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滨水区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广大人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越来越多的滨水城市开始积极治理和规划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希望通过滨水区景观设计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打造地方人文景观特色。文章简要介绍了影响当下城市滨水区景观改造和设计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探讨一些滨河区景观设计的原则,为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积累一些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滨水空间慢行交通系统开发利用的背景下,研究慢行系统在城市设计层面上对城市的塑造,通过对安阳地区滨水区慢行空间的调查,发现该地区滨水区慢行系统串联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得出慢行交通系统与滨水周边的空间环境关系。从城市设计层面出发,以慢行空间构筑为出发点,重塑城市滨水区及周边历史文化区、商业区、景观区、居民区的空间形态,由慢行空间网格促进城市各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点、线、面四通八达的慢行空间网格,提升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兼具自然和人工因素。滨水区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同时伴随着浓厚的生活人文气息和历史积淀,对城市生态景观塑造起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城市水体受损严重,滨水空间以及其辐射范围内的生活空间亟待改善与修复。以武昌巡司河概念规划为例,从景观、生态、历史地理等方面探讨滨水空间在城市中的价值体现,并论述其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区作为重要的生态空间,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伴随着城市的成长而发展。城市的历史文脉、民俗风情和自然环境等都可以转化为滨水景观中的设计元素,用景观设计的艺术化创新来保持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结合临沂市沂河具体工程实例,全面解析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运用,让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建立在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通常来讲,滨水地区是最早出现人类集中居住和形成城市的地区。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滨水地区既是人们的活动和居住空间,又是展示城市形象、维持局部生态平衡的重要区域。在各地区实际的滨水区开发中,往往以大量修建居住区为目的,居住和环境成为了最贴近民生的城市要素,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区域的环境特色和城市风貌、空间形态等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意识到生态景观为城市带来的双赢影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愈发重视。在保留城市河道的基础上,对河道进行重塑,并加入了生态湿地、生态护坡等修复改造工程措施,结合周边需求,设置亲水广场、儿童游乐区、绿色健康跑道、自行车赛道等互动场所,加强景观与人的互动,丰富了河道自然形态的同时提高了滨河魅力。滨水空间是市民的公共财富,应该开放河道绿化系统,结合人文区域,充分发挥出每个区域的特性,展现出其个性的滨水景观空间,挖掘滨水空间的资源优势,通过合理的景观植物规划,沿河道的生态修复,展现出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的作用,激活滨水周边的环境,使滨水区域更加容易融入城市中,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里人群活动的密集区,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休闲娱乐活动的同时,滨水环境也给人类活动增添了丰富的意境和趣味性,因此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与开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上升,西南地区老城区缺乏市民休闲活动空间,更是匮乏大型的城市综合公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新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由于西南地区城市综合公园实践项目较多,文章以遵义市"龙塘湿地"公园项目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总体设计、分区设计、专项设计等方面出发,探讨西南地区城市综合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水区一般由自然和人工两个景观区域构成,是城市公共空间独特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往往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带状景观特征,是构筑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很强的视觉审美价值。营造城市滨水景观,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城市景观格局,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旅游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面对城市不断扩张而造成土地资源日益稀少的现状,复合化设计成为了滨水区更新的重要设计手段。探讨广州沿江路滨水区功能复合化设计模式出发所形成的局限性,即"水—城、水—陆分离"的空间碎片化现状,并以此为出发点,从整体性视角提出功能复合化设计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广州沿江路滨水景观功能复合化设计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脉络,是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在城市滨河景观改造过程中,应结合其地域及基址条件综合考虑。现以荆襄河生态公园规划为例,初步探讨滨河景观规划中地域认知与场地理解问题,规划在充分调查现状基址条件及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基础之上,力求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植物、园林建筑、景观雕塑、铺装、水体等关键景观的设计,进行公园空间塑造,探讨具有地域特质的园林空间营建。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良好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大众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有效载体,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城市通过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然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设计原则,并提出了改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迅速发展,手机定位数据支撑城市规划焦点问题量化分析是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结合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国内外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人流量分布等方面的运用,探索手机定位数据为建立更合理的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提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公共空间艺术(public art)公共空间艺术是目前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环节,由于我国城市迅速地扩张,随着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家在制定计划时已经将公共空间艺术列入必然的规划范畴,这在赋予城市空间灵魂的同时,也为老百姓提供了具有趣味性及同时也有文化内涵的生活以及休闲环境,给予人们休憩放松的外部环境并且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市民与市民以及人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城市除了生活便利  相似文献   

16.
王洋 《美与时代》2014,(3):19-19
滨水城市依水域而生,水域亦依滨水城市而有“情”,情景交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滨水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各行各业的快速前进,城市建设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滨水空间的建设成为当代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好滨水城市空间的规划工作是当代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象征和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标志,深刻地反映着城市的发展脉络。广场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与规划,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形象。以成都来福士广场为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深入剖析了其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特色,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与快速传播,暴露出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过于密集、开放公共空间缺乏、建筑密度过大等,不利于公共卫生防护,影响居民身体健康。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从健康城市建设与发展需求出发,从合理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科学控制人口密度、改善提升城乡公共卫生和公共空间环境、规划建设防灾避难城市空间体系和卫生隔离绿带等方面,探讨满足疫情防护和防灾避难需求的"健康城市"建设有关策略,希望对今后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建设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高城市空间的艺术性有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能够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幸福指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县域城市的城市空间规划的艺术性在当下愈发重要,相比以往简单粗暴、不科学的规划,我们应当立足于县域城市空间规划的艺术性进行探讨研究。截至2018年6月19日,全国共有县区2851个,庞大的县区数量意味着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城市空间规划艺术性需求。结合当下县域城市空间艺术性的发展现状,文章以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为例,探究分析当地的城市空间艺术性,为武宣县城市空间艺术性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铁路废弃地转型为公园空间后,有效地解决了城市闲置空间等问题。通过研究过去的典范案例,归纳各案例的物质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各案例之间的仿效价值及创新价值,为后续铁路公园规划转型提供思考依据。研究对比发现,转型后的公园除了把价值因素作为仿效典范,同时强调因地制宜和创新意识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