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为女友小丽介绍了一个对象——小张。这天,在我家里,他俩见面。我来了个开场白之后,便撤到外屋去了。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就见小张低着头走了出来,他告诉我要赶回部队去开会,便走了。我忙进到里屋问小丽:“你看小张这人怎么样?”小丽说“人还不错。”“那你怎么也不起身送送人家?”我说。“还送啥,才坐了半个小时,就急着要走,准是他没相中我呗!”我发现桌上有张纸条,便问:“这是什么呀?”“哦,他说,他晚饭后一般都在宿舍里,他宿舍旁边就有个电话,他说着说着,就在纸上写了起来。”“这写的是电话号码呀!”“是吗?”我又问:“你刚才是不是没怎么说话呀?”  相似文献   

2.
昨日阿龙拿来“华容道”,又叫“捉放曹”的智力玩具,摆在我面前,要跟我论输赢。我很早就知道这个玩具,比较难玩,很费时间,就不想玩,想来个金蝉脱壳摆脱他的纠缠,说:“如果你在两分钟之内‘玩转了’,我就认输。”他嘿嘿笑道:“一言为定。”我说:“当然,军中无戏占。”只见他一会儿就把“曹操”走出来了,还不到半分钟!我再定睛一看,原来少了一个“五虎将”。  相似文献   

3.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4.
新月     
我“望”过一次新月。那还是在我小的时候,伊斯兰教“斋月”结束前的一天,因为好奇,我跟着大人们来到宣礼楼上“望新月”。我抬着头看啊看,哪儿有新月呀?灰蓝灰蓝的夜空上,只有些许星星在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大人们笑起来。“这新月呀,要用心找才看得到。”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来找新月?”一位年轻的“海里凡”笑着说:“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我不依,拉着他的衣服一定要他讲。他拗不过,想了想说:“望新月是《古兰经》上的命令,今天我们望见新月,明天就开斋了,你就可以欢度节日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许是…  相似文献   

5.
拥有长大了的孩子的一件乐事是我不必再催促他们写感谢信。在他们小的时候,三个孩子会口述他们的感谢,我则记录下来,再装上他们自己画的作为礼物的画。然而,到埃莉诺、萨拉、德鲁可以自己写感谢信时,他们却要在我无数次的催促、激励下才会勉强写几句。 “你给爷爷写信了吗,感谢他给你寄的书?”我会问。“关于那件羊毛衫,你是怎么对多萝西姨妈说的?”无一例外地,我会遭遇到含糊不清的话和不屑的耸肩。 一年,圣诞节之后的几天,我厌倦了不断地催促他们。这些孩子已变得对我的话充耳不闻了。灰心丧气的我宣布:谁也不许玩新玩具或者穿…  相似文献   

6.
“妈妈,你又要去传道,不去行吗?在家领我玩,你看二婶天天领着小弟弟玩,可你从不在家领我玩,也不给我买花裙子,买玩具玩,小弟弟有好多好多玩具,我一个也没有,看人家妈妈多好!”刚要出门的我,被四岁的女儿拉住了。女儿的话深深地刺入我心里,主啊,我成了个啥人啦?在孩子眼里,我不是好妈妈,因  相似文献   

7.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父亲,特地向您请教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 我的孩子从小就很聪明,我想一定要让他成大器。可是自从他上学后越来越让我失望了。现在已经三年级了,成绩逐年下降。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贪玩,每天都得让我和他母亲逼着他写作业,而且大多数时间都是应付了事。看着孩子如此“无药可救”,我也痛苦不堪。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8.
17岁那年,他对父亲说,我要把晋江的鞋子卖到北京去。父亲听后,摸摸他的额头说,孩子,你没发烧吧?咱们在晋江卖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到北京去呀!他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男孩,父亲要他学拉丁文,但他对拉丁文不感兴趣,便对父亲说:“我不喜欢拉丁文,能不能让我做别的事情?”父亲说:“可以呀,你去挖水沟好啦,牧场正需要一条灌溉渠道。”  相似文献   

10.
幽默     
爸爸能得到一位父亲中了奖,得到一个玩具。回到家后他把5个孩子都叫到了眼前,说:“你们都喜欢这个礼物吧?谁最听妈妈的话,从不和她顶嘴,按妈妈说的做,谁就能得到这个礼物。”5个孩子异口同声:“爸爸能得到。”分手──我听说,你和玛丽的婚约解除了?──是的,我们分手了,──你没有告诉她,你有个有钱的叔叔吧?──讲了,她现在成了我的婶婶了。幽默  相似文献   

11.
<正>1.生活之窗“孩儿爷爷,你把孩子喜欢的那个奥特曼玩具给找出来。”“在哪儿啊,找不见啊!”爷爷一边询问,一边急得满头大汗。“孩儿爷爷,快一点呀,孩子哭得太厉害了!”孩子妈妈着急地忍不住大声催促起来。一时间,家里乱成了一锅粥,孩子哇哇大哭,妈妈心急如焚,奶奶也陪着爷爷把玩具盒找了个底朝天,爸爸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最后,爷爷奶奶竟躲回卧室偷偷抹起了眼泪。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每每这样着急混乱的场面一出现,一家人都会忙乎得热火朝天,彼此之间的指责和争吵也逐渐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家庭主男     
骆霞  康军 《天风》2007,(5):44-45
他说:“我对我妻子说,我要带她看医生、吃药和做抗癌治疗的人;我要做握着她的手的人;当她不能照料孩子时,我要做照看我们孩子的人。”你看,这需要丈夫把自己的愿望和梦想放在一边,去满足他的妻子和家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李爱莲 《天风》2014,(6):48-48
这晚,在孩子的泪水中,我们的心又再次紧紧地靠在了一起…… 大女儿柔柔在餐厅打工时,我和她聊起工作的状况:“你是新手上路,会不会给别人造成困扰呀?”只见女儿笑着安慰我:“妈妈,别担心,您别忘了我有一个专长——就是向别人说‘对不起’呀!”  相似文献   

14.
富贵之心     
从小我就比较好胜,但资质平庸,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取得第一。 父亲发现我总是郁郁寡欢,追问原因。我信任父亲,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不快乐告诉了他。父亲抚摸着我的头,慈爱地说:“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而且你确实努力了。但是得不得第一又有什么关系呢?第三名也很好呀!”“什么呀?得第三,多丢人!”我还是哭丧着脸,心里很不理解父亲的话。  相似文献   

15.
下语文课了,和平时一样一群孩子没有出去玩,围在我身边兴高采烈地说起自己喜欢的话题,一个稚嫩的声音传入我的耳畔“李老师,今天星期几?”“星期四”,我回答。“要不然我这么倒霉呢!早上,我妈骑车带着我在路上被一个大坑绊倒了,一进校门就被值周日叫住,说我没戴领巾,早上交作业的时候发现口算条又找不着了。您说我多倒霉呀!”还没等我说话,又有一个孩子接着说:“上周六我小姨结婚  相似文献   

16.
某天,我去表姐家作客,刚走到门口听到屋子里面孩子的哭声,大人的叫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急急推开门,才四岁的小外甥坐在地上大哭,他的妈妈(我的表姐)一边在训斥他.一边在流泪;而他的爸爸则在旁边叹气。我扶起小外甥,从他母亲那里了解到,小外甥看到电视中的“王子饼干”广告就要买“王子饼干”,看到“小龙人奶糖”广告就要买“小龙人奶糖”,然后又是什么巧克力啦,等等;前几天看到“××牌儿童  相似文献   

17.
一天,母亲用小推车推着她4岁的儿子去公园游玩。当他们来到公园的滑梯前时,儿子舞动着小手对妈妈说: “妈妈,妈妈,我要滑滑梯。” 于是他们便停了下来。儿子欢天喜地地跑到了滑梯前。他爬呀,爬呀,可费了好大劲,却仍然未  相似文献   

18.
滕吉菊 《天风》2004,(1):22-23
第一次听到“圣诞节”是在爷爷讲的故事里:许多许多年前,伯利恒的马槽里诞生了圣子耶稣,圣诞老人会在每年的这一天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小时候,爷爷总会讲这样的故事哄我睡觉,他总会说:“你乖乖睡觉,圣诞节的时候就会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我从没见过圣诞老人,可是真的会收到礼物,于是,在儿时的记忆中,我十分的相信有那么一个身着红衣、胖乎乎的圣诞老人,他赶着驯鹿,拉着雪橇把礼物送到我的床  相似文献   

19.
正飞机离开地面的一瞬间,座位后面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欢呼,声音很大。飞机在上升,穿过云层时有些颠簸,每颠簸一下,都能听见身后的小孩“大呼小叫”。那个时候,我愿意用“大呼小叫”来形容他,尽管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我困得眼皮儿直打架,我实在不想忍受这个孩子一句句“太好玩了”的亢奋。落座前我听到孩子喊身边的一老一少“姥姥”和“妈妈”,想回过头提醒一下她们不要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  相似文献   

20.
你知道这样一句话吗?——“要想对方成为怎样的人,就评价他是怎样的人。”这句话是有心理学方面的依据的。还是让我们引用下述两个实例来说明有关现象吧。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温叙述说:一个大家都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被带到他那儿去治疗。这个孩子刚到那儿时,似乎很不高兴,一句话也不说。但他从孩子父亲不经意地说出的一句话中找到了病因。孩子父亲对他说:“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优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孩子。”于是,他努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