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书心得     
一 读文学的书籍使人生情;读哲学的书籍使人明理:读历史的书籍使人醒悟:读艺术的书籍使人高雅:读法律的书籍使人懂法守法;读伟人的书籍使人自立:读宗教的书籍使人修身养性:读教会的书籍使人懂得成圣。二 朋友不是书,他不能像书一样毫无所顾及地向你打开任何一页;书却是朋友,它能深入你的心灵,帮你铺设一条阳光大道。一本《圣经》,除了具备以上的功能外,更能使你读过之后不由自主地一心想活出基督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活动,许多人都会,但其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最常见的有盲读、死读和硬读.所谓盲读,就是对所读的书不加选择.盲目地读.世上的出版物林林总总,数不胜数.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选择那些我们最需要的,对我们最有帮助的书去读.英国作家罗斯金说:“我们不应当浪费生命去读那些没有价值的书.”我以为,一个人不想读什么书,比一个人读过什么书或想读什么书,常常更能体现其读书素养.在浩如烟海的书刊中,经常是鱼目混珠、  相似文献   

3.
逆向的思维     
白居易有一句话“长安居,大不易”,说明居住在大城市里物价昴贵,生活的不易;后人也有说:“居人间,大不易”,慨叹着人与人的往来酬对、进退拿捏、维护生存的不容易。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人间,离不开周遭人群。如何把这门“人间学”读通读透呢?以下有四点方法参考: 第一、穷途时禾忘初心:人生路上,我们有时会感到穷乏困顿,好象走到了末路穷途。好比有的人为了事业冲刺,到后来却觉得困难重重;有的人发奋读书,最后实在苦不堪言,读不下去;也有的人为了爱情结婚,遇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才感到现实生活的折磨。无论在那一种艰难困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不要忘记当初是怎么样发心的。例如你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人生为读     
人的一生,是读的一生。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从生读到死。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自然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一天也离不开读,一辈子也读不完。读人读天读地,走到哪儿读到哪儿,活到何时读到何时。只有不去读的,没有没啥读的;只有读不完的,没有能读尽的;只有读之有悟的,绝少读之无益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在一个聚会点参加聚会,聚会中由一位同工读讲圣经,但可惜有好几次将圣经中的字读错。如将:五旬节的“旬”读“句”,掳掠的“掠”读“京”,税吏的“吏”读“史”,污秽的“秽”读“岁”,“瑕疵”读成“假此”等等。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8)
正读圣经一般分为通读和精读,很多人只用通读的方法,而忽略了精读的方法,事实上,精读是读圣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什么是精读呢?就是细细地读、慢慢地读、反复地读,一步一个脚印地读。精读不仅要理解掌握全部内容,而且要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获得系统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大海中。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下落的飘飞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然继续读报。  相似文献   

8.
胡征和 《思维与智慧》2006,(5):M0003-M0003
一直喜欢听费翔的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一直喜欢看《思维与智慧》: 读你千“期”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相似文献   

9.
读《天风》上刊登的有关教会自养工作及如何关心传道人的生活问题等文章,深有感触。我想以我的处境和感受为处在“困苦中的约瑟们”说几句心里话。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4)
正读书是一个人生命的沉淀,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读书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我国古人以读书分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人视读书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的方式,于是有了这样的吟诵:"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有人视读书为高山流水觅知音,淡泊了名利,只为实现鸿鹄之志。细细想来,不以物喜又不以己悲的读书之人,岂能不忧国忧民忧天下?读书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烙印。现代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一个哲学家的心路历程读《高清海哲学文存》刘友红阳海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四三○○七二)进入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哲学发展尖锐地提出了“人”的问题。中国哲学对“人”的问题的反思,既是对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也是中国哲学家经历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高清...  相似文献   

12.
忠信 《天风》1997,(3):23-23
读《天风》上刊登的有关教会自养工作及如何关心传道人的生活问题等文章,深有感触。我想以我的处境和感受为处在“困苦中的约瑟们”说几句心里话。  相似文献   

13.
回文联,又称“倒顺联”、“卷帘对”,即上下联皆可倒读成文的对联,所谓“联成可倒读,倒读可成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相似文献   

14.
人如其读     
正"人如其读",是成功学鼻祖塞缪尔·斯迈尔斯,在成名作《自助》一书中,告诫世人的读书箴言。将"其所读"与"其人"等量齐观。意在解决怎么读,读什么的问题。怎么读?说到底,是对文化的态度。比如,对"圣贤"书,跪着读还是坐着读?跪着读,一概仰视"圣贤",将他们的话奉为圭臬。这样读,结果是读成只懂应声的腐儒;坐着读,一讲科学与平等,就会质疑。  相似文献   

15.
范爱侍 《天风》1996,(5):33-34
这里有三篇谈“忧患意识”的文章,值得一读。“忧患意识”的思想不仅见诸于圣经,也是中国古代哲人的著名论述。它提倡的是一种胸怀人群、居安思危、永不停滞的精神,让人更能认清自己和自己应有的职责。而相对于“忧患意识”的,是人的自满和享乐,昏庸和麻木。今天,我们需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6.
十年寒窗,杨杰好不容易挤进了高校的大门,可他一个学期没读完,就难以读下去了。与人交往时,他心里特别紧张,目光不敢看人,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走路也怀疑别人在看着他、议论他。后来,连有人坐在他旁边,心也会“怦怦”地跳,以致  相似文献   

17.
何杰 《天风》2009,(1):43-43
读经没捷径,只要沉着,爱慕多读,持之以恒,读之有法,有一天终会豁然而通,越读越有味。由始至终,这是圣灵藉圣道在人开放的心灵中牵引和启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测验有50个形容词,请从头到尾读两遍。读第一遍时,如果碰到的形容词适合自己的个性或形象,就在“我正是”栏的方格内画一个“×”。 读第二遍时,不要管你在前述栏内画了多少“×”,这次是在“我想要成为”栏画“○”,一路读下去,碰到自己将来想具备的形象特质形容词,就域个“○”。 当然,有些形容词在两栏中都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会,常听有人说"读不懂圣经",以此作为他们不再读圣经的理由。其实我发现,这种声音有很大的虚假性,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人缺乏读圣经的勤奋和勇气,却以圣经"难理解、读不懂"为借口而不去读。喜欢读书的人很多,但喜欢像圣经这类能释放道路、真理和生命之书的人则很少。  相似文献   

20.
碎思录     
张心阳,1959年生于桐城派的故乡.19岁投笔从戌,未入营房便跨出国境打了一仗,携功而返.之后别无选择,承先人遗风,走上爬格子行当.后从新闻学系毕业,但却不爱新闻,任着性子写些带刺而又不能露太多刺的文章.现在解放军报理论部做编辑.曾出版个人杂文专集《世风别语》.平时爱读书,读之有感就随手记下,虽然是鸡零狗碎之类.先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后人大都解释为,把书读好了,升了宫,说能讨个漂亮老婆.其实,“饱读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会气宇昂然、精神焕发,那才是真正的“颜如玉”.奸滑的人小处得便宜,老实的人大处得好处.倘若奸滑的人不仅小处得了便宜,而且大处也得了好处,那一定是“公道”出了毛病.一个人总是做着什么,这看上去脑子是清醒的.实际是,要做成功什么,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