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所高等院校都有一段悠远的历史或是一段历经改革与发展的成长历程,而历史展馆正是承载历史并将历史以图文、多媒体等方式呈现的空间场馆。历史展馆记录着高校发展的点滴,传递着母校情怀,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性。如何有效地把握设计机会,探究更多的设计可能性将成为新时期高校历史展馆设计的要点。文章通过对高校历史展馆的概念分析,总结出主要理论基础与构成要素,并发现了视觉空间一致性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视觉空间一致性的高校历史展馆设计的理论方法,论述了历史展馆设计中视觉层面、空间层面的理论研究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更深层次地探寻了高校历史展馆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开篇先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其主要作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归纳出赖特的设计思想。最后在赖特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见解,加以创新,探究设计出一套自己的商业酒店空间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空间句法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先对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街道空间进行分析,再结合街区内的绿视率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探究其街道空间中绿视率与空间格局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这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研究人们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环境感知,探讨如何提升以小河直街为例的滨水街区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居住大区作为城市空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研究其发展周期和其中居住者的活动规律对思考大区的空间流动与反界定具有重要意义。时下,关于大区的讨论和探索被频繁提上日程,大区的生态化构建也存在诸多现实性问题。文章从产业经济模式、居住者需求变化、地产标准化、功能区同质化等多重维度,将居住社区作为持续变化、具备流动性的特定空间,分析其在产业经济模型下的新形态,对当代居住者进行分层研究,并结合地产开发商对居住大区所进行的不断迭代更新的标准化研发现状,研究社区内外功能模块设置的重叠与渐变……以期对当代居住社区应该具备的特质和属性建立起明确的认知,同时对居住社区景观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雷姆·库哈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建筑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探究其作品的创作理念与设计策略,为当代城市建筑的空间模式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从库哈斯的设计作品入手,分析出其中的三个特点:差异性事件相互叠置,建筑成为当代社会的容器;表皮和内部成为两个独立和分离的部分;空间和事件通过蒙太奇的方式进行编辑。库哈斯通过他的设计,不断革新传统的建筑空间模式,不按常理来安排建筑的计划,开启了另一种反思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体验经济的浪潮下,用户参与展示活动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获取展品信息,更多的是通过空间的展示设计获取身心体验。因此,如何在展示设计中提升用户和展品之间的互动性也成为当今展示设计的热点。文章通过文献调研、上海当代艺术馆展览分析,阐述用户研究方法与用户体验在展示设计中相辅相成的作用,对展示设计产生的影响。从用户体验视角论证用户研究方法在展示设计中的重要性,得出了相关手段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致力于在展示设计中营造用户、展品、空间有机互动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于唐宋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作品中的空间表现进行形式分析,梳理此一时期空间表现在绘画中的发展及演变序列。隋唐到宋是敦煌壁画空间表现方式从发展、成熟到程式化的时期,在此过程中解读画者表现空间的用意及其技法选择的初衷。对于画者而言,传统绘画中的界画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关于空间视角的诸多可取之处。对于敦煌壁画中构图与形式的考察与研究,则使我们了解空间表现方式的转变会直接影响艺术风格的转变,形成每个时代独具特点的艺术形式,而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为当代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能够获悉,流线设计的要点,以及结合的最佳方式,分析参观者的知觉,总结符合参观者心理需求,然后设计主题展馆。这不但能契合参观者需求,更能缅怀历史,追求设计的情感升华,然后提出今后设计的新展望,以期为未来主题展馆的设计提供文字参考。  相似文献   

9.
四川城厢古镇作为成都青白江区的重点发展对象,古镇的景观空间则是重要节点。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在古镇考察与分析,运用空间完形的方法对古镇景观空间进行研究,从古镇的景观空间要素,即点、线、面和体的视角解剖古镇发展模式为以点成线、以线贯面、以面组体的功能形式演替。探究得出城厢古镇景观生态设计策略,即一个制度、两个完善和五项原则,促进古镇进一步发展和演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设计的研究,分析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方式,思考历史遗留物如何通过改造再次利用于文创街区的建设中,重点剖析了文化创意街区的发展特点,探讨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对传承历史记忆、塑造滨水景观空间、复兴城市文化的积极作用。文章从历史遗留物如何与创意街区结合发展、湘潭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如何与历史遗留物结合发展两个角度出发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很多人的重要精神支柱。所以目前很多地方都建设了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目的就是将红色文化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因此,文章详细分析了灵境体验与思维创新的互通式配合——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的设计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屋顶花园也称屋顶绿化,是城市景观设计中新的公共空间。屋顶花园依托于现代建筑,它能开拓城市绿化空间,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进而有效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文章分析了屋顶花园设计的常见问题,在结合了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同时,探究屋顶花园的设计原则和景观植物的配置选择方法,并对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总结,以期达到与自然相和谐,给人以方便、美观的屋顶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建设质量,就需要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发挥雕塑艺术的作用,这对提升城市设计的水平有着积极意义。城市雕塑艺术和城市环境空间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雕塑艺术的设计应用能够优化环境空间。文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就城市雕塑艺术的特点以及其和环境空间的对应关系进行阐述,然后就城市雕塑艺术和环境空间的融合进行详细探究,通过对城市雕塑艺术和环境空间关系的研究分析来促进实际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时空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展示空间的重要因素,对于时空概念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展馆设计的方向,因此在设计统筹安排中需要最先考虑的问题,同时对于展示最终的呈现需要有一定的预判,从展示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完成个性化的塑造,并从材料、空间、设备等方面进行设计的提升,完成设计重构与展示内容的有机组合和完整叙述与再现。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河流保持着密切联系,而城市依托河流形成的滨水开放空间凭借其特殊性成为独特的城市空间场所。文章以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特征演变、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探究了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构建的途径,并对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运用沉浸式VR技术可以对商业公共空间的情感化设计进行评价实验与分析,能够有效地在商业公共空间情感化元素设计过程中分析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优化。文章以"日式合气道空手道馆"空间模型为例,通过沉浸式VR评价实验,提出相应的情感化设计意见,为商业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在沉浸式VR技术的辅助下更好地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天文学的国家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观星仪器的设计受很多因素如技术工艺、造物原理、哲学思想等影响,从古人对天象装置设计活动中可以得到诸多启示。我们通过设计制作主题壁画《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方式来对此进行探索。文章就古代先贤探究天文学的方法和现实性的结合,简要分析壁画设计中"空间"形式语言,总结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有关传统文化的壁画设计乃至艺术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魏晋壁画墓被誉为"地下画廊",通过河西走廊墓葬壁画帮助人们了解当地文化。为此,文章结合河西走廊墓葬壁画的内容,以双室墓和三室墓前室壁画为基本研究对象,就河西走廊墓葬壁画的题材配置问题进行探究,旨在透过壁画的配置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河西走廊独特的丧葬绘画习俗。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从课题设计来源、设计项目的现状分析、设计的总体思路、设计方法与技术运用等方面对该项目分析与研究设计说明。该方案为拟定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丰泰观山碧水别墅区的住宅设计方案,设计主题为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建筑,即主要通过设计住宅空间,传达生态、环保以及节能的空间理念。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是城市的文化标签,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精神支柱。文章立足于我国地方展馆的规划设计现状,介绍了城市展馆在方案设计中常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城市展馆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解析,以德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厅融入德化陶瓷文化为例,对树立城市展馆名片、促进区域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地域文化融入展馆的效果,为方案优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