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宗教思想整体的角度,考察了外来宗教思想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固有宗教思想的形成、展开和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宗教思想所发生的变化等问题.因篇幅关系,译文拟分三次刊出.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道教正式传入朝鲜半岛是从7世纪高句丽接受唐朝的道士与《道德经》及天尊像开始的。但道教与由中国传入的其他宗教不同,并没有以宗教的形式在朝鲜半岛落脚。尽管如此,道教传入朝鲜半岛以后,从各方面对韩国文化还是产生了诸多影响。考察韩国道教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韩国的道教并未能发展成为独立的宗教形态;二是韩国的道教以神仙思想为核心理念;三是韩国的道教以内丹修  相似文献   

3.
正佛教传入中国,可谓"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互鉴"。中外专家一般认为,在传入中国的几大宗教里,佛教不但堪称"宗教中国化的典型",且已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东晋高僧道安视为"佛教中国化的先驱",那么,他的弘法实践、思想贡献,尤其是佛经翻译与  相似文献   

4.
宗教文化的发展在一个国家内部涉及传承的问题,在国际间涉及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以上两个方面表现在当前中国的宗教文化发展中就是宗教文化如何中国化的问题。宗教文化要在新的地区传播,首先要解决政治合法、民众接纳两个问题。其次,当宗教文化传入新的地区时,要与该地区原有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思想体系、发展新的教团。宗教中国化就是宗教要与当前政治制度、社会价值观、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关于我国宗教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传入开始就拉开了本土化的序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已与中国社会和谐相融,各族穆斯林既是伊斯兰教的信仰者,又是爱国的国民,从思想和实践中都体现出爱国爱教的特点。当前,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自阿拉伯半岛产生并传入中国以后,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伴随着回族的形成,伊斯兰教的宗教思想逐渐适应于中国回族社会及各穆斯林少数民  相似文献   

7.
自佛法传入中国,她不但同中国本土的哲学、宗教等文化日益融合,与艺术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书法、音乐、绘画、文学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也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广州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东汉末年,道教自中原传入,广州成为道教南传重地;西晋时期,广州是佛教自海路传入中国的最早之地;唐朝初年,广州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之一;明清之际,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东航来华,也是以广州为前站。中外宗教在广州汇合、碰撞、交融,使广州成为海内外宗教文化交流的前沿地。  相似文献   

9.
<正>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进程。明末清初的伊儒会通,江南、云南等地受儒家文化熏陶较深的穆斯林学者留下了一批汉文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宗教思想中国化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而在西北地区,一些学者、经师将这些中国化的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纳入实践,并在后世部分穆斯林中形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 中国現有的宗教及其基本特点中国人民民主統一战线的組成,是包括了宗教界在內的。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在極偏僻的地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信奉原始宗教。从社会政治方面来考察,我国的宗教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 有悠久的历史:佛教早在汉代即传入我国,迄今巳近二千年;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創始于东汉,距今亦有1,800多年;伊斯兰教在唐朝(公元617—907年)就巳传入中国;天主教亦早在唐初即巳传入,至清中叶,信奉者始日益增多。两者至今均有一千余年。只有基督教传入中国較迟,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总的說来,我国宗教的存在是有其悠久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1.
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关系着各个宗教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走向,关系着各个宗教的相互和谐、相容共存,也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已经1300多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昔日的"伊斯兰教在中国"已经成为今日的"中国伊斯兰教"。当今时代,就中国伊斯兰教而言,只有继续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把握好政治、社会、文化三个维度,才能更好地保证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现代宗教学背景下的宗教概念传入中国,逐渐与中国本土宗教观念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既具备西方文化特质,又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中国化的宗教概念。中国近代宗教概念的形成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事件,而是中西方文明冲突的结果,是传统思想在现代语境中的挣扎和变革,是西方文明在传统环境中的妥协和调适,是传统中国社会接受西方观念制度的一个缩影。近代中国宗教观念的形成以儒教地位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变迁为切入点,最终落脚于对以中国佛教为主要样本的中国宗教形式的考察。特殊复杂的背景下形成的宗教概念具有超学术层面的价值取向,其形成对近现代儒释二教及其他中国传统宗教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在伊斯兰教传入前,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就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一起在各地流传。伊斯兰教传入中国首先是穆斯林商人们的功劳,隋唐时期,中国-阿拉伯地区的商务来往十分频繁,可以推测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与中医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已渐被中国古文明及人文习俗所接收,成为至今仍对中国民众思想、生活较有影响的一个宗教。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影响了传统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种宗教都会在其传入的地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各大宗教也是如此,经历了两种变化过程: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宗教在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过程,成为"中国宗教";而无论是外来宗教还是本土宗教的道教,都要经历"时代化"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求而发展变化。纵观我国各大宗教的发展历史,历代宗教界的有识之士总是以当时的  相似文献   

16.
佛教地狱思想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南北朝时期基本完善并趋于复杂化.佛教的地狱思想具有内容丰富、系统复杂、传播迅速、影响巨大等特点,对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道德观以及中国本土宗教、社会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正>王颂,北京大学学士、硕士,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从东亚汉语佛教圈的宏观视角出发,以中日两国佛教为对象,把握汉语佛教圈的共性与特性,专长于华严宗的历史与思想研究。出版有专著《宋代华严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月)、《日本佛教:自佛教传入至二十世纪》(《世界佛教通史》全集第九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18.
一、传教运动下的中国基督教历史上,从公元1世纪使徒多马的故事起,基督宗教与中国的接触就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有文献记载的基督宗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就基督新教而言,则是在19世纪初传入,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正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多种宗教在此地进行思想的融汇实乃世界一大奇观。东西方文明在此汇聚、接触、融合,构成了泉州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更是留下众多宗教艺术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宗教中国化的重要借鉴。景教,是基督宗教聂斯脱利派在唐代的称呼,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唐太宗时期曾盛极一时,有"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之景象。唐武宗时期,会昌灭佛,所有的宗教都受到牵连,景教几  相似文献   

20.
基督宗教在中国有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展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历史和独特意义。其长达1300多年的在华传播构成了基督宗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复杂图景。 就基督宗教四传中国的历史而言,在前两次传播过程中,作为西方基督宗教近代历史上宗教改革运动之产物的基督教(新教)尚不存在;而基督宗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则以天主教各修会为主,特别是耶稣会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但在基督宗教第三次入华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宗教改革运动后发展起来的基督教亦开始来华传教,在中国沿海各省留下痕迹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