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大型城市都出现了新旧街区并存的现象,对城市的整体风貌造成了一定影响。老旧街区保存了我国城市发展阶段诸多的历史文化记忆,而在相关的城市更新改造中也面临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市玄武区西家大塘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南京西家大塘区块的建筑与景观特色、历史与人文价值、街区改造方式等,探索在城市空间微更新设计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对于当前城市建筑空间视觉传达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筑空间当中,视觉传达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建筑空间设计质量。但是,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建筑空间中视觉传达设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缺乏协调性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艺术设计效果。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视觉传达设计,其次分析了城市建筑空间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和现状,再次探讨了城市建筑空间视觉传达优化设计策略,最后分析了城市建筑空间中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章围绕跨市域协调发展,基于现有的同城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对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做具体实证研究,发现坦洲镇存在职住失衡、空间结构分散等问题,同时发现作为中山市与珠海经济特区的毗邻地区,坦洲镇的发展更加依赖珠海经济特区。现阶段城市毗邻地区由于受到行政划分的割裂,空间发展受到较大约束。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重构空间规划体系需要破除原有行政界线的限制与传统城市边缘区发展认识,以设施互通、产业互补、收益共享的方法推动城市毗邻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僧职是办理具体寺务的职能机构,在丛林中起着辅助住持、服务僧众、维持共住秩序的重要作用。僧职的组织结构、运作机制以及权责关系可以统称为僧职制度。明清丛林僧职制度承继宋元制度文化传统,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在中国寺院制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社会空间问题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受到重视。相对于自然空间而言,社会空间是指人们的活动创造的生活和生产空间,这些空间与一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城市社会空间外延很丰富,有城市的各种生活和生产的设施和建筑,其中有公共的、也有私人的。城市社会空间问题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空间中居住隔离、公共场所拥挤、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形成了不同社会阶层、阶级、人群之间在空间上的矛盾、对立甚至冲突。这些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与建筑的人文发展关系越来越重视,相应的"文脉主义""地域主义"等理论在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领域应用亦更加广泛。通过解读城市文脉内涵、要素、特性等基础问题,了解城市文脉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济南商埠区修建性更新改造城市设计,对城市布局、空间形态、周边业态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文脉保持和传承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建筑和景观三个层面的空间关系,强调文脉传承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为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关系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空间与设施体系进行田野考察,全面了解非遗空间的主要功能、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评估分析非遗场馆能否满足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需要、有无提升的必要等。通过梳理南京市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构建江苏省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标准,以实现对南京市非遗的高质量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地上发展趋向饱和的背景下,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地上空间的补充,对于打造城市立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澳门作为一个高密度城市,其地上空间的利用已十分饱和,历年仅用填海造陆的方式来增加土地,对澳门的水文地理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因此,澳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在改善城市环境、扩大城市容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澳门的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现状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结合相关案例研究,得出澳门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成为了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交通堵塞、建筑影响交通便利,乃至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不匹配等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对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整合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建立富有活力的城市交通系统,以便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京是我国东南沿海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城市。全市8.4万少数民族群众中,90%是回族。由于历史原因,南京回族与全国各地的回族联系紧密,影响重大。因此,做好南京回族群众的工作,直接关系全市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对保持全省的民族团结和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围绕尊重和保护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解决好清真饮食、殡葬服务等问题,一直是南京市民族工作的重点。2001年,南京市制定并出台了第一个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南京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该条例在贯彻实施的三年中,对保护、规范、促进南京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的空间形态不单是文化元素的解构整合,更应该是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城市文脉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城市文脉是内核,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外在表征。文章通过分析城市文脉在内容组织、形象定位、视觉语言等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解读外在视觉表征与内在文化表征的联系,探寻城市文化内在意蕴的构建需求与空间形态的关系。城市文脉与空间形态共同打造沈阳市文化品牌形象,城市的空间形态展示,不只是解决美的问题,而是真正用设计解决问题,从而带动文化创新,具有更高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雕塑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深入地研究其成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对城市空间、城市雕塑空间、城市雕塑造型三者与仪式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仪式是城市雕塑空间得以升华的重要因素,是城市雕塑空间设计必须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滨水空间慢行交通系统开发利用的背景下,研究慢行系统在城市设计层面上对城市的塑造,通过对安阳地区滨水区慢行空间的调查,发现该地区滨水区慢行系统串联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得出慢行交通系统与滨水周边的空间环境关系。从城市设计层面出发,以慢行空间构筑为出发点,重塑城市滨水区及周边历史文化区、商业区、景观区、居民区的空间形态,由慢行空间网格促进城市各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点、线、面四通八达的慢行空间网格,提升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4.
街道家具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元素,在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中起着协调作用。与城市的发展建设相比,街道家具出现了整体散乱、缺乏特色与文化内涵、欠缺维护等诸多问题,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融性较差。文章结合相关理论,探究街道家具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设计要点,重点突出其功能作用,与城市公共空间互相衬托,相互融合,以此达到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提升城市空间魅力的目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车本位"的交通理念使得原本城市人性化空间的地位逐渐被车性化空间所取代。文章以慢行系统空间景观为主导,通过问卷分析、案例分析等手段,深入分析城市的地理、人文、交通等因素,对大连市东港的慢行系统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空间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黄泥古陶元素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将其元素融入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去,能更好地体现景观空间的个性化特征,同时它所展现的材料、材质、视觉效果,对丰富景观色彩、凸显景观高端和典雅的气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从黄泥古陶和现代园林景观的关系、黄泥古陶在景观空间中的运用入手,对现代黄泥古陶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黄泥古陶元素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同时,对黄泥古陶元素在今后的景观设计提供了一点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建设质量,就需要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发挥雕塑艺术的作用,这对提升城市设计的水平有着积极意义。城市雕塑艺术和城市环境空间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雕塑艺术的设计应用能够优化环境空间。文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就城市雕塑艺术的特点以及其和环境空间的对应关系进行阐述,然后就城市雕塑艺术和环境空间的融合进行详细探究,通过对城市雕塑艺术和环境空间关系的研究分析来促进实际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届国际城市景观奖的获奖作品——德国慕尼黑的Riemer公园的设计,由建筑师、景观建筑师、规划师、社会学者和技术专家一起共同努力把幸福与和谐的生活重新带回了城市,并表现出了其个性与创造力,对城市的和谐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是为使用者提供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场所。探讨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方法及应用,对优化城市园林景观环境、延续城市文脉、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等,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以武汉市城市绿道的休闲空间为例,研究休闲空间的设计思想及方法,以期为市民提供更加绿色生态、更具人文关怀的绿道。  相似文献   

20.
曾垂凯 《心理科学》2012,35(4):978-983
组织结构扁平化导致职涯高原员工逐渐增多,给个体和组织造成了消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338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自我职涯管理与职涯高原的关系。结果显示:自我职涯管理中的职业探索与层级高原、内容高原及中心化高原正相关;目标确定与层级高原、关注学习与内容高原、注重关系与中心化高原及内容高原负相关;自我展示虽在简单相关分析中与内容高原及中心化高原负相关,但在回归分析中则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