教育学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理论核心,最后指出了对主体性以及偶然性的高估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的总体局限,其与对去知识权威化的批判教育学的再批判一同构成了对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现代主义伦理观所倡导的理性与伦理的异位和由此导致的种种危机的基础上,克服了后现代主义对“伦理”的单向度拒斥,认为必须以生态伦理转向实现对以往伦理观的批判和超越,在此基础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转变现代主义思维为基本立场,以克服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虚无为价值旨趣,进行了一场捍卫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保卫战”——实现了生态伦理转向.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以现代主义为攻击目标的文化现象,它揭示了现代主义关于科学和民主的虚伪性,反映到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就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叛.而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和对社会不满的年轻入联合,造成了20世纪60年风起云涌的各种思潮和运动,同时预示了1968年各种运动的精神实质--反思与反叛.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文化美学景观王岳川当历史的脚步在20世纪50年代末跨越现代主义文化而迈向后现代主义文化时,后现代主义以激进的方式扭转了现代精神价值。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现代精神所追求的确定性和明晰性让位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断裂的文化使断裂的文化话语获得了无价值的渲泄;中心性与秩序性被置换成边缘性和无序性;中心隐遁,主体死亡,作者瓦解,只有本文在言说。一言以蔽之,在后现代文化景观中,那被解释的不再是原初的意义,而是对解释的重新解释;那被消解的不是被摧毁和抛弃的二元对立;而是被重新铭写的。后现代主义的上述理论特征所呈现出的文化逻辑是:体现在哲学上,是“无话语”的失效和中心性、同一性的消失;体现在美学上则是传统美学趣味和深度的消失,走上没有深度、没有历史感的平面,从而导致“表征紊乱”;体现在文艺上则表现为精神维度的消失,本能成为一切。体现在宗教上则是关注焦虑、绝望和自杀一类课题,以走向“新宗教”来挽救合法性危机的根源。后现代主义虽然表面上同现代主义相对立,但实质上它同现代主义相似,是对晚期资本主义制度和人的异化的抗争,是当代西方“焦虑”、“无言”痛苦的畸形表达。后现代主义采取了一种比现代主义更极端的形式,反文化、反艺术  相似文献   

14.
陈涛 《美与时代》2004,(2):42-43
后现代主义强调建筑及室内环境设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大胆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其积极的、合理的内涵对当今建筑及室内环境设计仍具有指导意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各种文化矛盾纷纷暴露出来。随着哲学、美学、文学艺术领域的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兴起,设计领域受其影响,也投入到这场变革浪潮中来,它在对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反思和批判中,逐渐对其修正和超越,产生了多元的反主流设计思潮,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新思潮。它形…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样式,从上世纪中期以来,对全世界的建筑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反叛传统形式,适应于工业化社会,创造了崭新的建筑,在建筑观念上,推崇建筑的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阶段进行简要分析,阐述现代主义建筑中理性因素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主义建筑重要创始人之一,其成长与设计活跃于现代主义运动时期。随着当今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发展,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与批评,阿尔托却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产物,更体现出其对平民的关怀、鲜明的地域特色、贴近景观和自然的风格特点。阿尔托的建筑作品主要倡导人性与自然的理性主义,主张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与当地建筑特色、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结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思想形成的背景与起源,讲述阿尔托对人性化与地域性概念的诠释及其在建筑作品中的体现与表达,并结合他的建筑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进行思考,以更进一步了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语言游戏——利奥塔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现代主义相反对的后现代主义是60年代兴起于法国、美国等地并迅速波及全球的一种文化思潮.它以解构中心的多元世界观、用文本话语论替代世界本体论等为特征.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一支主要力量,而利奥塔则是后结构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于1979年出版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至今仍是研究后现代主义问题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裘凤 《美与时代》2006,(2):82-84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是西方古典主义艺术达到“完美再现”之后的进一步超越。后现代主义艺术是现代主义反传统、反逻辑、反理性在新时期的一种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9.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4,36(2):212-218
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存在着现代主义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对立和冲突。冯特以来的西方心理学流派大多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现代主义的特征是:(1)重视科学的价值,强调科学的方法;(2)信奉经验主义;(3)个体的中心地位。后现代主义取向的核心是社会建构主义,其主要特征为:(1)批判的倾向,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构;(2)把社会建构论作为认识论的基础;(3)促进心理学实践的四个转变。尽管两种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方面,从而构成了超越两者的基础。两种取向的超越需要以科学实在论作为元理论的基础,并需要双方互补、合作和开放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建筑在全世界的兴起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基本设计形式与特征顺应了由欧洲开始席卷至全球的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设计师盲目追求现代风格,将功能凌驾于建筑个性之上,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亵渎与误解。提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征是功能主义、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标准化、反装饰主义与整体性原则。现代主义建筑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其实用价值与功用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