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在酒店消费的除了住宿这种基本的物质消费以外,更是在消费一种心情与体验。体验设计在酒店空间中的应用就是要打造一种舒适自然、高体验感、具有人性关怀的空间氛围。而营造这样的氛围就必须更加关注到用户的心理感受,用视觉和空间的创意来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提升酒店的环境与服务质量,最终增加酒店的经营利润。  相似文献   

2.
审美心理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类型,虽然与普通心理活动相联系,受一般心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但又与普通心理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一些自身特点。它既反映着人的高级精神需求,也反映着人的高度认识能力,是一种最具个体性、直觉性、情感性、创造性和自养性的健全心理。一般说来,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个体性审美心理由于个体的实践领域、环境影响、秉赋气质、审美经验等不同,因而需要与爱好、能力与态度以及自我感受等也各不相同,体现着鲜明的个性差异。从创作心理方面讲,正如李贽所言:“盖声色之来,发乎性情,由乎自然……故性格清彻者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一件设计作品,不仅包含着实用功能,同时也包含其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设计在空间维度中,是一个或多个元素以序列的形式而组合存在的,它给人传达的信息不应该是各元素的信息,而是整体的空间界面。当这种信息传递到人脑中时,它将以一种感受而体现出来,这种感受就是情感,情感在环境设计中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环境设计中,情感因素不一定是奢华、富丽的,最好是自然、随性、自发的元素。然而,设计作品传达给人的不同的情感是以不同个性所表达出来的,一张椅子、一面墙、  相似文献   

4.
艺术审美对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不同的心理层面分析并论证了艺术审美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环境心理研究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对外部环境的心理感受包括拥挤感、密度感、个人空间及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需求;而对居住空间的心理感受包括归宿感、归属感、私密性要求、色彩要求等。因此,在设计中要根据环境对人的影响全面考虑设计方案,从而创造出布局合理、优美宜人、富于情趣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设计中,审美要素的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审美,尤其是不同于艺术中的审美.因为设计与人的关系是一种日常关系,设计美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审美经验.所以,它的实现不是一种欣赏过程,而是一种行为过程.正是这种以美的方式所进行的日常行为,使设计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与艺术美相比,设计的审美有更为复杂的心理结构.它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展示,而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美是多层次的综合.为准确地把握设计的审美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由于在思维方式、视觉感受、艺术观念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中西传统建筑艺术审美特性的不同。具体来说,中西方由于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在建筑审美趣味方面注重群体组合与单体塑造方面的差异,从而给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感受方面造成优美感与崇高感的不同,也进一步形成了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理想方面追求建筑形态与建筑意境的相异。归根到底,这些不同都是根源于中西方文化理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的时尚前沿之中,奢侈华丽的酒店并不少见,但想在众多风格趋近的酒店之中脱颖而出,就要具有更有力的竞争,做到更强更突出。那就是在设计中加入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让客户感受出家的温馨,将以人为本理念加入到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中,使该酒店的设计成为酒店设计中的主导,才能让酒店的设计更加鲜活,更富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园林整体空间的重要元素。不同的植物拥有不同的富有变化的形态特征。它们可以与周围的山、石、水以及建筑等相结合,构成一个层次丰富的空间。而且不同高差的植物还可以营造不同的垂直空间,不但在视觉上显得活泼,在空间上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并非一个新概念。在古希腊,审美教育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古希腊的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对审美教育不同时代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正是对其内涵的不同理解、阐释,使审美教育概念日益显示出其深刻、丰富的维度。读《现代美学体系》,(叶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的审美教育部分,给人的感受就是如此。该书点出了审美教育的现代使命,显示了对传统美育概念的超越。传统美育概念有两个重要缺陷:一是将美育简单化。这表现在将美育“仅仅理解为认识某些最低限量的艺术作品和多多少少能够分析一点文学、绘画和音乐的才能”。二是将美育  相似文献   

11.
论审美体验的层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体验是心理处于活动状态下的审美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条件下,通过自身的感受与想象、理解,从对象世界中体验到美的本质的一种动态心理活动过程.在人类的多种体验当中,审美体验最能够充分展示人自身自由、自觉的意识,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追寻,因而可以称之为最高的体验.本文拟从审美体验的过程入手,将其分为若干层次,逐一地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审美体验大致可概括为审美注意、审美知觉、兴发、神思、灵感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庄锡华 《学海》2002,1(3):151-156
爱与美是艺术的生命 ,它们在审美中实现了融合。爱与美都是一种受情感影响的心理感受 ,爱与美的最高境界都是受好感与钦佩支持的对对象的一种欣赏 ,爱与美都是人的自由感 ,爱与美必须超越占有拥有的粗陋感觉后方能产生 ,爱与美都是指向明确的感受 ,即有一定对象的感受 ,爱与美都是人的生命力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地铁是城市中具有线性特质的开放空间,但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发达,部分寒地城市地铁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的可控范围,出现了生搬硬套、大拆大建、被动发展等诸多现实问题,忽视了受众对地铁的需求以及寒地城市地铁的特殊地域属性。现今社会,寒地城市的居民经济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对审美感受和身心良好体验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必须研究人与地铁出入口空间的关系,让人与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始终处于一个积极、良性的相互作用的状态,满足人对寒地城市地铁的安全需求、文化认同需求与审美需求等。环境行为学视角下寒地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以人的行为特点、使用需求和心理感受为设计基础,同时结合寒地城市独特的地域特点,改善人在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中的综合体验,提高人们活动空间的环境质量,使寒地城市地铁口空间给人带来安全、舒适和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李志武 《美与时代》2004,(11):56-57
素描既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同时作为表现对象形式、特征及对现实的主观感受能力的素描,更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设计是在实用和消费领域中,按照审美规律创造与人类生存有直接关系的环境,来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居住的空间环境的品质,而室内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定要了解环境心理学,才能将空间设计得尽善尽美。人在室内空间中具有领域性、私密性的心理需求,空间的形状特征也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住宅室内空间划分、功能区分和氛围营造,以设计出更加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住宅空间。  相似文献   

16.
艺术设计就是按照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对生活用品、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是与人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活动。人类在对美进行思考和探索时,发现对称性能够引起自我内心的欢快愉悦,能够与大众的审美习惯产生共鸣。这也是人的自然属性对"对称"的无意识选择。当我们在艺术、生活中大量使用对称思维时,就客观上形成了艺术中的"对称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在招贴设计中,空白也是最为巧妙的语言形式。"空白"并非空无一物,它是各类视觉元素之间的一种相互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造成的一种力。空白作为招贴的构成元素之一,与图形文字等都是同样重要的设计语言,不同的空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东方传统文化中空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而现代招贴要想与传统文化结合,运用空白元素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涛 《美与时代》2014,(8):47-48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学科,致力于用户使用与用户体验的完美结合,用户能否舒适、安全、简易、有效的使用产品与我们人类的认知心理与审美心理有着必然的联系。掌握和正确判断用户的认知心理与使用心理,亦是交互设计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简要探讨了交互设计的审美心理与认知心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园林景观座椅的人性化设计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对座椅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更应该是追求对使用者心理和精神生活的满足。所以,在广场座椅的人性化设计中,我们需要以人为本,全方位地掌握不同人群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特点,根据供需合理设计。在座椅的设计中,注意把握座椅的位置朝向和材质对使用者心理感受的影响,以及人们潜在的心理安全距离对景观空间座椅利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计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人是生活的中心,做设计必须先了解人,了解人的情感,因为归根到底是人的情感支配着人的种种行为。人们的追求和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地提升到新的层面,由单纯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已经过渡为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因此,网络界面设计在设计之初,能以情感互动作为设计出发点,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将会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