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交通堵塞、公众设施不足、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也层出不穷,成为阻碍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心从增量空间向存量空间转变,棚户区是低效率的城市生活空间,作为存量空间类型之一,其更新改造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也是挖掘存量空间潜力的重要对象。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结合攀枝花市二街坊改造,阐述二街坊改造的背景,提出改造中运用的策略方式,推动棚户区改造中"三线"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优化环境品质,促进城市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户外游戏活动对于促进儿童心理、感知、认知和交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户外游戏活动中由于碰撞、擦伤、摔伤等事件也时有发生,有的是因个人不安全行为所致,有的则是由于场地或设施设计、管理不当引起。通过电视节目这种可视化宣传教育,有利于加强儿童对户外活动的认知,在进行安全性教育的同时,达到文化教育与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超级英雄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城市儿童的超级英雄游戏由于游戏中的暴力成分、狭窄的游戏场地等原因遭到成人的反对。而成人合理管理和指导儿童的超级英雄游戏能促进儿童积极发展,完全禁止儿童的超级英雄游戏可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儿童行为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和观察,提出从儿童行为发展和心理诉求角度分析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营造设计,说明儿童心理和行为对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营造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要遵循针对性、空间尺度原则、创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营造出符合儿童需求的户外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5.
城市资源紧缺、生产消费分离与住区存量更新背景下,挖掘城市住区自身资源供给能力、提升城市建成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之一。文章以天津市中心城区1980-2000年典型住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既有住区空间现状及问题,提出既有住区空间生产性更新策略。旨在保持住区功能基本不变和用地零增长前提下,主动提升住区自身资源供给能力,开源与节流并举,生产与生态兼顾,为既有住区功能提升和城市生态转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户外活动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在锻炼儿童心智、提升儿童身体素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从中积累的经验将影响儿童成年后素质能力的培养与形成。针对我国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亟待完善的实际情况,对比国外的优秀案例,期望在户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中营造出充满趣味性的、真正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儿童游戏空间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显得非常渺小,为儿童考虑、设计游戏场地便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游戏的特征,对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汇集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旨在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质量,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在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后,如何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打造棚改居民的精神家园成为又一个现实、迫切的课题。从居住环境改善前后棚改社区文化建设这一视角,基于辽宁抚顺、本溪、阜新三城市棚改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将之视为城市贫民住区治理过程中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参照和缩影,以审视棚改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探求棚改过程中社区建设之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内的第一代商业化住区曾经为无数家庭带来过欢声笑语,然而伴随着时间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这些国内第一代商业化住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更新改造。文章通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研究,对国内城市既有住区景观环境现状进行了解,对其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将来城市既有住区的更新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小城市增量建设放缓,存量更新成为城市规划领域关注的热点。多数中小城市尚未建立更新体系,缺乏更新政策,旧城更新主要依托棚户区改造、工业用地"退二进三"、城市环境整治等开展,以增长为导向,忽视城市内在功能,缺乏稳定的更新机制。面对经济转型发展,城市更新需要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服务,实现更新目标、路径、方式的转变。新时期,中小城市旧城更新应抓住城市战略区域,着眼城市整体功能提升,推动微改造实现渐进式的更新,并构建多元合作机制,拓宽更新渠道。  相似文献   

11.
以35名幼儿园大班儿童为被观察对象,采用录像观察法考察了幼儿自由游戏行为的类型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儿童的社会参与范畴游戏中,平行游戏最多,其次是集体游戏和单独游戏,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儿童的认知游戏中自多到少依次为建筑游戏、表演游戏、机能游戏和规则游戏,而且在机能游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儿童的同性别的社会互动对象显著多于异性别的社会互动对象。这说明儿童的自由游戏行为与其性别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重点项目——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暨杨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改造后的杨家村将成为以遗址保护、商业开发、文化艺术为主导的文化创意区,成为西安城南新的人文标志和活力增长点。所以杨家村要保留遗址的同时,拆除周围杂乱的棚户区。文章以西安市典型城中村——杨家村为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复杂,是在唐代明德门遗址上的一个棚户区,所以整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遗址的保护,并不像其他城中村可以直接撤村建居或者推倒重来。杨家村的改造,只能通过局部拆建和整体拆建来完成。总的来说,就是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3.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是20世纪游戏理论研究和游戏治疗运动的先驱。在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克莱因和安娜等人。作对这些先驱的游戏治疗技术作了概括,分析和比较,从中总结了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是20世纪游戏理论研究和游戏治疗运动的先驱。在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克莱因和安娜等人。作者对这些先驱者的游戏治疗技术作了概括、分析和比较,从中总结了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著多于父亲的各种行为,这表明在游戏过程中,母亲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拼图游戏情境中,除了父亲和母亲在商量和交流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母亲的其他行为显著多于父亲的其他行为。儿童在这两个游戏情境中均表现出较多的顺从行为。(2)在自由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四种:父母交流-儿童不交流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型、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型和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型。拼图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有四种:父母放任-儿童独立型、父母控制-儿童顺从型、母子交流型和父亲控制-儿童顺从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以录像对中美150名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交和认知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游戏难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②学前儿童较高水平的认知游戏行为与较高水平的社会技能的发展相关联,社交水平与认知水平的发展相互影响;③中美学前儿童社交和认知能力发展进程具有一致性,游戏行为发展模式具有一致性;④中美学前儿童游戏的方式和内容、社交和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游戏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心理治疗和教育等领域,本总结了精神分析理论学对儿童游戏治疗的发展及贡献,同时针对精神分析对儿童游戏治疗的影响做出简评。  相似文献   

18.
盖笑松  许洁  闫艳  王元  谢笑春 《心理学报》2021,53(5):505-514
为了考察体感游戏促进儿童执行功能的作用机制, 采用2(运动强度:高/低) × 2(认知参与:高/低) × 3(测量时间:前测、一次性训练后测、长期训练后测)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对122名4~6岁儿童进行6周(每周3次)的体感游戏训练。结果发现:在一次性训练中, 体感游戏中的运动强度而不是认知参与显著促进儿童执行功能, 尤其是工作记忆; 在长期干预中, 体感游戏中的运动强度和认知参与都显著促进儿童执行功能, 且认知参与的作用大于运动强度。这一结果不但验证了体感游戏对儿童执行功能的益处, 并且阐明了体感游戏中的哪些特征能对儿童执行功能具有短期的和长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两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共155儿童为被试,采取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的设计,对实验班儿童进行为期四周的合作游戏训练,探讨合作游戏训练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游戏形式的合作行为训练显著地提高了学前儿童的合作行为水平;不同年龄班、不同性别学前儿童合作行为训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儿童在童年期的游戏有不同于青春期和成人游戏的某些特征,尽管这些特征在儿童与儿童之间都各不相同,但是其主要的方面还是相似的。在今天的美国文化中,人们把游戏看成是非常适用的活动,下面我们描述这些特征和它们的变更,如果需要注意,我们将加以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