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正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相似文献   

2.
《道德信仰与自我超越》,这部专著是长领博士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和扩充的结果,也是他多年来科研的结晶之一。我与长领师生几年,他勤奋好学,扎扎实实地做学问,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相当的学术造诣,而且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正因为如此,他毅然选  相似文献   

3.
欣逢李奇同志八十华诞,我非常高兴。三十多年来,在伦理学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协助她处理中国伦理学会的一些具体工作期间,我深深感到,李奇同志不论在学术理论上,还是在个人品德上,都堪称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学习。 从事伦理学工作后,如何使做学问和做人统一起来,是我经常考虑的一  相似文献   

4.
任公继愈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作为学生和后辈学者,想到先生的学术造诣、做事为人,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悲痛。  相似文献   

5.
做学问首先得“安贫乐道”。如果做学问,又想升官发财,绝对做不好学问。必须使心先静下来,跟坐禅一样入定。我在龙门36年,龙门石窟远离城市,在山村,要洗澡得走30里。当年(1964年)龙门没有围墙,正式编制8人,加上编外共12人,是个副科级单位。一到星期六下班后,周围的人都回家了,办公室、图书馆、食堂钥匙都给了我。我才20多岁,不甘心这种寂寞,怎么办?我昼读古史,夜数繁星。我读佛经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日本出版的《大正藏》史传部三卷,我既看它,又当枕头。现已36年了,书皮也磨损坏了。所以做学问不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6.
兄弟     
我比二弟长三岁,我们都曾经拥有青春年少的容颜。小学、初中,我们都在一所学校里读书和生活,我是兄,他是弟;我相对高一些,他是小不点;我仿佛已经开窍,他懵懂顽皮;我的脸显出成熟的表情,他的脸似乎刚刚接触到阳光——后来,他过早辍学,羽翼还没有丰满,就被推到了巢外。而我,在象牙塔里继续安稳地生活了七八年,我的相貌的变化比二弟推迟了许多年。  相似文献   

7.
兄弟     
我比二弟长三岁,我们都曾经拥有青春年少的容颜。小学、初中,我们都在一所学校里读书和生活,我是兄,他是弟;我相对高一些,他是小不点;我仿佛已经开窍,他懵懂顽皮;我的脸显出成熟的表情,他的脸似乎刚刚接触到阳光——后来,他过早辍学,羽翼还没有丰满,就被推到了巢外。而我,在象牙塔里继续安稳地生活了七八年,我的相貌的变化比二弟推迟了许多年。  相似文献   

8.
<正>记得我是从1980年初开始研究美学的。回顾美学研究近三十年的历程,品尝了做学问的酸甜苦辣,真可谓感慨良多,一言难尽……1977年恢复高考,下乡的知识青年们欢呼雀跃。我当时正在重庆市綦江县永丰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4月13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悲伤的日子。当天上午刚过8点,就收到了北京大学校医院一位大夫的短信,告知我敬爱的导师仲跻昆先生已于凌晨4点多逝世。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在我的感觉中,他好像还在我们的身边,从未离去,因为他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眼前;因为读着他留下来的著作和翻译作品,仿佛他就在讲台上向我们娓娓道来,继续传道授业;因为受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位颇有几分成熟的女孩走进心理咨询室:"我是一名女教师,今年28岁,在感情问题上遇到了困扰,特意来向您请教。"落座后稍作沟通,她便开始了自己的故事,"我正在谈恋爱,算‘现在进行时'吧。他和我一样也是教师。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也算是同事。两年前他离了婚,小孩判给了女方。离婚后,他一直在追求我,我也比较喜欢他。我们的感情是双向的。可是,对我们的恋爱,家里特别是母亲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他离过婚,还有一  相似文献   

11.
被梁启超誉为清初五大师之一的朱之瑜 ,其独立人格是他实学思想的立足点 ,超然于当时的思想界。他在言行中从自己的自觉、统一的人格信念和人生理想出发 ,不为外在的“位”、“势”所动 ;在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上 ,不是消极地顺从社会权威 ,而是根据自己的人格信念和人生理想对当时的学术权威进行批判考察 ,做出自己的判断 ;他的一生是为抗清复明而奔波的一生 ,其独立人格还体现在执著的忧国忧民的民族精神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敬爱的罗国杰同志逝世,我感到非常悲痛。我与"罗老"的关系可以说是"义兼师友"。我们曾经是同学,年轻时就戏称他为"罗老",一者是年龄相差较大,他是稳重成熟的"调干",我却来自普通高中的生涩学生,年龄差一个甲子;二者是他永远端庄严肃,虽然谦虚和蔼,却从来不轻易开玩笑。几十年来,我受到过他的许多帮助,从他那里学习了很多,在内心里我始终把他当作自己尊敬的一位老师。罗老是我们伦理学界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楷模     
<正>在今天的中国学术界,一位老前辈在走了数年以后,大家还如此思念他,纪念他,没有第二个人。我想在中国21世纪初的学术界能够让学人无尽的思念的就是任先生。任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的宏富著述,更重要的、更值得我们薪火相传的是他崇高的人格和不朽的精神。我讲一个事情,任先生如何教会我要尊老敬贤,我从任先生身上看到,任先生是怎么样关心爱护培养后学。我举几个例子:任先生晚年,当  相似文献   

14.
成都列五中学坚持“先做人,后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的德育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做好三个层次的人:一是基础文明人,即有规则意识,尊重他人,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勇于奉献,敢于负责,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勤奋坚毅,乐观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一粒种子     
毛春英 《天风》1997,(9):33-34
耶稣告诉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今天我们属主的人都是他的子粒,然而在这许多子粒中有一粒他曾领我归于主的名下,那就是我的爸爸。 转眼两年过去了,可在这两年中我无时不想起他。  相似文献   

16.
与主连结     
魏悌香 《天风》2011,(4):51-51
主题经文: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神,我的救恩是从他而来。惟独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很动摇。(诗62:1-2)"等候"在圣经别处还有"绑在一起"的意思,因此透过等候,其实是让我们和神紧紧地绑在一起,他是我们力量的源头,是我们生命的供应,也是随时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一粒种子     
耶稣告诉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今天我们属主的人都是他的子粒,然而在这许多子粒中有一粒他曾领我归于主的名下,那就是我的爸爸。 转眼两年过去了,可在这两年中我无时不想起他,因为  相似文献   

18.
<正>接到电话,得知于光远同志驾鹤西去的噩耗。我热泪盈眶,不知如何表达我的哀思。国家失去了一位学识深厚、智慧充盈的反伪科学领军人。我又失去一位尊敬的前辈、一位亲近的师长。我与于光远同志在等级上距离比较大,他是高官,我曾经是一名小记者。但我们关系是亲密的、人格是平等的,故而我一直称他为于光远同志,即便在当面也如此。在反伪科学问题上,我们站在一条战线上,为了国家的科学发展、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让公众有更高的分辨能力,他领着我们不留情面地进行揭露和批评。  相似文献   

19.
人类处在罪的阴影之下,同时又摆脱不掉父亲的慈恩.在我们里面有一股力量,迫使我们去做我们不要做的,也迫使我们不去做我们知道该做的.这股力量的正确名称是罪.正像圣保罗所说的:"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罗7:15)他接下去说,是住在我们里面的罪使我们成为这样.<路加福音>第15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离弃上帝的道路的时候,我们不是处在上帝创造我们时愿意我们处在的地位.然而这不必成为自暴自弃的理由,浪子即使在为主人看管猪群的时候,也还是他父亲的儿子.耶稣对浪子具有很大的信心,说他"醒悟过来",说他又成为他自己.父亲对他的回归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等待着他的回归.我们不要把人生看为不变的.我们都在变化之中,我们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像一只死了的、僵硬的、钉在硬纸片上的蝴蝶标本.我们是一个来自过去、活在今天、展望未来的活的能努力的主体.浪子也好,我们每个人也好,都是在改变之中,我们都是上帝手中的半成品,这给予浪子和我们每人以希望.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12)
<正>问:我俩是多年前在教会慕道班认识的,经相恋不久成婚。婚后我们靠主力量各自分工、共同奋斗,而今,不到十年便拥有名车、豪宅,加一个漂亮的女儿。在人们的眼中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可是丈夫变了,他嫌我老,骂我笨,说我不会打扮,对家庭经济没贡献。一气之下,我与他分房而睡,每天不是冷战,便是吵架,有时我比他还凶。我曾多次想到离婚,但为了孩子又不忍心。我现在很少去教会,因为觉得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