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绪论—“阴阳学说”和它的拓展在中国古代典籍里,阴阳两个字合用的时候,实在是泛指一切事物的相反、对立的两个概念。正因为包括得太广泛,反而变得极抽象。说穿了本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你要是把白昼作阳的话,黑夜便是阴;刚强作阳的话,柔弱便是阴;吉利作阳的话,凶险  相似文献   

2.
坦率的讲,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从事教育工作的共产党员,我对于科学与迷信的本质区别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一切从想当然出发.鬼神之说自然不相信,但对一些诸如特异功能之类则并没有完全排斥.我想,和我有着同样思想的人并不少见,同事中赶在羊年之前生孩子的不在少数.刚接触<科学与无神论>杂志,我颇有些不以为然:科学与迷信,明摆着的事,有必要专门出一本杂志吗?看了几篇文章后,受到很大的震动."科学要尊重实践"、"科学是能够实践的"……这些并不陌生的话现在听来却如醍醐灌顶,原来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就在这里.带着浓厚的兴趣,我趁兴翻阅了一些相关的文章,终于对科学与迷信的本质区别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试论科学活动的德性本质一、科学活动的储德性。它是指主体通过科学活动积蓄生成德性所具有的潜能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主体通过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活动在求真和创新中实现的。求知活动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能通过对...  相似文献   

4.
试论科学活动的德性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与其他人类的活动一样,是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需要层次不断丰富,进而科学活动的范围与内容不断的扩展和深化。在现代社会里,科学活动已成为由基础研究、运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大类活动构成的庞大而具有内在联系的科学活动体系。因此,科学活动不仅对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人的完善具有深刻的影响。所谓科学活动的德性本质,本文特指科学活动对科学活动主体道德认知的启迪、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意志的磨炼,从而为人的品性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科学不端行为在实验科学的早期就已经出现.近几十年各种科学不端行为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科学开始显示出它的“病理学”的一面.回顾历史和现实中一些科学欺诈的案例,并对其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大量事实证明:科学不端行为是科学的一种本质特性,代表了科学的“黑暗面”.对科学不端行为从科学史学、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角度综合研究,才能达到对科学本质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现代文明的主要智力源泉,现代科技则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主动力,是现代文明最炫目的一部分。如果说现代文明已陷入深重危机(如全球性生态危机、核战争的潜在危险和现代生物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风险),那么这深重危机与现代科技的理念、方法和发展方向直接相关。反思现  相似文献   

7.
四、从热力学的物态方程谈到易卦的排比在《前言》里,提到笔者探讨易卦的动机,由于发现了热力学对物态的分析处理步骤,同易卦的排比方式,非常接近。可是西洋的热力学这门学问,出现于近世;中国的易卦却发源于古代。同以高度抽象著名,而出现的时间,相差竟有好几千年,不能不算是人类学术思想史上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8.
一、考察科学的另一种思路科学的本质是什么,这应该是而且确实也是科学哲学的一个主题。但是,从逻辑实证主义到证伪主义,再到历史主义,要想找出科学之为科学的本质,找出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件无法实现的事情,以至于在后现代科学哲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那里完全走进了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显然并不是洪水猛兽,但问题是科学真的就没有自身的本质吗?目前国内学界时不时地掀起关于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激烈争论,其实无论是反对“科学主义”的一方,还是反对“反科学主义”的一方,都已经事先把科学看成一种独特的东西。那么,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既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也是地球村民们为这种迅猛发展而大喜大悲的年代。查尔斯·斯诺于本世纪六十年代挑起的“两种文化”之争,拉开了人们在现代意义上重新审视科学文化的序幕。在随后的运动中,产生了两股不利于科学的潮流,其一是来自知识界的非理性主义和怀疑主义,其二是来自公众的反科学思潮。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严重,反科学的呼声空前高涨起来。但这一思潮亦有其先天木足之处,即它主要是以伦理诉求为主旨,因而对科学来说还只是一种“外在的”评价。但就在ZO世纪即将结束之际,美国职…  相似文献   

10.
“取象比类”认识本质的复杂科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取象比类”认识所引起的困惑及其本质等进行复杂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其实质是对多因素作用下的疾病整体变化——不同病理状态及其演变、防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它不同于现代医学的针对具体病因或组织器官的认识与把握防治。其优势与不足,只有在复杂科学的前提下才能有一个更准确、客观、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对"取象比类"认识所引起的困惑及其本质等进行复杂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其实质是对多因素作用下的疾病整体变化--不同病理状态及其演变、防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它不同于现代医学的针对具体病因或组织器官的认识与把握防治.其优势与不足,只有在复杂科学的前提下才能有一个更准确、客观、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保尔·邱奇兰德(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哥)哲学教授),一直注重于从经验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哲学问题,其近著《神经计算的展望》便是沿着这一思路探索的结果。在本书中,他指出,如果我们要解决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我们必须求助于正在兴起的关于心一脑的科学。脑和模拟大脑的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概念和资料,它们给科学哲学中零散的问题带来了预想不到的连  相似文献   

13.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标志。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就是科学战胜迷信、文明代替愚昧的过程。李洪志编造“法轮大法”,全面否定近现代科学成果,公然鼓吹神学和迷信,是对历史进步的反抗和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宗教和迷信是人类野蛮时代、蒙昧时代以及封建时代(特别是西方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根源在于当时人们无力认识自然的本质和身体的机能。以哥白尼发表于1543年的《天体运行论》为标志,自然科学象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太阳中心说”、“血液循环论”、“人体结构理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问题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的解释,其中有这样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本体论方面根本不同于一般唯物主义或旧唯物主义的哲学,一般唯物主义是抽象的物质本体论哲学,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物质本体论或者实践本体论哲学。(参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俞吾金《马克思物质现新探》一文和《新视野》1995年第4期杨耕《论实践的世界观意义》一文)对于这种观点,笔者在此陈述一点不同见解,仅供参考。自古以来,哲学上似乎有一个不变的规则,即哲学体系都要…  相似文献   

15.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现代科学是一种具有诸多方面的多元现象。构成它的认识复合体是极其多形的,并且属于不同的层次。现代科学是数学、自然科学、人文和技术这些分支的一种广泛结合,是那些分别作为理论的、经验的、形式的、意义的、基础的、应用的和其它类型知识的单位而起作用的高度专门化了的和复杂详细划分的“学科”和“跨学科”的一种广泛结合。同时,也有理由假定某种“单轴”,即现代科学的一种基本单位,它与研究策略的特征、表述和研究问题的风格、认识的产生和起作用的方式、展望  相似文献   

16.
引言道德哲学的本质本身在哲学上就极易引起争论,从这点上看,哲学的其他领域的本质则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哲学的一些其他分支,诸如科学哲学,涉及的是对专家们所做的假设进行界定和评价。科学家们提出并检验科学理论,而科学哲学家们则要问一问,“什么是科学理论?”“我们能确证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吗?”。哲学家们常常把证实的科学理论称作“一  相似文献   

17.
美的本质     
<正>人类文明走过了几万年的历史,有文字的历史也有了几千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将向哪里去?这样一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中国著名启蒙主义学者梁启超先生对历史的研究提出了质疑,他说我们过去的旧史学是"只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只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的空名之学"。因此,他提出史学革命,就是要"叙人类文明之进步"。如果我们要叙人类文明之进步,就必须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必须要上升到历史科学的高度。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审美的历程"使艺术在得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之后,人类文  相似文献   

18.
水的本质     
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很多村应与森林.最后来到了一片沙漠。  相似文献   

19.
行动的本质     
我们需要很好地理解我们关于行动(action)的概念。正是这个概念使我们在一种情况下把同一外表行为(behaviour,例如某人表现不安的动作)看作一个行动(act,如一种充满活力的舞蹈),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仅仅看作行为而不看作行动(比如那人在突发疾病或遭电击时的反应)。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概念,以便弄清楚怎样做出这种区分,及随之而来的非常重要的关于责任的评价问题。理解这个概念对于讨论自由意志和决定论之间的争论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事实上我们对行动概念的理解还远未达  相似文献   

20.
现象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顺福 《现代哲学》2007,45(4):80-86
物、现象是主体运用自己的先验感知模式整理纯粹本体的结果。它具有现实确定性、质量性、合理性、时间性、空间性、生灭性、特殊性、有用、有利等属性。拥有这些属性的现象是人类知识的对象。现象是相对的,因此它的这些属性也都是相对的。同时,存在不仅仅有生生不息的纯粹本体,而且它的必然伴随物即现象也是存在的真谛。现象与纯粹本体一起共同构成存在的事实本体。纯粹本体、现象的分与合即一三三一圆融构成了存在的综合本体。纯粹本体论、事实本体论和综合本体论构成了中国古代形而上学史上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