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女研究生是女性群体中高知识层次、高综合素质、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优秀群体,她们是中国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瞬息万变、学习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以及女性独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女性研究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不适的问题,如果调节不当会影响她们的健康成长。为此要求女性研究生积极自生自救,做出合情、合理的调适,同时也对高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独身女人都怪僻。”其实经过对她们心灵的探访,我发现一个女人之所以选择独身,自有她的道理,她们中有的人是经历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婚姻伤害,而有的人年龄虽大,心态还不太成熟,更有不少人是在为别人考虑后才作出的选择,确实令人感动。所以,有人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企业女职工的生活状况及其婚龄对减少角色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女职工的生活状况较好,她们减少角色的动机不强;②婚龄对她们的夫妻关系、独身倾向、离职倾向和家务事有相当显著的影响;③新婚期后是个婚姻危机期。  相似文献   

4.
陈衡哲早年为了反抗旧式家庭,发展自己的事业坚持独身主义,但陈衡哲遇到任鸿隽后,放弃独身,最终选择结婚。为人妻为人母的体验使陈衡哲对知识女性独身的思考更加理性和客观。她主张独身主义可作为例外,不可作为常态。知识女性为了捍守独立和献身事业选择独身,是妇女争取独立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也是觉醒女性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20年代女性作家以群体写作的方式关注着情爱题材。她们以爱情题材为切入口来反叛女性的压抑,这显示了作家们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以“精神恋爱”为模式的情爱小说创作则彰显了女性作家们女性意识的觉醒是表层的外在的,这也造成了其情爱小说创作反封建反传统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摄影技术设备的发展,女性有了一种表达自己情感、观念的新工具。当女性从被看的位置上鼓足勇气走到照相机的取景框前,女性的作品通过摄影审视着她们周围的世界和她们自己,映现出她们的成就、挫折、她们对社会问题的态度,以及她们为谋求与男性的平等而作的种种努力。摄影的发展为女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她们更好地寻找并发现自己独特的说话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往关于同性恋的研究大部分是以男同性恋者为研究对象,样本很少涉及女同性恋者,现有有关研究大多也将整个女同性恋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但实际上在女同性恋的生活中,有"T、P"(类似异性恋男-女结构)的普遍角色分工。"T"角色在社会公众的眼中更被看做异类,她们在衣着、躯体、性行为等方面不符合主流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在日常生活和社会评价体系中常常受挫。她们在同性恋中扮演了异性恋中"男性的角色"。通过调查研究作者认为儿时同辈群体、家庭教育、性经历以及同性恋亚文化群体是影响"T"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石小英 《法音》2019,(8):44-47
正源于古印度的佛教,经过传播和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信众日益增多,由此也产生了一大批女性群体尼僧。这些尼僧中有很多杰出名尼,她们不但深信佛法、游心经律、精勤苦修、禅律俱精,而且积极弘扬践行佛法、讲经说法、修寺造像、慈悲济世,有力地推动了佛教的发展,促进了僧俗关  相似文献   

9.
独身的思索     
独身的思索明惕独身痛苦吗?独身寂寞吗?独身影响健康吗?自古以来男婚女嫁是人之常情,男欢女喜是上至帝王下至乞丐的追求。多少英雄难过美人关,多少美女为失恋、相思而香销玉殒。性爱和死亡成为人类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一些“保健”理论应运而生,为人类的纵欲找出了...  相似文献   

10.
师范院校女研究生成就动机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社会其它群体相比,他们具有学历高、学术性强、年龄跨度大、社会互动少等特点,而女研究生更是特殊中的特殊。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范女研究生在学校中所占的比例也呈明显地上升趋势。女研究生成就动机制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她们抱负水平的高低、个人潜能的发挥程度,而且对整个女性群体的进步、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起间接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当前师范学校女研究生的成就动机状况、成因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成就动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纲常伦理的制约下,女性的活动空间被严重限制在家中甚至闺房中,当女性患病或生产必须要诊疗时,"不就男医"是尊礼守礼的必然结果。晚清中国被李鸿章誉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西方的制度、器物和文化冲击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在医疗方面,传统时代"不就男医,不就洋医"定例被打破,女性患者开始步入医院治疗,甚至生产。什么原因促使都市中的女性"去医院就洋医"呢?本文以清末杭州广济医院的女性患者及其医疗场景为例,讨论教会医院如何改变清末杭城女性的医疗选择问题。文章认为,杭城女患者群体大致可以划分为"年轻的母亲、女基督教患者、外科手术女患者、吞食鸦片或胭脂自杀的女性以及患恶疾的女性",她们之所以"跨出""去医院就洋医"这一步,是因为"宗教、女性、隐私、母性和手术"五大原因。由于她们处于"宛如己家"、"宛如闺房"和"宛如闺蜜"的医疗场景以及专业的护理和及时改进的医疗制度,令身处其间的女患者很难感受到其医疗选择中的"身体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米兰·昆德拉是法籍捷裔著名作家,他的笔下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笑忘录》也不例外,比如兹德娜、玛尔凯塔、卡莱尔的妈妈、拉斐尔夫人、塔米娜以及克里斯蒂娜等等.她们性格迥异,命运也不尽相同,但是她们的身上都承载着过去的影子,她们在无奈或苦楚的笑中遗忘,在遗忘中找寻失落的国家和自己,这些女性仿佛一个个缩影,共同构成了一幅最美的女性生存画卷.  相似文献   

13.
编写《神职人员独身守贞》一文,期望主内弟兄了解教会对神职人员独身的历史背景及要求,勉励自己,尊重教会的教导,守好洁德,尽好铎职,做一个称职、有圣德的神父。一、独身守贞的沿革1、圣经的依据神职人员独身守贞制的主要内容就是保持洁德(Puritas)和节德(Continentia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6,(3):70-82
廓清新中国女性构建国家认同的历史和特征,对于反思当下中国的国家认同理论和实践有着积极意义。兼具建设和保卫国家之责的女民兵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女性群体之一,其国家认同构建的具体实践极具代表性,女民兵宣传画则是观察和解释这种实践的重要文本。基于165幅女民兵宣传画的图像政治学分析,本文发现:在建国三十五年间频繁而高效的政治运动中,女民兵组织赋予了新中国女性多元的身份,形塑出雄化的身体,帮助她们理解国际环境。这三者分别侧重于构建她们对国家的空间形态(疆域特征、民族结构、领土和主权)、时间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实践形态(国家的主体能动性)的认同。在当下中国的国家认同构建中,合理使用各种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方式应该继续得到充分地重视。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魏德圣首次执导的电影《海角七号》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引起大家对台湾新的导演的关注,其中同一阶段的女性导演也凭借她们的优秀作品,进入关注的视野。"商业"与"艺术"的平衡,是这一时期的女性导演所面临的困惑,也决定着她们以后的发展方向。或许对于每位导演而言,她们都有各自的取舍,但这探寻的过程也正是她们个人风格的形成与体现。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种种压力:工作、情感、人际交往——其中当属情感压力最大。而在情感压力中,当属婚姻中的挫折最大,尤其是婚外恋问题中的情感困惑。笔者通过心理咨询中所接受的有关案例发现,前来咨询倾诉最多的往往是女性,她们或泣不成声,或忧怨哀伤,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无助和自卑。她们并不都是俗不可耐、面目可憎、素质低下的女性。相反她们中有很多往往具有娇好的容颜,稳定的收入,良好的文化素养。她们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可是在感情  相似文献   

17.
聪明女性与漂亮女性肯定不一样。有经验的男子汉大多有体会。与聪明的女性交往,可以从她们那采撷灵感,获取安慰,感受智慧,领略情趣。与漂亮女人相处,则未必有此种运气,她们因习惯了赞美便习惯性地“趾高气扬”,于是男人特累。与聪明女人交往,男人亮出的是自己的本色,并不断收获着同样本色的宽厚与温暖。与漂亮女人交往,男人则必须时时刻刻念叨“小心轻放”,于是久而久之,也就可怜兮兮地得了“神经衰弱”。聪明女人上了节课,便教会了男人如何挣钱。漂亮女人也上了节课,便使男人学会了花钱。与漂亮女人在一起,男人学会了欣赏时…  相似文献   

18.
家庭女佣是西方工业化时期劳动妇女人数最多的群体,也是最缺少社会关注的群体.她们从事着无休无止的长时间劳作,却忍受着中世纪的人身束缚,没有起码的人身自由.19世纪社会改革者未尝将目光投向她们,西方各国的工厂立法也将她们排除在外.因此,家庭女佣与工厂女工一样,承担了早期工业化的苦难,却更晚才享受到社会改革所带来的福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工笔山水、人物、花鸟等领域都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态势,被定义为"新工笔"。选取当代女性新工笔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徐华翎、罗寒蕾,以她们的女性题材作品为例探析她们的艺术语言,研究工笔人物画中"女性题材"绘画视角的多样性。以新的视野、技术、意境,在视角、构图、线条、设色等方面大胆创新,为年轻一辈的新工笔艺术家们提供了新颖的、可供选择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正>在21世纪的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百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不再是传统闭塞、地位低下、足不出户的裹脚群体,已经成为与男性平等的新时代"半边天"。中国女性社会价值的体现和提升,离不开曾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代先驱。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位因基督教信仰影响,积极投身妇女运动,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女性。她就是中华妇女节制会创立者和领导人刘王立明姊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