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豪 《美与时代》2023,(2):101-103
在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及环境建设也变得越来越好。为了保证城镇化发展质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乡村景观设计成为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手段。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和乡村景观的分类,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渗透地域文化,提出有效的景观设计方法,为营造良好乡村自然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如何在发展建设中更好地体现历史古村景观特色,挖掘古村景观价值,让古村再现历史风采,并将古村文化传承下去,成为乡村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海口高山村为例,以高山村历史文化、环境特色为背景,构建高山村特色景观框架,在配置不同绿地空间、景观环境营造、建筑改造等方面为乡村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景观设计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新农村景观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传统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传承并创新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文章以新农村发展为背景,探讨中国地域文化下的新农村景观设计,分析解读地域文化特色特征及其价值,并对其中的景观小品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景观是传统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及美丽乡村规划的实施,乡村改造的浪潮空前高涨,在此背景下乡村改造中"千村一面"等同质化问题日趋凸显。文章立足于传统乡村视角,进一步探究乡村文化与乡村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总结乡村景观设计中文化景观的应用原则,促进传承宝贵的乡村文化,推动传统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晓曼 《美与时代》2023,(12):92-94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也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需要结合乡村地区实际情况,树立多重目标,整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全面融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等理念。目前,结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期间需要重点做好乡村景观的设计建造。相关部门与人员在执行乡村景观设计建造工作时,为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要求做好乡土元素的应用。在乡村景观设计建造中合理应用乡土元素,一方面能够丰富乡村景观设计建造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对乡村地区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对自然生态进行延续,提高人们对乡村景观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实践中,设计人员需要具体分析乡村地区的情况和需求,在乡土元素应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乡村景观设计建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村落文化衰弱现象愈加严峻,许多传统村落不断萎缩甚至凋敝,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已迫在眉睫。在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和乡村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议题。基于此,研究在分析我国当前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的前提下,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深入解读,并剖析了云南省和安徽宏村传统村落保护及建设经验,以期为推进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保护与促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加快推进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徽州文化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皖南古村落是徽州文化长期积淀的景观产物,其景观是徽州人千百年在劳动中凝练出的智慧与结晶。但现在的皖南古村落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村落资源环境的破坏、景观自然资源的浪费,其景观设计大多是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搬硬套,缺少对地域特征与人文生态的理解与尊重,没有了原村落的特色。皖南古村落景观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在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实现生态与环境和谐的景观设计的原则,让皖南古村落的景观设计得以传承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依据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融合与提炼的必要性和方法,提出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通过历史发展的时间进程以及文化背景,结合乡土景观设计元素以及各区域的民俗文化来进行公园景观中的要素设计,使得城市公园景观更加贴近生活,与自然交融的同时也能满足和人之间的互动需要,打破以往千篇一律的景观模式,使设计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边兰村的乡村景观建设,对推进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研究分析了边兰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形环境特点,介绍了边兰村的现状、项目概况和设计策略,进而提出了有关边兰村的景观规划内容,详细表达了在"美丽乡村"理念指导下将边兰村当地特色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总结了所采用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论述了边兰村的分区景观设计、旅游产业转型、村容村貌整治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乡土的景观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代乡村生活、生产功能的需求,乡土景观现代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探讨受到城市化进程影响、物质空间变化的城郊乡村所面临的乡村产业失活、传统文化没落和景观风貌混杂的困境,提出产业、文化、景观三者在城郊乡村的发展与规划中的联系,构建“产、文、景”融合的上海城郊乡村景观更新策略,并以上海城郊月狮村景观改造实践为例,对“产、文、景”融合的景观设计策略进行应用,以期为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研究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1.
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高速的发展,但是中国的城市景观行业的发展却尤为滞后。虽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是城市景观设计却毫无进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也没有任何新颖性和创造性,大多数城市景观是生搬硬套西方景观设计的方法和理念,进而失去了本土文化特色。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地区风土人情等,并符合当代的审美趋势,展现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以中国传统视觉符号为视角,阐释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其与中国传统视觉符号的联系,探析加速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的因素与战略。  相似文献   

12.
当今,人们已不再只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还追寻精神层面的享受,这种情况在无形中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此,现阶段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等都成为能够促进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乡村的民宿景观,不仅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且具有历史、文化、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是传承地域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分析基于地域民俗特征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概况,并探讨其设计原则和表达手法,同时以德化古杏山舍民宿为例,进一步研究传承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民宿多元化景观设计策略,例如民俗特征的传承,景观的整体化、生态化、创新化、人性化设计等,以更好地提升现代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推进全球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竞争的背景下。站在景观设计师的角度,谈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更好的保护地域文化,使之极具自己的特色从而立足于自己所处的土地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根植于地方土壤的传统地域文化与西方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产物的冲突也愈发明显。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景观设计者担负着将地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具有完整的创作体系,且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目标和特质营造上存在耦合性。文章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格塘村景观改造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格塘村的景观设计现状,将传统绘画技法融入岭南乡村景观规划中,以期构建岭南特色与创新元素于一体的乡村小镇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乡村景观拥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悠久的历史,其在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被冲击与异化。当下,塑造地方认同、具有文化记忆的乡村景观是黄河三角洲乡村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基于此,通过调研黄河三角洲乡村文化景观现状,以民俗文化景观为切入点,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的传承现状及困境,并探究其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山地丘陵地区在我国国土面积中占到陆地总面积的43.2%,因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发展基础薄弱和位于边缘地区等特征,其往往是我国集中连片经济较薄弱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建设区域。虽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但是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中,我国克服地形条件带来的建设困难,利用地形地貌塑造出丰富美丽的地形景观,其中对于山地的改造和利用最为突出。但是,在当前的山地城镇建设中,针对空间景观建设不理想的情况,塑造蕴含传统文化内涵、凸显历史文化空间价值、保护与利用山地地形的山地城镇景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发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统筹城乡建设改革的重要渠道,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景观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做好景观设计工作有利于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18.
传统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本土建筑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直接记录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珍贵记忆和艺术文化。文章主要研究鄂东南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促进乡村的发展。文章以鄂东南建筑文化为切入点,全面深刻地概述了鄂东南建筑的特点,从大量的资料中了解其特征及文化内涵,从多方面了解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建筑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如何把乡村振兴与鄂东南建筑的传承与创新改造结合起来,并深度了解了国内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建筑传承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文化凝聚了中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承载了乡村社会深厚的历史记忆。论文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九江乡村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隐忧,提出了构建政府、社会和乡村居民三维协同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注重城镇化特色保护与塑造,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等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代玉 《美与时代》2023,(4):79-81
以江苏省宿迁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宿迁市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元素应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乡村景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营造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景观营造要立足于地域特点,尊重乡村间的差异,保护和利用优秀的地域文化,以避免乡村景观特色消失。在保护现有地域文脉的基础上,将乡村景观营造与新技术新理念进行融合,探索出地域文脉传承的新出路,以期更好地营造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