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元旦的到来,让无数人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然而,这一天却让42岁的女工程师陈某不堪回首。 在这一天,她亲眼看到了刚14岁的女儿在家里与男同学亲热的场面。她的心碎了,当时气得没头没脑把女儿打了一顿,  相似文献   

2.
女儿上初一后莫名其妙地拒绝和男同学交往。妻子批评她被我阻止了。我告诉妻子,孩子和他们没有矛盾,这样做可能缘于朦胧的异性意识。妻子不相信,我便说起了我那“荒诞”的青春期。十三岁和哥嫂闹分家我的哥哥是位中学教师,文质彬彬一副学者派头;我的嫂嫂贤淑温顺对我很好,我很喜欢她。在我的想象中他们没有什么龌龊的地方。想不到的是一个闷热的中午,我无意中发现他们赤裸裸地在床上翻滚。我感到呕恶欲吐,极度失望,恨不得砸开房门把他们赶走!从此,看到他们就想到那丑陋龌龊的中午,路上遇之绕道走,更无法忍受他们出现在家里。我对爸爸说:“我…  相似文献   

3.
翁溯利 《天风》2016,(1):36-37
正有一天,我在一家快餐店用午餐,对面座位上坐着一对母女。母亲为约五六岁的女儿点了蒸饺等四样小点心,服务员一端来点心,小女孩就大口地吃了起来。那位母亲则在一旁以手支颌,面带微笑注视着孩子,有如自己饱餐一顿般的满足。小女孩食量小,吃了一些后便把盘子推开,嚷着说不吃了。母亲倒了一杯水给女儿喝,然后以弃之可惜的神态把餐盘中的剩菜三口两口吃完了。  相似文献   

4.
爱的胸怀     
杨晓娟 《天风》2006,(3):33
夜静了,20岁的女儿说:"脚真凉,睡不着。"母亲伸手探进女儿的被窝,将女儿冰冷的双脚拉入自己温暖的怀中,手还掩着那赤凉的脚背。母亲的胸口是那么软、那么暖--  相似文献   

5.
最后的母爱     
母亲病了,而且很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儿子是N市农行副行长,不但工作业绩突出,还是个大孝子。自母亲得了病以后,她就常在儿子面前说,我已是70岁的人了,日子论天算,多活一天也没啥意思,就别花那闲钱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孩子需要阳光,我要努力给她一份完整的爱,弥补她心中的另一半感情的残缺。 那伤心欲绝的一幕我一辈子也难以忘怀。那是我和前妻办理了离婚手续后,前妻收拾衣物挎上包离开这个家的时候,7岁的女儿一手紧紧抱住她妈的腿,一手死死拽住行李包,死活不让走,哭喊刺破了血红色的夕阳。前妻最终挣脱女儿走了,女儿跪在地上哭了整整两个小时,“妈妈—妈妈—”的呼叫令人撕心裂肺。可以想见,父母的这场婚姻悲剧,给女儿幼小的心灵烙下了透彻肝胆的痛。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留言     
正在台湾,有一个60多岁的母亲,每天都给女儿打手机,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甜美活泼的声音,让母亲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没接手机,她仍会慈爱地回答:"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而事实上,这个手机的主人已在一年前因车祸去世。这句熟悉而亲切的留言,是母亲找到女儿的唯一方式。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随时开启一扇通向秘密花园的门。那里,盛开着有关  相似文献   

8.
远方有多远     
正远方有多远?一片畸形的黑影压在母亲身上,虽然这是正午。病痛折磨着母亲,可怖的癌症吞噬着她的肌肤,死神就在远方等她。无助的眼神,疲惫的身体,她怎么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自己三岁的女儿?曾经的爱恋,曾经的海誓山盟,在病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曾经想平淡过一生,相牵相守一生,化为天边的乌云,渐渐地,  相似文献   

9.
自信的太阳     
一个女孩,平素对自己的一切都显得马马虎虎,漫不经心;常常衣衫不整,丢三落四,甚至吊儿郎当,浮皮潦草,学习成绩很差。她的母亲为此也一筹莫展。一天,母亲把女儿带到一位心理学教授面前,诉说起女儿的情况,“她如今都17岁啦,还这么不懂事,这可叫我如何是好?”教授笑着说:“请允许我单独跟她谈一谈,好吗?也许我能了解她对自己和周围一切漠不关心的秘密所在。”母亲走了,教授仔细观察着女孩。这位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少女长得很美,但她的美却被邋遢的外表掩盖了。姑娘成熟了,而心理却很幼稚。教授跟  相似文献   

10.
心存感激     
翁溯利 《天风》2002,(1):61-61
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上公园游玩。一会儿后,大女儿一脸沮丧地跑来,向母亲抱怨“妈妈,这个鬼地方一点也不好玩,连花上都长刺!”然后,伸出被刺伤的手。稍顷。小女儿蹦蹦跳跳来到母亲面前,神采奕奕地说:“妈妈,这个地方真有意思,连刺上都长着花!”言毕,把身边的一朵玫瑰花指给母亲看。母亲抚着小女儿的头,对大女儿说“你要学你妹妹——能看到刺上的花,而不是只注目于花上的刺。记住:要学会感激!”要学会感激!多么简扼淳朴的一句话,却又多么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11.
昨天,我5岁的女儿摔了跤,裤子的膝盖处摔出来一个大洞,女儿哭着喊着不要那条裤子了。这时候,我的母亲走过来,把女儿的裤子拿了出去。不大功夫,她回来了,只见裤子上的大洞不见了,变成了“兔子吃胡萝卜”的图案。原来,母亲请人把一片装饰图案缝了上去,盖住了大洞,绿裤子上有一个白兔子吃红胡萝卜,看上去既漂亮又可爱,女儿高兴地跑到镜子前照啊照,还摸着那兔子跟它说话呢,我们全家人都跟着她开心。  相似文献   

12.
一口皮箱     
亲爱的朋友,如果我对您说,仅仅因为一口皮箱,许多年来我一直不敢正视母亲的那双眼睛,忍受着自己良心日复一日深深地自责,您也许一定不会相信。那么,就让我来告诉您这个关于一口皮箱的真实故事吧。17岁那年,我正在县城读高中,乡下的母亲来学校看我。她提了一口很精致的皮箱,箱里装满了我爱吃的东西。看着那精致的皮箱,我先是有些惊异,继而便明白是我的那封信起了作用。在那封信中,我一再要求母亲来的时候要收拾得体面一些,免得让同学笑话。想不到她还真将这当回事,可我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是不可能有那么一口皮箱的。母亲看出了我的疑惑,悄悄…  相似文献   

13.
母亲     
昨天,是母亲的生日。按习惯,我们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并且让她在蜡烛吹灭之前许个愿。母亲按儿女们的要求做了,她闭上眼睛,默默祈求,大家都很安静,也很快乐 吹火蜡烛,灯亮了,母亲也欣慰地笑了。可我却分明看到她眼里那晶莹闪烁却没有滴下的泪珠。作为女儿,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但母亲含泪的笑,却使我想到她坚强的一生…… 母亲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她3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也离开了她。从此母亲就只有投靠几个舅舅,开始了这家一天,那家一天的寄居生活。虽然住的部是亲戚家,但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失去了父母温柔的呵护疼爱,那是一种怎样的孤寂。听母亲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在别人家里,自己处处要留心别人的脸色,有什么愿望也  相似文献   

14.
该项研究揭示了4岁和6岁儿童在分别与同龄伙伴、实验者、教养员和母亲交往的情境下,识记、再现词汇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4岁儿童在教养员在场时熟记材料的成绩较好,在实验者在场时,成绩稍差,在母亲和伙伴在场时,成绩最差;6岁儿童除伙伴在场外,在同各种成人交往时,几乎都能同样地完成熟记任务。在整个实验中,4岁和6岁两个年龄组的女孩再现词汇的数量都比男孩多。研究存分别对4岁和6岁儿童在与不同对象交往时的自我表现进行了饶有兴趣的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翱有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地区的某个官员作妻子。王夫人非常疼爱女儿,常常要接她回来,每逢迎接女儿的时候,女婿总坚持不让回。他怨恨地对王翱的女儿说:“你父亲主管官吏的任免、考核与选拔,假如把我调到京都任职,那你就能够早晚陪侍母亲了,况且你父亲调动我就象摇落树叶那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硬是不肯帮这个忙呢?”王翱的女儿听了丈夫一番话觉得有些道理,就托人带话给母亲,请她设法劝父亲调丈夫进京。王夫人思来想去,寻得一个办法。 一天晚上,王夫人摆上酒菜,夫妇二人喝得高兴之际,王夫人突然放下酒杯,扑地一声跪倒在地。王翱大吃一惊,急忙扶起妻子,问道:“何故如此?”王夫人便将女儿之话告诉了王翱。王翱听了十分生气,拿起餐桌上的器具砸伤了王夫人,然后出门乘车到朝房住宿去了。十天以后他才回到自己家中。女婿始终没有调进京城。  相似文献   

16.
珍惜缘分     
正母亲老了,母亲真的老了。岁月已悄悄在母亲脸上刻下八十二岁的年轮,母亲那蹒跚的脚步、那黯淡的眼神、那唠叨的话语,表明母亲的确老了。母亲的老,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爱反锁屋门。我曾不止一次地去开母亲的屋门,却发现门是反锁的。母亲每听到有人拿钥匙开门,总是无助地问一声,谁呀?当确认是她的子女时,她才笨拙地起身缓慢地打开反锁着的门。我曾多次劝说母亲不要反锁屋门,因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  相似文献   

17.
透视异端     
贾日梅 《天风》2001,(11):26-27
我好长时间没有和我姐有灵里的交通了,直到去年才有时间回到老家——内蒙。第二天刚好是主日崇拜,于是我和母亲同去聚会。 听说是几个山西的弟兄姊妹在牧养,我进去后,见大约有30多个弟兄姊妹在聚会,其中有四、五个陌生人。其他的我都认识,只见他们无论男女都一律跪在地上放声大哭,特别是讲道的弟兄也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嘴里还不住地念叨着。这种场面给人一种不祥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正还记得结婚的前几夜。母亲去世得早,除了姐姐,有部分被子行头我自己打理。日子选在初春,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第二天就要出发,不知为何停电了,深夜我跪在地板上,缝着一床被子,听着北风在窗外呼呼刮过,内心的忐忑就像窗内明灭的烛火。思前想后,我几乎要哭出来。于是我给未来的先生,我终生要厮守的人打电话,电话一接通,我就哭了……那头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停电了,我在缝被子,他轻声沉稳地说,别怕。累了就别缝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思维与智慧》2006,(7):63-63
终遇知音一天下午,我正在同一位教授聊天,我那两岁的小女儿梅利莎蹒跚着走进了附近的一间教室。那儿正上数学课,令我惊奇的是,她竟在前排坐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2002年9月,杭州某著名高校中文系,一个来自浙西山区的新生在向一个比自己高一届女生求爱失败之后,不堪承受失去爱情的痛苦,从学校最高教学楼上跳下去,结束了自己年仅19岁的生命。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的心理怎么如此脆弱?我们来看一看那个自杀殉情学生的成长历程,可能会找到答案。 真情相助,滋生了懵懂爱情 高三那年,玉红(化名)的班上转来了一个男生。由于高三那紧张的学习氛围,起初,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个男生的存在。男生好像是害怕这样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总是默默无闻地干着自己的事情。有一天,细心的班长玉红,终于发现了男生那忧郁的眼神。直到这时,她才知道男生的名字——仇韵生。她后来才从他的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