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顿设计的救世主大教堂初次竣工(1883年)座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救世主大教堂是当代俄罗斯的圣地。“俄罗斯的心脏在救世主大教堂里”———俄罗斯中央电视台现今最为流行的广告词,突出强调了这座教堂在俄罗斯精神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目前正在进行的救世主大教堂重建工程牵动着亿万东正教徒的心。救世主大教堂在俄罗斯可谓命运坎坷,它的沉浮反映了俄国19—20世纪历史的沧桑变幻。自远古时期起,罗斯人就有这样的习俗:每当战争胜利后,总要建一座教堂,以报答上帝的厚爱。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习惯于把失败归咎于自己,把胜利归功于上帝。…  相似文献   

2.
东正教作为基督教的三大教会之一,在东欧等国家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宗教地位。在俄罗斯,几乎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虔诚的东正教信徒,东正教在俄罗斯的社会文化发展中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而教堂作为宗教的活动中心,是聚集教会发展和社会历史的关键性事物。本文主要针对俄罗斯东正教的教堂进行研究,探析其所隐藏的文化意义,解析东正教教堂在俄罗斯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一个富有童话色彩的国度,一个伟大战斗民族的国家,随处可见的神圣瑰丽的"洋葱头"教堂,让你感受到东正教赋予俄罗斯人民灵魂改造的崇高意义。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那些宏伟壮丽又五彩斑斓的东正教教堂是最吸引眼球的建筑物。东正教作为俄罗斯的国教,在俄罗斯民族独立和国家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而俄罗斯人民对东正教信仰的虔诚程度可以从俄罗斯到处可见的东正教教堂中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包括教徒和非教徒,对基督教三大派系究竟有什么区别,不是很清楚。各派系教徒只是对本派的教义、神学、经典、礼仪、节日、神职、教制、教历、教堂等有所了解,而对其他派系的详情就不甚了解。本文就基督教三大派系———东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之间的区别,作如下介绍:学过世界史的人都知道,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中心,罗马是天主教的中心,东正教是在帝国东部地区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形成的,由于帝国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民族等方面与西部不同,因而东正…  相似文献   

5.
<正>东正教圣像画独特的神学意义与信仰源泉,是用线条和色彩表达的神的启示和形体化的祈祷。对俄罗斯民族具有深远影响,是打开俄罗斯文化之门的"逻辑钥匙"。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体现了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核心思想。圣像画的基础是上帝化身学说,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加入了"写"的意味,即"书写"神圣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从罗马的圣天使古堡进入梵蒂冈圣彼得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建筑就是位于广场西面的圣彼得大教堂。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在教徒心中那就是上帝居住的房子。虽然现在的圣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纪的产物,但事实上圣彼得教堂在4世纪时就已经兴建了。它的历史几乎是与基督教的发展史同步  相似文献   

7.
1996年5月7日上午9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曼诺夫·亚历山大博士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作了题为“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关系”的学术报告。 他首先介绍了历史上东正教的几次改革,指出俄罗斯文化是一元文化,即东正教文化,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哪里有俄罗斯人,哪里就有东正教。目前俄罗斯即将举行大选,各派政治势力都在积极拉拢东正教会。东正教会对此感到非常为难,一方面教会不是在天空中生活,要与国家协调一致;一方面又不想成为政治家们利用的工具。在斯大林时代,东正教神甫们曾被剥夺公民权,成为社会边缘人,而现在俄国政界却把东正教会置于社会中心,各派都想利用它。鉴于上述情况,东正教会规定:限制教会神职人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个人可以参政、演讲,但不能代表教会。  相似文献   

8.
俄国曾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东正教是它的国教,现在又是它的第一大宗教,它拥有占国民总数一半左右的教徒,教会组织遍及全国89个行政主体。作为一种信仰和道德因素,东正教目前在俄罗斯社会稳定和宗教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复兴.俄罗斯东正教问题越来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戴桂菊)便是我国俄罗斯东正教研究领域的一部新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几次赴俄罗斯,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几乎随处可见、坚实牢固的石头建筑—一东正教教堂。有人说,东正教教堂是几百年来这片“西风可以自由吹入,东风可以随意袭来”的土地上“不变的看板”和“永久的名片”。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建筑继承拜占庭式风格又独具特色。从建筑外观看,一般呈多面体,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能看到较为完整的形状。尤为显著的是其葱头形穹顶揉进民问帐篷顶式样,显得更加浑圆饱满,而且色彩十分华丽夺目。穹顶数目均为奇数,小教堂常见一个或三个,大教堂多为五个或七个(俄语习惯用语中七喻意多)。每个穹顶…  相似文献   

10.
圣性是基督教学说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也是将神与人连接起来的重要概念。俄罗斯东正教对圣性的理解包含三重内涵:一是上帝固有属性的本体论内涵,二是全体基督徒的普遍性内涵,三是具体圣徒的个性化内涵。从圣性的第三重内涵出发,便形成了俄罗斯东正教丰富多样的圣徒类别,与此同时,在这些圣徒的身上又彰显出俄罗斯东正教圣性概念中所存在的遁世与入世之间,教权与政权之间,神秘主义与多元化修行实践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东正教的礼拜歌唱具有祈祷、交流和传达教义的功能,其歌词内容来自《圣经》和教会传统,歌唱特点为无乐器伴奏,方法有单声部的伴唱、对唱以及后来俄罗斯东正教会运用的多声部合唱等。俄罗斯东正教歌唱经历了符号歌调、基辅歌调、道路歌调、多声部合唱、作曲家作品等形式。教堂钟声在俄罗斯东正教生活中不仅是报时的工具,指示礼拜时间,而且能够表达快乐、痛苦与喜庆。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高崖东正教(东方正教)是基督教三大主要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一。东正教于1054年与罗马基督教公开分裂,而单独建立教会,自选教会最高首脑(牧首)及教会机构各级神职人员,在世界上有8个牧首区,9个独立教会,教徒约一亿,在世界...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以前的俄罗斯社会与基督教●张雅平历史是一面镜子。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俄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俄国的东正教在“科学无神论”的猛烈轰击下,受到很大约束。一夜之间,俄国社会发生了剧变。当今俄国,社会主义成了过去,俄国的基督教——东正教又重新活跃在社...  相似文献   

14.
教堂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的神圣空间,是基督宗教信徒举行宗教礼仪的场所和教徒聚众祈祷的地方。为了显示对上帝的至诚和对“天国”尽善尽美的追求,在漫长的历史上,耶稣基督的信徒们不惜在教堂上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欧洲中世纪不少教堂往往历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全市基督教市区各教堂,未发现教徒中有练“法轮功”的。全市基督教界坚决拥护中央关于处理“法轮功”及李洪志的一切措施,中央的决定是及时的、坚强有力的。 “法轮功”是一个非法组织,李洪志是一个剽窃者,他从这个宗教那里  相似文献   

16.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使徒保罗特别强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4:4,5)。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基督的教会不幸分为三大派别:公教会(即天主教)、正教会(东正教)和新教会(在中国旧称“耶稣教”,也称“基督教”)。一百年以来基督教中有  相似文献   

17.
在俄罗斯大地上散落着无数座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东正教堂,它们是千年以来俄罗斯人信仰的结晶。不论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乡村,只要是有俄罗斯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东正教堂。这些散发着迷人古韵的教堂是俄罗斯历史的缩影和见证,被称为“石头建筑的编年史”。它们的金顶红墙已经融入了俄罗斯的风景,与俄罗斯的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公元988年东正教成为国教后,在罗斯建起了最早的东正教堂。它们虽深受拜占廷建筑艺术的影响,然而却以独特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些教堂的顶部都饰以多个“洋葱头”形的圆顶,据俄国学者考证,989年在…  相似文献   

18.
苏喜乐 《天风》2018,(5):11-12
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内涵包括教堂建筑中国化在内的方方面面,过往人们总是以西方教堂的样式为教堂建筑的“样板”,其实,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丰富的建筑文化,基督教在某一处境中要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与当地文化融合,而这融合当然也包括基督教教堂建筑方面的融合。本期我们邀请几位同工讨论教堂建筑应有的中国元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9.
乐峰同志所著《东正教史》一书,已于1999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万字。该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东正教史的重要学术著作,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该书介绍了东正教的起源、形成以及它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发展状况;介绍了东正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它与天主教、基督新教的异同;论述了东正教的意识形态,如哲学、神学、伦理学和艺术等;较仔细地叙述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历史和现状;阐明了东正教同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历史上的政教合一关系,还涉及了近代以来东正教在中国的兴衰问题。作为东方文化之一的东正教…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从广播、书刊、校园、研究机关,尤其是网站,公开的,秘密的,到处能听到和看到为基督教喊好的活动,说它铺头盖脸、无缝不入也不过分。如果是在教会、教堂,在合法的聚会点,属于正当的传教布道,以及信仰者虔诚流露,这反映了我们国家文化丰富多彩和宗教多元化的现实,是人们社会精神生活自由与活跃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尊重,应该欢迎。但是,如果在整个社会舞台上,只能说基督教好,不许异议;以至用基督教和基督教的价值观指点我们的整个国家和国家的未来,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宗教信仰自由属于所有公民的权利,不是宗教或哪一个宗教的特权;至于中国是否需要由宗教或由哪一个宗教来“拯救”,也不是用谁家的“上帝”来垄断的。最近看到高旭东教授写的一本书《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有个副标题《兼评刘小枫以基督教对中国人的归化》,就是反对一味对基督教说好,更反对用基督教“拯救”中国,用上帝名义“归化”中国人的。高在其中说,他读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刘小枫著《拯救与逍遥》,“记起伏尔泰对卢梭说的话: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大的智慧想把我们变成野兽,读了阁下的书,我真想用四个脚来走路了”。当然,刘小枫主观上可能不是让我们用四个脚走路,只是请大家都去做个基督徒。所谓“信神!信神!信神!上帝耶和华及其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