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中外,宗教绘画形象的传承数不胜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改变以及创作者自身对题材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等,形成对同一绘画题材的不同表达,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着重分析当代艺术家刘晓东的《吃完了再说》这一幅作品和刘晓东绘画艺术风格,将它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对比,从同一题材出发分析他们之间不同的绘画表达,并列举其他当代艺术家的例子来总结出当代画家对传统绘画题材的现代转变,从而赋予艺术品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复兴一词的原意是再生或复活[1],15世纪的艺术家们渴望他们的作品像古希腊、古罗马的大师一样好,这种思想尤其盛行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到来唤醒了沉睡数百年的人们,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大量的艺术作品,使人们的视角从"神"落回了人。以《西斯廷圣母》为例,从绘画技法的变迁、题材的转变等方面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经过对《西斯廷圣母》的研究分析,我们将看到文艺复兴时代的特殊性,我们也将看到画中的圣母像走向世俗,与此同时,女性的地位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宗教艺术中,"圣母"形象是一个经常被欧洲艺术家表现的主题。同时,在欧洲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其社会发展经历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文化变革。圣母形象在神圣化和程式化时期,主要分析基督教美术在早期,中期,晚期的发展;在平民化和人性化时期,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早期、兴盛期与晚期圣母形象的变化;在地域化和个性化时期,圣母形象与不同的地域风格相融合,不同的艺术创作者对圣母形象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总之,这些改变是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也侧面烘托出女性题材能更好的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菲迪亚斯和吉贝尔蒂同为各自时代最伟大的雕刻家,他们都在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加入了自己的形象,但是他们却因这一行为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一深陷囹圄,一名利双收。其根本原因在于古希腊时期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5.
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是文艺复兴时期两个重要的画派。佛罗伦萨画派注重素描造型,威尼斯画派则注重色彩的表达,而波提切利和丁托列托正是这两个画派的代表人物。二者虽然生活的时代和地区都不相同,但仔细比较二者的生平和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生活经历相似,并且绘画都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题,所画人物形体都经过变形处理,画中也都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文章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比较波提切利与丁托列托绘画中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阿尔勃莱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是欧洲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在油画、版画、雕塑和艺术理论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在他身上和作品中处处体现出深沉而坚定的德意志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时期的宗教绘画作品内容单一,风格简单,只是作为一种手工艺品为满足宗教的需要而存在,因此缺乏创新性。但是,它们体现了当时制作的较高水平,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对绘画材料、解剖、透视等与艺术相关的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绘画中提出了空间的概念,突破了旧有的构图模式,并利用解剖、透视等科学原理对绘画创作进行了革新,因而使文艺复兴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虽然宗教绘画达到了巅峰,但也造成了难以突破的模式和定律。  相似文献   

8.
考证概括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将希腊传统的古典几何知识用于艺术创作的过程。比较分析了达·芬奇、丢勒等人的重要著作及其手稿中的透视、比例和构型问题。说明在文艺复兴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中,艺术家强调写实与审美的结合,而数学成为写实的重要手段。他们的工作促进了数学和艺术的共同发展,同时,此种方法影响了欧洲后来的绘画。  相似文献   

9.
尼德兰绘画喜好隐喻、暗示的图绘,绘画作品常常带有象征性意义,其中以扬·凡·艾克的风俗画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最为典型。而在我国元代,文人画发展达到鼎峰,这一时期的画家们多以"四君子"题材作画,借梅、兰、竹、菊的象征性含义来表达自己的志气和情感。文章将主要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和中国元代为时代背景对中西方绘画作品当中象征性手法的运用进行一个分析比较,以此来探讨两者在相同手法运用上的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是中国外销瓷的黄金时期,各种瓷器精品迭出,其中很多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包括销往西亚与中东地区的兼具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青花瓷,以及充分体现了中国化色彩的“耶稣瓷”。这些瓷器的制作与对外贸易,极大推动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影响绘画题材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共同影响宋代院体绘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题材发展的因素大致有哲学思潮、观察方式等。宋代院体绘画题材相对全面,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题材发展则不均衡;尤其是人物画题材在各自体系的地位不同。了解历史上东西方绘画题材演变的过程及原因,利于指导当前画坛的发展,使各画种艺术得到共同发展,不致偏废。  相似文献   

12.
正明清时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中国穆斯林学者在这一时期的很多活动都肇始于大运河沿岸,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大运河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大运河文化为明清之际的伊斯兰教中国化提供了特殊的文化氛围。自大运河开通以来,尤其是元代之后,沿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穆斯林商人就停留和定居于大运河沿岸城市。  相似文献   

13.
14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末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方面发生了一场革新运动——文艺复兴,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的世界观。绘画在人文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开始变革,并结合科学发展的成就,在绘画作品中运用透视学、解剖学、光学等科学理论,使他们的作品更具当时的时代特色。科学理论的运用支撑着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发展。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作品分析,阐述科学进步与绘画的关系,对遵循科学理论进行绘画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大约处于同一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优秀的肖像画家和作品辈出。中国明代人物画虽然发展缓慢,但肖像画却有一定进展。中国明代肖像画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都追求形神兼备的境界,当时中国肖像画受西洋画的影响在技法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艺术无国界,东西方难分伯仲。  相似文献   

15.
鲍俊丽 《美与时代》2014,(3):149-149
通过对普通民众生活为题材的美术创作作品进行探析,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现实主义题材风格的作品进行赏评,从而得出现实主义题材的美术创作需要艺术家们着眼社会现实、感悟生活和追求真善美相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古镇题材的画是风景画分支的一种,无论西方风景画,还是中国山水画,都证明画室以外,存在着使艺术家倾心的庞大的素材库。吴冠中作为当代著名画家,他的油画作品风格与艺术思想在当代艺术家中独树一帜。以吴冠中油画作品为例,浅析其油画作品的特色与画风。吴冠中主要受到西方传统精神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有一小部分是受到自己情感的影响,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吴冠中的画作进行浅析与总结,为今后的古镇题材作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主要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由赞助大头美第奇家族赞助的艺术作品来表现艺术与赞助者之间相互影响且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体现在文艺复兴阶段赞助的有力支持对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积极促力。  相似文献   

18.
在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备受艺术家们关注,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审美方式造就了绘画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魏晋时期的清秀雅致美、唐代的丰腴开放美、宋元时期的市井质朴美、明清时期的羸弱病态美,等等,这些女性形象都反映了艺术家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审美与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基弗的作品充斥着张力,震撼人心,往往主题晦涩,其表现形式主要源自于艺术家采用丰富的象征性符号和历史神话题材,使用材料根据画面内容的定义来选取。基弗善于运用材料来隐喻和讽喻,艺术题材更多的是关注德国纳粹时期恐怖的历史,希望用绘画来重新界定整个德国的历史文化。基弗是一位有良知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更多带有时代的烙印,隐含着一种饱含痛苦的历史使命感,使人沉思。  相似文献   

20.
文艺复兴艺术是在基督教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常常以基督教的主要经典<圣经>为母题进行创作.所不同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在运用这些母题时,并非继续为神服务,而是,借此反映人文主义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