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一个注重传承与保护,一个重在文化的创新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做好抢救与保护的前提下,对非物质遗产加以合理利用,适当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经济价值,既是对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又能从文化创意角度去发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不失本色的新的希望。文化创意产业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的更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劳动人民的智慧、技艺、活动等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传承下来。洛阳宫灯作为洛阳地区的"非遗"代表,应得到大力的保护与传承。结合"洛锦"系列灯具设计的实践创作,从对洛阳宫灯文化元素的提炼、设计要素的考量,到设计表达的展现,系统地叙述了创意与设计的全过程,展示了如何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创新,丰富灯具设计的表现手法,促进了"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秦腔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因"老化"、资金短缺、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秦腔面临着一些困境。伴随文化创意时代的到来,秦腔的创意化保护与开发迎来新的机遇。分析秦腔的窘境、文化创意产业和戏曲结合的可行性,可以进一步探讨秦腔应该如何更好地与文化创意结合,从而实现秦腔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文章对民族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研究,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更好地将民族创意产品与乡村旅游建设相结合,文章提出应首先明确旅游区开发定位,并结合当地的乡村资源,树立与民族元素相关的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乡村建设与民族创意产业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常德市提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名城建设,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建设培育。对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融合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呈现产业空间高度集聚的重要特征。从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到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及科技环境着手,引申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对策,希望能为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探讨其对研究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常德城头山文化遗产资源为例,提出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策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可从哪入手,提出一些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集聚环境下的苏州创意产业的发展,分析目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环境下苏州的经济增长情况以及竞争力发展。从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背景到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引申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祖先通过其智慧与劳作为后辈留下了丰厚璀璨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与当代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文化氛围。在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国家软实力尤其是提高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实力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也应当以新颖的创意为前提。华阴老腔与当代摇滚乐的创新性结合也说明在当下环境中,文化遗产只有以创意为基石与核心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与广泛的传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联系紧密。文章以古越文化旅游区——绍兴为例,分析了绍兴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推广的现状,针对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在结合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于旅游区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京创意产业发展作为南京新经济的发展产业已取得不少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为对象作一定分析,旨在对高校教学中研究创意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新兴产业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备受瞩目,在互联网+时代,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福州市"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提出其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高校开发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能够传播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知名度,其中蕴含着区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创新的重要来源。以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文创品相融合为例,对沈阳"非遗"元素和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出符合"非遗+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为沈阳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思路,为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推广提供一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又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整体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方式,强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在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保护,即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保护。文化生态建设应立足于当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文化生态环境得到科学的改善和优化,使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整体,得以延续和发展。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整体性保护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建设了一批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村等,至2014年底,文化部已相继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文化生态区"的建立,对于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契机,对于创意产业也将提供无限的思想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文化艺术与文创产业的关系入手,结合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艺术衍生等案例,分析中国陶瓷艺术蕴含的文创精神及产业价值,探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旨在推动中国陶瓷艺术向创意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使中国陶瓷艺术焕发活力,文创产业开发更具历史韵味,从而得出中国陶瓷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兴起和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全球化的环境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广大研究人员以及城市规划者的关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因此,对文化创意产业区进行研究和分析非常具有必要性。文章以杭州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区与城市空间互动发展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最重要的特点是创意构想移植。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看到市场的商机,抓住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将我们的激情和智慧投入到这个充满活力、能量无限的行业之中。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南方地区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在经济上起到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也日渐重要,而在东北黑龙江地区其发展则相对较为缓慢。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创业人才培养,因此黑龙江省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也就有了新的要求。文章对黑龙江高校在当今大环境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服务业结合紧密,占比持续增加。高校以往对美术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对应用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实现创新型美术应用人才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需要变革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立足社会需求,调整文化创意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内容;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践行能力;补齐其文化素质不高的短板。  相似文献   

20.
创意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国经济的发展重心。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源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则是这块土地上最具典型性的文化类型之一。山西省民间美术产学研合作研究将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势,顺应地方高校及企业发展现状,从文化传承、创新创意、产业提升三个方向,构建并完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为本土民间美术传承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