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辉县市周边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已初见规模。本文从艺术学角度出发,在掌握河南省辉县旅游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辉县旅游景观的资源类型进行分析,探讨辉县在乡村旅游景观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对策,目的在于推动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作为城市周边轻旅游、微度假的新业态之一,露营旅游逐渐发展成热门休闲活动。以杭州市露营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建议,包括统一制定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文旅体资源、创新营销推广策略等,旨在促进杭州市露营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域旅游突破了传统个别旅游景点的限制,将区域内相关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当前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旅游提出公共信息服务机构是全域旅游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信息保障中心和旅游文化传播推广中心。可通过基于大数据的旅游信息资源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协作开发、旅游相关产业融合、区域旅游公共信息共享来实现面向全域旅游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大学城目前是西安校园较为集中的大学城,且具有良好的农业采摘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像这些产业的集聚、联系与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基础服务设施作为支撑。但实际上白鹿原大学城周边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目的是在提升白鹿原大学城周边村镇建设规划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优化基础服务设施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实施办法,从而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汉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然而,目前武汉城市形象尚未形成一个共识的定位,使得城市形象塑造缺乏整合性、持续性。本课题拟采用研究城市空间与个体感知的城市意象研究方法对武汉市城市特征进行大数据分析,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武汉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并在新媒体时代提出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对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宗教旅游的类型、特点和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宗教旅游是宗教信仰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的总和。宗教与旅游具有某种近乎天然的密切联系,旅游是宗教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宗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宗教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本文就如何引导宗教旅游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如何使优质宗教文化资源与健康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通过阐释茶文化旅游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分析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立足点,探析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可知,红色军事文化旅游的浪潮从2004年开始席卷着我国的大江南北,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红色军事文化旅游的关注。而井冈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是在红色军事旅游的背景下逐渐出现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要旅游机构对红色军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自身军事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部署。文章简要分析了红色军事文化旅游的基本含义,针对井冈山的旅游资源进行阐述,并将创新、传承以及打造红色军事文化旅游品牌作为中心点,进一步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红色军事旅游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名人旅游是以追寻名人踪迹或感受名人文化为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旅游者通过品赏和休闲娱乐等方式,深刻体会名人的思想精髓,获得启示和教育。但名人旅游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淄博市为例,旅游发展30多年来,淄博市的齐文化旅游开发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与齐文化有关的名人旅游开发上面,尚存在名人思想挖掘不深,不能形成"增长中心";内容静态展示居多,参与性及趣味性不高;名人资源空间跨度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许多问题。应该深入挖掘名人思想、增强名人旅游活动中趣味性和参与性、整合全市历史名人资源、完善与名人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能使淄博的齐文化名人旅游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定位核心文化打造无双品牌——再论五台山需要包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或对现有旅游产品的再度整合,实质是规划建设者对旅游资源(待整合的旅游产品也是一定意义上的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或现有文化状态,进行挖掘、提炼或深化、创新的过程。它不但塑造或改变着景区(点)的外貌,更决定着景区(点)的品位、档次和持续发展的潜力。不但旅游客体要体现文化,作为旅游主体的游人追求的也是文化,所谓的求新求异,其实就是求新文化、求异文化、求精品文化。那些粗制滥造的景点和修一道栅栏围起一条山沟式的简易景点,是少人甚至无人问津的。同样,如果满…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是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具有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对云南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当前西部地区宗教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休闲欲望的加强,休闲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发展方向和热点。郑州市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界定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对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郑州市旅游规划和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雪艳 《美与时代》2014,(4):109-109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是有资源的多样性、文化的厚重性、科技的进步与应用决定的,特别是现在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和旅游市场的不断规范与发展,以深度挖掘旅游地文汇内涵为主的“深度旅游”现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因而,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的发挥旅游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旅游形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是城市旅游环境空间的重要景观建设项目。从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取向来分析公共艺术在旅游环境空间的价值导向,提出了公共艺术的四种价值导向,为公共艺术在城市旅游环境空间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村是融合地域特征、历史价值、民族特色和乡土文化的传统村落,是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不可忽视的物质和精神资源。见证晋东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山西省阳泉市大阳泉古村,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被城市包围,成为“城中村”。以旅游促发展为其既定发展战略,却未能形成理想的局面,保护和发展均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运用空间句法,通过轴线分析、凸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大阳泉古村的功能布局、空间结构等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空间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大阳泉古村新旧建筑交汇区的公共性、空间渗透性较强;大阳泉街北侧垂直街巷轴线性不明确,通透性较差;传统院落空间主体公共性弱,可达性较差。据此提出解决策略,为推动大阳泉古村旅游发展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6.
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不合理的旅游规划以及过度开发等问题导致文化资源同化以及环境被破坏和污染,以至于不能可持续发展。如何将动漫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应用到旅游中来,发掘出动漫旅游产品的价值和内涵,用新的思路形成新型的旅游资源,推动动漫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动漫旅游产品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以肇庆为例,并根据动漫旅游产品在中国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水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朵花,也是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民族,全国40多万水族儿女。57%聚集在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地区旅游开发也可说是以三都为中心向周边幅射的旅游开发据点。  相似文献   

18.
旅游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人们可支配的收入越来越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对于休闲度假的追求。旅游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显而易见。仙庾岭位于株洲市东区十余公里的丘陵山峦之间,曾被称为远古散落株洲荷塘的奇异"珍珠"。仙庾岭开发研究以生态自然为出发点,力求调整仙庾岭产业布局,打造本土乡镇文化,方便当地人与外来游客的生活休闲,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促进乡镇发展和生活品质升级,为周边创造出健康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9.
在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购"的地位尤为显著,并且弹性空间很大,旅游购物收入指数反映出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成熟度。近年来,纳木措国家公园景区游客数量增长迅速,但旅游商品的开发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为促进纳木措国家公园景区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有效利用纳木措各种资源,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成为纳木措国家公园景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旅游商品发展依存于旅游开发,应纳入景区旅游发展规划之中做系统、整体考虑。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社区的景观空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文章以汕头市前洋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可展示度"的评价因子,从"可展示度"和"服务性"两个层面提出了更新改造策略,将传统建筑景观、水景和田园风光等碎片化的景观,串联成点、线、面构成的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