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及时回忆任务,考察在第二语言条件下熟练双语者工作记忆中的词长效应。方法:采用E-Prime软件编程,3×3混合实验设计,被试为熟练民汉双语者。结果:词频为8和20条件下,被试对三字词的回忆成绩优于单字词,出现了反词长效应;词频为30条件下,单字词与三字词的回忆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讨论中用全词假说及双语整合层次模型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捷  周晓林 《心理学报》2001,34(3):23-27
采用图片命名方法考察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并进而分析语音计划的单位和序列性。选取能同时用单音节(如“羊”)和双音节(“山羊”)命名的图片作刺激材料,发现双音节命名明显慢于单音节命名,这种效应既表现在首音节型(如“花”与“花朵”),也表现在尾音节型(如“羊”与“山羊”)刺激材料上。研究结果支持语音编码从左到右、系列提取和双音节词的词音计划单位大于单音节词的观点。该文还对图片命名中的频率效应进行了事后分析。  相似文献   

3.
章玉祉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4,46(9):1232-1241
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命名和图片命名范式, 探讨在汉语言语产生中词长效应的产生机制, 考察概念激活、词条提取和语音编码对词长效应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表明, 词条提取过程并不影响在词汇命名中的词长效应, 支持多词素词整词通达表征的理论。实验3显示, 概念激活和语音编码共同影响在图片命名中的词长效应, 被试对长词的命名时间显著地长于对短词的命名时间, 对下属水平概念的词汇提取显著地慢于对基本水平概念的词汇提取。研究结果支持多词素词语音编码的序列性和基本水平类别优先习得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徐展  李毕琴 《心理学报》2009,41(9):802-811
工作记忆中的反词长效应(reverse word-length effect)指在对长词和短词混合的词表进行即时序列回忆时, 独立长词回忆成绩优于独立短词的现象。以汉字词语为材料通过3个实验探讨反词长效应的机制。实验1采用纯粹词表和长短词混合词表, 既得到纯粹词词长效应, 也得到独立词反词长效应。实验2削弱了长短词之间的词长差异, 结果独立词反词长效应消失, 且独立词回忆成绩优于纯粹词。实验3设计了视觉延迟条件, 得到与实验1类似的结果, 只是独立词反词长效应有所削弱。三个实验的结果并不一致, 无法用现有的语音回路理论或SIMPLE理论进行很好地解释, 理论的整合与创新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提出多重编码以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方式进行平行加工的观点进行更完整地解释。  相似文献   

5.
口吃者的言语计划缺陷——来自词长效应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口吃者与非口吃者在词长效应上的差异是口吃语音编码缺陷的一个重要的支持证据。本研究在综述词长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种解释提出了三点置疑,即词频、句法复杂性和发音长度也可能是造成词长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通过三个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一和实验三在口吃者和非口吃者之间都得到了稳定的词长效应差异,并且排除了词频和发音长度对于这种差异的影响;实验二在控制词长的条件下,发现口吃者对于句法复杂性是敏感的。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口吃在言语产出中的语音编码和句法编码中都存在缺陷。同时,本研究对于口吃治疗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回忆出一个词表的序列呈现顺序的正确率为指标考察汉语中的词长效应(Word-Length Effect)。实验材料为汉语中不同音节数目的词语。实验结果发现,在纯词表中,存在显著的词长效应。但是在混合词表中(包括长短词交替词表以及随机词表),词长效应会消失。研究结果支持词长效应的基于词表的解释,同时,项目的特异性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工作记忆中的语音回路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音回路是Baddeley和Hitch在1974年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中的一个成分。由于语音回路本身的特点,人们联想到它可能和阅读理解这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有关系。为此,一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各种研究范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到目前为止,已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支持语音回路对于阅读理解有作用,但也有少数研究不支持该观点。另外,对于语音回路影响阅读理解的机制问题,也存在着不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N-back范式,探讨熟练双语者与非熟练双语者之间工作记忆更新能力的差异,以验证双语优势效应是否存在于工作记忆更新任务中。方法:采用数字型2-back任务,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分别为被试间变量(熟练双语者与非熟练双语者)和被试内变量(低难度任务组和高难度任务组),因变量为2-back任务中目标刺激、非目标刺激、诱惑刺激和非诱惑刺激的准确率和反应时。结果:熟练双语者与非熟练双语者在低难度的2-back任务(一般的2-back任务)中,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准确率和反应时上没有差异;在高难度任务组(有冲突的2-back任务)中,熟练双语者在非目标刺激、诱惑刺激和非诱惑刺激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非熟练双语者。结论:工作记忆更新中的“双语优势效应”更容易体现在高执行功能需求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听障人群的工作记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障人群听觉通道受损,使用手语交流,提供了独特的切入点来探讨工作记忆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听障人群具备在功能上与正常人的语音环路平行的手语复述机制。通过发声训练,听障人群也可采用语音编码,即语音环路可被通达。听障人群具有与正常人相当的语言工作记忆资源,但是这种资源在具体使用时受视觉通道处理特性的限制。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互补理论,认为手语的使用增强了听障人群非语言的视空间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红 《心理科学》2004,27(3):620-623
本文报告一项针对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制约中国英语学习者第二语言语义提取效率的实验。实验考查了工作记忆广度中的个体差异是否抑制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单词语义信息的提取问题,还探索了工作记忆广度和第二语言词汇知识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以通用容量工作记忆模型为基础,采用运算广度的工作记忆测试,得出工作记忆广度对单词语义信息的提取没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结果。结果还显示工作记忆广度与第二语言词汇知识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The study addressed a previously neglected issue in the concept of working memory, namely whether or not rhythmical information is coded and maintained in a phonological loop. Thirty subjects engaged in a task which required them to reproduce the temporal sequence of rhyth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production of rhythm was dramatically reduced by a concurrent articulation, and that the deterioration of rhythm reproduction was larger than that obtained with a concurrent spatial task which would not diminish the activity of the phonological loop directly. An articulatory component of the working memory apparent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morizing rhythms. Furthermore, the sparse-dense rhythm (a pattern which started with sparse temporal structure and ended with a dense one) allowed better memorization than a dense-sparse pattern. The sources of the sparse-dense superiority effect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working memory for rhythmic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以Baddeley工作记忆模型为基础考察儿童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中央执行的发展及其与复杂广度的关系。225名6-9岁被试完成9个任务,分别测量听力广度及工作记忆三个子系统的功能。发现工作记忆各个子成分的功能在6-9岁期间发展速度不同;中央执行与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模板的联系随年龄增长加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中央执行和语音环路功能对儿童听力广度都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表明言语复杂广度任务既涉及中央执行功能也涉及语音环路的存贮功能。  相似文献   

13.
    
People can rehearse to-be-remembered locations either overtly, using eye movements, or covertly, using only shifts of spatial attention.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two strategies depends on environmental support for rehearsal. In Experiment 1, when environmental support (i.e., the array of possible locations) was present and participants could engage in overt rehearsal during retention intervals, longer intervals resulted in larger spans, whereas in Experiment 2, when support was present but participants could only engage in covert rehearsal, longer intervals resulted in smaller spans. When environmental support was absent, however, longer retention intervals resulted in smaller memory spans regardless of which rehearsal strategies were available. In Experiment 3, analyses of participants’ eye movements revealed that the presence of support increased participants’ fixations of to-be-remembered target locations more than fixations of non-targets, and that this wa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memory performance. Further, although the total time fixating targets increased, individual target fixations were actually briefer. Taken together, the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environmental support, overt rehearsal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overt rehearsal at maintaining to-be-remembered locations in working memory, and that having more time for overt rehearsal can actually increase visuospatial memory spans.  相似文献   

14.
15.
王斌  刘翔平  杨双  卢佳 《心理科学》2006,29(5):1266-1268
心算中语音复述和计算加工交替进行,其中任何一方面落后都会导致心算困难。使用视觉心算成绩和听觉心算成绩相减的范式,研究计算能力正常但心算水平落后的儿童的语音复述水平。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心算困难儿童呈现不同的困难模式,2、4年级心算困难儿童语音复述水平正常,但由于语音工作记忆容量的落后,导致缺少足够的注意资源进行计算加工。3年级心算困难儿童在语音工作记忆容量和语音复述上都存在落后,导致心算困难,呈现出双重困难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952-1961
非时间信息加工与时间加工的关系是复杂的, 存在双向干扰或单向干扰, 结果的不一致与任务所需的注意资源及工作记忆都有关。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在时间加工中起主要作用, 同时进行的非时间任务对中央执行功能的需求越多, 两种任务之间的干扰程度越大。语言环和视空间模板对时间加工的影响与非时间信息的类型有关。工作记忆作为一个整体以工作记忆容量为指标, 计时成绩也表现出与工作记忆容量有关的年龄、智力等方面的差异。时间加工和工作记忆在额叶、顶叶、基底神经节等皮质存在共同的神经机制。未来应该丰富工作记忆的研究内容, 结合时间加工的分段性探讨工作记忆影响时间加工的具体进程及神经机制, 并力求在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宣宾  刘振会  张爱青  孙晓凯 《心理学报》2011,43(9):993-1001
注意焦点转换是工作记忆中一项重要的执行功能。前人的研究提示视空间画板可能参与言语工作记忆中的注意转换。通过聋生和发音抑制方式探索语音回路子系统受损或受阻后, 视空间画板子系统完成注意转换任务的反应模式。采用“三计数”任务, 实验一比较了极重度耳聋学生和健听学生在工作记忆中的注意焦点转换效应。结果表明聋生与健听被试在不同记忆子项中转换的反应时间均长于不转换时间。但与健听被试相比, 聋生完成注意转换任务的正确率降低, 在转换和不转换之间的反应时差别减小, 且转换方向对反应时无影响, 转换方向和转换距离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下行转换时近转换快于远转换, 上行转换时近转换慢于远转换。实验二比较了发音抑制和无抑制条件下的注意转换效应, 发音抑制组在注意焦点转换中表现出与聋生组既类似又存在区别的反应模式。这些结果提示工作记忆的中枢执行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当语音回路功能受阻后, 注意转换仍能借助视空间画板子系统得以完成。与暂时性抑制相比, 语音回路功能长期受损后表现出一定的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