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的世界模式论、自然哲学以及关于人的学说进行批判,着重阐释了作为自然界规律总结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该思想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杜林并不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以及思维方式上的形而上学特质导致其学说处处为"创始者""上帝""终极真理"等留下了余地。从科学无神论的角度对《反杜林论》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唯物辩证法,进而深入透彻地分析当今社会的各种宗教现象。这样才能以无神论的宣传和研究引导大众舆论。  相似文献   

2.
《反杜林论》是在马克思完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并成为欧洲工人运动指导思想的情况下,恩格斯为回击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散布的错误思想、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维护党的思想统一、在马克思支持帮助下完成的宏篇巨著,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恩格斯通过批驳杜林在宗教问题上的谬论,以十分精练的语言全面准确地阐述了他和马克思在宗教问题上的理论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百科词条",对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新中国的宗教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入研究《反杜林论》中的宗教观,对深入学习、运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相比于对being问题的反思,学界对becoming的关注则较少,西方形而上学直到尼采和海德格尔才重新审视赫拉克利特的思想,试图通过追寻这位古希腊哲学家为形而上学重新谋求出路。分析比较赫拉克利特的"生成"思想与《易传》的"生生"思想可知,赫拉克利特的becoming思想仍然受制于巴门尼德being思想,而《易传》的"生生"思想所建构的天地人三才的思维模式以及它对于人自身的思考,是值得西方形而上学认真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无神论可分为四种形态,在人类历史上起过解放思想,塑造先进文化,提升人的精神诉求等的积极作用。但是,在社会历史领域却背离了唯物论,因而是不彻底的无神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标志着科学的、彻底的无神论的形成。根据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78年的《反杜林论》、1888年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可以概括为本文第三部分中所阐述的五个要点。为此,在理论上应分清一种学说形成的起点与学说体系内在层次之间关系的起点。历史上任何一个完整的理论,其学说可以划分为核心、基本理论、派生理论等几个层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就是辩证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批判古典经济学出发,剩余价值学说的逻辑起点是商品的两重性,然而核心是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形成与成熟受制于唯物史观的形成与成熟。本文详细叙述了这个过程,澄清了学术界的一些误读。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将空间的无限性与无界性当作同一概念,至今在某些权威性的哲学教科书中,仍将空间的无限性解释为“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就是无边界、无止境之意。正是由于将空间的无界性等同于无限性,造成了在学习和研究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一个不妥观点,即在批判杜林空间观时,不符杜林原意──如下文将进一步表明的,杜林的空间观是完全错误的,但杜林实际上主张空间“有限无界”,而我国哲学界则误认为杜林主张“在空间上有界限”①,进而又将空间的无界性与无限性、有界性与有限性等同。这种观点自从《<反杜林论>提要和…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五一研究员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4辑·2014)》,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出版。这部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文丛"之一,收录2014年全国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章37篇。特约文稿有3篇:朱维群:《"党员不能信教"原则不可动摇》、朱维群:《处理暴恐事件要从民族宗教问题中"脱敏"》、朱晓明:《加强对党员干部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其余34篇论文分为7个专栏:"纪念毛泽东关于《加强宗教问题的研究》的批示50周年""科学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科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斯特劳森《个体》一书中的"描述的形而上学"的分析,本文在揭示它与亚里士多德的以可感实体为基本存在者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内在一致性的同时,也揭示了这种在日常经验中复活形而上学的现代哲学企图的内在思想问题。文章联系培根的"四假象"和康德的"先验幻相"对这种经验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并由此论及分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上的共同特征,说明了当代分析哲学家经常诉诸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文本进行哲学史编纂的方法论根源。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是要对一段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进行摹仿",从这一定义出发,以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物理学》等哲学著作中所体现的目的论思想为基础,从"完整""行动""摹仿"这三个关键词入手,对《诗学》中的"摹仿"说进行新的解读。从而借助目的论的视角,纠正"摹仿"说的常见误读,加深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美学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论述了在思想理论战线建立唯物论和无神论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阐述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宣传无神论、批判有神论,帮助科学家掌握唯物辩证法,揭露各种形式的伪科学等),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御宗教神学和各种迷信思想对群众的精神诱惑和思想渗透、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流地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杜林论》未论述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关系,可从三个方面见出。一、恩格斯针对杜林绝对主义的真理观,只着力论述了真理的相对性问题,指出任何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人类永远不可能获得具有思维的至上性和无条件真理权的“永恒真理”,人的认识成果总具有相对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在其1929年的弗莱堡大学教授就职演说《什么是形而上学》中,对西方哲学-形而上学传统进行了批判和清理,讨论了"无聊""无""忧惧""整体"等概念,而我们在克尔凯郭尔著作中不难找到平行对应的内容——虽然海德格尔对其所受克尔凯郭尔影响的承认远逊于这种文本的对应。这一事实虽然遭到克尔凯郭尔研究界的诟病,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海德格尔的观点,即"伟大的思想家都思考着相同的东西"。这个"相同的东西"就是哲学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哲学问题之下,以相同或近似的概念和不同的哲学话语所进行的思想重构。这样一来,写作方式就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与之相应,我们的阅读方式也应与写作方式相一致,以避免错失哲学家在特定哲学叙事方式中所欲传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争论双方又从经典著作和其他哲学著作中引了若干引文。为了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又根据原著对有关引文进行了查对,并对某些词的译释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供给参加讨论的同志们参考。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杜林用世界统一原理来否定认识论中物质与意识的对立时写道:“如果我们要简单明了地说明他的思维过程,那它就是这样的:‘我从存在开始。所以我思维着存在。关于存在的思维,是统一的,可是,思维和存在应当互相一致,它们互相适合,‘互相吻合’。因之,在现实中存在也是统一的。因之,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一部影响广泛的历史文献。《论语》内部的逻辑主线就是"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原编《论语》从编纂形式来说,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主线,因此,《论语》有重新编纂的必要。对《论语》首篇首章应该予以重视并正确诠释。根据《论语》的内在逻辑来看,"学而时习之"之"学",就是指"修己"阶段的"学",即少年时期的"发蒙之学",而不能诠释为"学说"之"学"。《论语》中蕴含着若干现代思维与哲学的萌芽,值得认真发掘。当然《论语》作为历史文献,也表现了孔子思想的若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剑桥无神论指南》一书由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著名无神论者迈克尔·马丁(1932—)编著,该书分析批判了古典与当代的多种有神论证,阐明了无神论的历史、现状与基本观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被认为是研究无神论的入门之作。本文是《剑桥无神论指南》第一部分《背景》的第二篇。作者对无神论在现代历史与思想中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详尽论述,并深入分析了现代无神论所针对的上帝概念,以及现代无神论与有神论形态的关系。作者认为,现代无神论与现代性天然相关,命运相连。本文反映了当代西方无神论学者对无神论的一些看法与思考,对于我们了解当代西方无神论思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逻辑学》既不是单纯的思维工具,也不是哲学家神秘的观念游戏,而是西方哲学史上传之久远的"逻各斯"概念与"思有同一"思想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结晶。由于它是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核心,又涉及西方形而上学史上许多艰深的问题,因而颇不易把握,在研读时须遵循一定的路径。本文从《精神现象学》"绝对知识"章和《逻辑学》开篇的若干论述出发,探究《逻辑学》的起点;继而分别以"存在""反思"和"推论"三个范畴为切入点,通过对全书结构的梳理表明,该书在"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个层面上分别以越来越具有思辨性的三种不同方式,遵循了概念与事情本身两者同步进展的模式,尤其不可忽略"事情本身的自我展露"这条"暗线";最后简要讨论《逻辑学》与其他体系著作的关联问题,认为只有在充分尊重两类著作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双方良性的互镜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形而上学经历了对象性形而上学和主体性形而上学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形而上学奠基在无限性"本体"之上,陷入了以"无限性本体"统治现实生活的"有限性世界"的困境之中,针对这一问题,马克思采取了三种消解路径:消解传统形而上学"虚幻人"的观念,关照现实人的需要;立足于现实社会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预设的"理想性";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的认知方式,重建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马克思在消解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过程中构筑了社会形态的形而上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东西方哲学中均有现象学、本体论和形而上学这三种言说方式和思维向度:现象学是关于感性可见之物的学说、关于观念的被给予之物的学说、关于存在的无蔽的学说、关于在智的直觉中被把握的本体的学说;本体论是关于根本自在之物、倚于自身之物的学说,是关于万物存在的学说和关于历史存在的学说;形而上学则是对不显现的东西、在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东西的讨论和思考。这三种思想风格的差异都曾在海德格尔哲学中表露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斯·韦伯的理性思想和中国哲学"道德形而上学"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工具理性缺乏论"一度被广泛认同。如果我们跳出这种"刻板印象"的桎梏,从身体哲学和实用主义的角度考察,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周易》中实际上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工具理性思想。这种工具理性既体现在其兼具直觉式和实用式的"乾坤并建"的哲学思维方式上,也体现在其"利用安身"的实用主义方法论中,并最终推出了一种"道器互显"的"用具的形而上学"。《周易》的工具理性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工具理性的基本框架,为我们开显了一种植根于生活世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生存论智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无神论思想。唯物论、可知论为恽代英的无神论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石。旧中国封建迷信活动盛行的现状使恽代英萌发对无神论的深入思考,其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历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恽代英主要内涵包括分析宗教的基本问题,阐释宗教信仰自由的理念,厘清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的区别,评析有神论和科学发展的关系,提出对待宗教有神论的方式方法。恽代英无神论思想深化了人们对宗教的理论认知,遏制了有神论的滋生蔓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说。但其发展过程仍缺乏理论的一致性和融通性,看待基督教问题还不够理性和辩证。  相似文献   

20.
最近已获批准列入国家重点项目的《中国无神论史》一书的编写组,于1983年8月18日至28日在西宁市举行了工作会议,会议由该书主编牙含章同志主持,到会的有编写组成员21人。现将会议讨论的问题纪述如下。《中国无神论史》编写的指导思想与会同志一致赞成牙含章同志提出的编写指导思想,认为:《中国无神论史》是中国各民族的无神论思想发展史,是中国各民族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在详细地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深刻地揭示中国无神论思想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并对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