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体现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更代表了那段时期所蕴含的时代精神,然而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导致了城市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出现偏差,文章以宁波老外滩为例,分析其历史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对其进行保护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文化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的现状,探索历史街区的文化保护与设计意义。以南宋御街为实例,进行景观、建筑的探索与分析。要想对历史街区的文化进行保护以及更新,须结合城市历史文脉以及街区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规划梳理,才能最大限度对文化进行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历史街区一般都是经过多年的文化沉淀,最终形成本地特点的历史遗存。苏南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遗留的文化元素逐渐汇聚成城市的文化脉络。苏州作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苏南古城,其众多的历史街区也延续了整个城市特有的风貌。通过考察这些街区装饰符号的功能、形态、装饰手法等几个方面,了解苏南历史街区的装饰符号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设计的研究,分析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方式,思考历史遗留物如何通过改造再次利用于文创街区的建设中,重点剖析了文化创意街区的发展特点,探讨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对传承历史记忆、塑造滨水景观空间、复兴城市文化的积极作用。文章从历史遗留物如何与创意街区结合发展、湘潭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如何与历史遗留物结合发展两个角度出发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5.
南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多元,地域文化极具特色和魅力。寺街作为南通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着南通文化的根脉和历史的兴衰。现通过对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分析,提出一些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策略建议,以期在新时期、新的社会形势下历史街区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及重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对传统村落空间进行更新和改进之外,更重要的是基于传统村落实现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在促进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在研究过程中,以广东东莞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例,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城市地域人文历史展现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宝贵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和创新性设计往往基于城市经济发展利益的需求或者单纯地复现历史文化符号,而很少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考量。在两山理念的大力推行下,文章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以湖州小西街为例,对小西街内文脉传承、古建筑修缮、人居环境改善设计、业态规划进行研究,力求结合生态文明提出湖州小西街再生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俊 《美与时代》2020,(7):103-104
历史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时空变化中层层积淀所形成的。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地域特色鲜明。文章通过对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分析和梳理,发现其具有山水城林的大尺度空间格局、环套结构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关联三个方面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遗产物质空间的结构关联、整合接续遗产的历史信息和勾勒区域文化发展脉络的"空间叙事结构"等保护与发展对策,旨在实现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传统村落消亡速度。文章通过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炉山镇角冲村现状,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指导传统村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的自我规范意识,实现传统村落的活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是反映一个城市传统文化发展的窗口,伴随着我国休闲文化旅游市场的逐渐升温,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历史文化街区内部有着大量的文化遗迹,包括传统文化、名俗文化和现代文化等等,这些不仅能够体现传统的居住风貌,更是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特色的载体。与此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设计也在其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着整个历史街区所呈现的外观形象,还有传承和传播城市文化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对历史街区进行形象设计时,必须考虑街区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的文化特征,同时保持街区的时尚和可持续发展,还要注意整个街区设计的整体性原则。以常州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为例,探讨其街区的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11.
明清北京园林空间层次丰富、布局巧妙且造园手法多样,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关于明清园林的研究虽然已数不胜数,但大多数是对园林的整体布局、造景手法或植物、建筑的研究,鲜有关于明清北京园林空间图式语言体系的研究成果。对颐和园空间构成要素、空间布局进行提取和抽象,绘制代表性图式,探寻空间特点,总结设计规律,能够进一步明确明清北京园林如何从空间语汇、空间词法、空间句法三个层面构建明清北京园林空间的图式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性的民居建筑形态和景观面貌,其建筑特征和形态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韵味。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痕迹逐渐被弱化。中原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景观的影响和价值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能够推动城市地域文化历史的延续与保护,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进入某个特殊时期产生的文明内涵深厚的文化遗产。一方面,历史街区影响了城市功能,另一方面,历史街区可以供人们进行活动、生产和生活,可以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承载于历史街区。而历史街区人居环境的保护发展却被大众所忽视,导致人们对街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逐渐降低。因此,文章构建以居民满意度调查为主的人居环境指标评价体系来对开封市历史街区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基于现存的与评价指标体系有关的研究结论,与历史街区的特点进行结合,使定性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历史街区人居环境不同方面的需求和感受进行客观、全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双修概念中城市修补部分明确指出保护历史文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桂林正阳东西巷保护、开发模式,从中分析该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过程中的优势借鉴意义与劣势警示作用。最终结合城市修补概念为今后不同地区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兴起的过程中,人口的大规模集结必然会引起人们对街区建设的思考与探讨。城市街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对聚落空间营造的结果。街区中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等构成了有形的几何空间,这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互动而产生的文化空间一起,构成了人们所需要的环境空间。根据凯文·林奇的理论,环境意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特色街区的环境意象在于它的几何空间与文化空间如何形成与互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逐步从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更新。在此背景下,如何从环境艺术视角出发,运用公共艺术手段,审视现有的更新策略,并融入艺术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助力老旧街区的活化与更新成为重要现实问题。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和经验总结法凝练老旧街区活化与更新相关理论的最新进展,并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提出针对性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空间句法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先对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街道空间进行分析,再结合街区内的绿视率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探究其街道空间中绿视率与空间格局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这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研究人们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环境感知,探讨如何提升以小河直街为例的滨水街区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生态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以青果巷街区为例,通过ASEB栅格分析方法探究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优势劣势,阐述了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亮点,提出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从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出发,以文殊坊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文殊坊的空间形态、场所精神以及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期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新和传统空间形态的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黟县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保留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如今传统村落物质遗存普遍性价值得到肯定与保护,传统村落发展如何体现出各自的特殊性需要探索更多的路径。文章以黟县碧山村为例,对当地村落保护现状以及特色资源进行梳理,并根据村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周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