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永怀的情思     
尊敬的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这一年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由于工作关系,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同朴老有过多次接触,深觉受益非浅。特别是一九九○年十月十九日至十一月五日,赵朴老来闽视察期间,我有幸参与陪同,多次亲聆他老人家的教诲,其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正值朴老逝世周年之际,特记下下列一组文字,以为永久的怀念。  相似文献   

2.
刀述仁 《法音》2001,(6):1-3
前不久我和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到赵朴老家乡──安徽省太湖县以植树造林的形式纪念他老人家逝世一周年。在赵朴老故宅附近的寺前镇“赵朴初生平陈列室”里,我看到一盘正在放映的录像,那上面记录着1990年9月底、10月初赵朴老重返故里的情景。当我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映现在屏幕上时,热泪便不由顺颊而落。我担心控制不住情感而失态,便离席退出播映室。这件事使我想起了1990年12月(朴老回故里的两个月后)赵朴老到云南时的一幕幕情景。赵朴老在云南的活动,我也请电视台录a了相。虽然我怕引起伤感而不敢播放,但往事却历历在目,难以…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赵朴初同志,因病于2000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听到这个消息,笔者深感痛惜:赵朴老生前两次到福建视察,福建省佛教协会顾问、地藏寺的方丈传常老法师都  相似文献   

4.
<正>过去由于工作的因缘,时常有机会见到赵朴老,当面聆听教诲。赵朴老的样子是那样的慈祥,在我心目中就是活菩萨。赵朴老弥留之际,我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转瞬间,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日月轮转,世事变迁,但对于赵朴老,我觉得他老人家音容宛在,德音未远。捧读他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我们敬爱的赵朴老去世周年有余。用赵朴老首创并提倡的“汉俳”体纪念他,以表达对他的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一 浩浩太湖水。 天地精华蕴英伟。 山川诞聪睿。 赵朴老的家乡是太湖县。或许,是这太湖的灵气,加上天地山川的精华,才诞生了他这样圣睿的人物? 二 奇途创佛社。 释义圆融兴国祚。 心燃情炽热。 1928年,21岁的赵朴老即在佛教团体任职,并担任“佛教净业社”的社长,从此开始,赵利、老能够走出一条把佛教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奇路,不能不说是他的大智慧。 三 抗战大旗卷。 掩军救民不畏险, …  相似文献   

6.
觉醒 《法音》2001,(6):33-34
星冷月寒,我国宗教界的一代伟人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一年的岁月,在无垠的宇宙中,虽然仅为一瞬间,但我却觉得这一年是那样的悠长。岁月无情,却没能抹去我们对朴老的深深怀念之情。6月2日,当载着朴老骨灰的舰艇将我们带到江海之交的吴淞口时,我的心绪实在无法平静──朴老的骨灰即将撒入汪洋浩瀚的大海之中。我的思绪在海面上飘荡:在此安息,朴老可以回眸他所深爱的母亲河长江,可以望见他生活、学习和工作了26年的浦江之畔,也可远眺他老人家时时牵挂的世界。我的耳际,萦绕着朴老的低语:“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  相似文献   

7.
11月9日,北京音乐厅举行了一场“净化之夜”佛教音乐会。赵朴初会长对于这场演出十分重视,特地从医院请假到剧场观看。观众发现赵朴老来了,都很高兴。在演出开始前、幕间休息中,总有人走到他边上祝愿朴老健康长寿。一直到演出结束,还有人来到车门旁表示他们的心意。这种祝愿我常常听到,当他们对朴老表示祝他长寿时,他总是回答:“为了佛教我一定争取多活几年。”这话使我想起了一件事。1947年太虚法师突然给当时只有四抬岁的赵朴老来了~个电话,请赵朴老去看他。见面时太虚大师给了他一本自己写的《人间佛教》的书,并说:“希望你…  相似文献   

8.
方立天 《法音》2010,(6):20-22
<正>2007年11月6日,我应邀参加"纪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赵朴老总揽全局、开拓创新的卓越品格》的发言,这是从赵朴老如何观察、认识和领导中国佛教的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9.
李贺敏 《法音》2000,(11):37-38
本刊讯 赵朴老生前与日本佛教界整整交往了近半个世纪,为促进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和缔结“黄金纽带”关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卓越贡献,赢得了日本佛教界人士的普遍尊敬。自今年5月21日赵朴老不幸逝世以来,日本佛教界各宗派和友好团体的负责人和生前友好,不仅拨冗来京出席赵朴老追悼法会和遗体送别仪式,而且日本天台宗、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简称“各山会”)、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简称“日宗恳”)、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等宗派和团体,纷纷举行追悼法会,深切缅怀赵朴老。 5月27日,即赵朴老逝世后不久,在被誉为日…  相似文献   

10.
宽忍 《法音》2001,(6):31-33
今年5月21日,是朴老西归一周年。本会编辑出版了《赵朴初居士纪念集》,本刊和《佛教文化》都编发了纪念专辑,薤露悲歌,同申哀悼。全国各地寺院亦同期启建回向法会,法鼓梵音,以寄芸芸佛子无限追思。这些都表明赵朴老在全国佛教徒和社会各界人士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人们对他老人家的深切怀念! 朴老是本刊的创办人。笔者由于从事编辑工作的殊胜因缘,亲承謦欬,时沐化雨春风,可谓得天独厚!在编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难以把握时,我们总是向他老人家请示。朴老尽管日理万机,却不顾耄耋高龄和多病之躯,总是迅速及…  相似文献   

11.
杨笑天 《法音》2001,(6):46-46
本刊讯 5月18日至20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佛教大学董事长水谷幸正先生及佛教大学校长中井真孝先生的代表稻冈誓纯副教授一行,专程来华参加中国佛教协会已故赵朴初会长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  5月19日上午,水谷幸正先生一行代表日本净土宗和佛教大学在广济寺大雄宝殿举行法会,为赵朴老念佛诵经回向,随后前往法源寺参加“纪念赵朴初会长逝世一周年图片展”开幕式。中午,水谷幸正先生代表日本净土宗和佛教大学设“怀念已故赵朴初居士素斋会”,朴老夫人陈邦织女士、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副秘书长倪强先生等出席。…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和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到赵朴老家乡──安徽省太湖县以植树造林的形式纪念他老人家逝世—周年。在赵朴老故宅附近的寺前镇“赵朴初生平陈列室”里,我看到一盘正在放映的录像,那上面记录着1990年9月底、10月初赵朴老重返故里的情景。当我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映在屏幕上时,我的热泪便不由得顺颊而落。我担心会控制不住情感而失态,便离席退出映播室。这件事使我想起了1990年12月(朴老回故里的两个月后)赵朴老到云南时的一幕幕情景。赵朴老在云南的活动,我也请电视台录了相。虽然我怕引起伤感而不敢播放,…  相似文献   

13.
君冈 《佛教文化》1994,(4):14-14
封二发表的赵朴老手书“司马光解禅偈”是他在医院里养病时写的。 这一次他自四月十六日入院至今已是两个多月了。虽然医生一直嘱咐他好好静养,实际上在医院里仍是忙个不停。不仅常要请假出院参加一些必要的活动,每天还要批阅种种文件,为各地通过种种关系求他题词的写字!  相似文献   

14.
金易明 《法音》2005,(6):21-26
赵朴初居士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佛教领袖,得到海内外佛教四众弟子的广泛尊敬。同时,作为当代中国最成功的社会活动家之一,赵朴老不仅在社会各界广交朋友,而且无论在建国前后,都与中国共产党及一切进步党派和民主人士保持着良好关系,这是赵朴老深厚的国学、佛学、书法、诗词等各方面文化修养和造诣所致,也是他身上所具备的非凡的、磁力般的人格魅力的感召。毛泽东主席曾赞誉赵朴老“懂辩证法”,周恩来总理曾誉赵朴老为“国宝”,即是明证。之所以要强调赵朴老的上述特征,旨在表明佛教界新一代领袖人物,不仅应该具备赵朴老那样的文化修养和人…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2,(7)
赵朴老在参观了白马寺各殿堂之后,来到休息室同青年比丘印忠进行了一番亲切的交谈。去年二月份,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白马寺时,曾与印忠师有番讲话。赵朴老关切地问起印忠:“你是什么地方人,今年多大了?”印忠答:“我是贵州人,今年24岁。”朴老很高兴:“哦!24岁,真年轻,可畏之年,你能从贵州那么老远的地方来到白马寺,希望你能为佛教作出一番事业。”赵朴老又问印忠:“你是不是去年碰上江总书记的,他问你为什么出家!”印忠答:“是的。”赵朴老接着说道:“我们佛教协会成立近四十年了,成立时就提出要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要在自己传统基础上发  相似文献   

16.
5月21日 ,我正在福建种德寺讲课 ,电波传来噩耗 :我们尊敬的佛教领袖赵朴老与世长辞了。种德寺的全体尼众和我一样 ,陷入悲痛之中 ,都为失去这位德高望重的会长而婉惜痛心。我与赵朴老有一份因缘 ,1998年 ,我受石家庄龙泉寺住持常开法师的委托 ,请赵朴老题写寺名。为限感谢朴老奉献墨宝 ,我托李家振先生将拙译《大史》带给朴老 ,以求教正。当李先生通知我去取墨宝时 ,令我惊喜的是有朴老写给我的亲笔信。当时朴老身患重病 ,正在住院治疗 ,为我写信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不只是我个人的殊荣 ,表现出朴老对佛学研究的高度重视 ,他老人…  相似文献   

17.
我和苏老接触不多。他长我二十七岁,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宿,初见时我自然比较拘谨。但他活泼的举止、康洒的言谈、豪放的性格,很快使我们亲近,这是缘份!和苏老直接联系是在199O年,那时我正在编《佛教嘉言书法集》。一日,赵朴老给我一张亲笔书写的字条:“上海有位苏渊雷先生,书法很好,可以请他写两条。”苏老是华东师大教授,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上海佛协副会长,又是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我很容易就与他联系,请他惠赐墨宝。他慨然允诺,一下子寄了五幅,使我又高兴又感动。过了几个月,赵朴老又给我写来了一张字条,内容…  相似文献   

18.
2000年6月17日上午 ,在北京启功先生的寓所 ,我们拜访了启功先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家 ,与赵朴初先生相识相知多年。以下是本次访问记录。何 :首先感谢启功先生接受《佛教文化》杂志的采访。天气很热 ,先生微恙在身 ,实在不忍心前来搅扰 ,赵朴老过世之后 ,他老人家在当代文化知识界的老朋友象启老您、季羡林先生诸位一定都有纪念的话要说 ,我们杂志的读者也很想了解赵朴老在文化学术方面的交往情况———所以 ,我今天来想请教启老了。启老 :本来还有最后一面机会和朴老见面的 ,我的新书出版了 ,一直想送朴老 ,请他指教…  相似文献   

19.
觉醒 《法音》2010,(6):23-25
<正>今年五月二十一日,是我们敬爱的赵朴初居士驾鹤西归十周年的日子。弹指挥间,十年过去了,但是,仿佛赵朴老的音容笑貌依旧,他的风采、睿智,以及富有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7,(4)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杨同祥副局长在中国佛教协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3月14日)尊敬的赵朴老、尊敬的帕巴拉副委员长、各位常务理事:今天,我有幸参加中国佛教协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很高兴。刚才,赵朴老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既讲到了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