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戏剧是人文主义戏剧,但其中又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文化内涵,它既体现在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在精神上。由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基督教文化之间具有继承性与连续性,更由于英国人文主义运动本身就是以宗教改革的面目出现的,所以英国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在精神上有一种割舍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当代许多哲学著作和教科书在讨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时,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原始资料发生兴趣,纷纷寻找古代文献,热衷于研究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时候,他们无疑也把眼光放到了希伯来文和犹太圣经上。事实上,从文艺复兴起,人们就逐渐认识到,“凡重视人与上帝的关系、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于自然界的优越性的态度,都是人文主义”。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中文版,第76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是一场以对古典文献进行…  相似文献   

3.
英国自然神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世界哲学》2004,2(5):86-93
一、自然神论的经验论基础 16世纪的欧洲虽然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而且文艺复兴运动也达到了最高峰,但是这两场运动的目的都只是要改变基督教的组织体制和行为方式,而不是要改变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精神实质;它们批判的矛头都是指向教会和神职人员,而不是指向基督教本身的.  相似文献   

4.
英国罗拉德派运动性质初探毛丽娅英国罗拉德派是中世纪西欧名目繁多的异端教派之一。关于罗拉德派运动的性质尚有争议,本文否定了罗拉德派运动是一场农民平民运动的观点。历时一个多世纪的罗拉德派运动是14世纪后期约翰·威克利夫宗教改革运动的继续,但在形式上更为激...  相似文献   

5.
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广为人知;宗教改革运动不仅是反抗罗马天主教会体系的行动,而且是一个属灵运动,唤醒敬虔的心灵和灵魂深处很多潜在  相似文献   

6.
16至18世纪,耶稣会士对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探险,成为最早科学认识美洲的欧洲人。耶稣会士是“天主教启蒙运动”或“耶稣会人文主义”运动的重要发起者和参与者,是殖民地元老级科学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和精神领袖。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伊比利亚美洲启蒙运动未经历欧洲式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体现出明显的宗教与科学二元融合特点。耶稣会伊比利亚美洲科学探险为欧洲殖民开拓了路线,奠定了殖民的知识基础和统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美洲原初的科学成就渐渐边缘化,欧洲科学文明借助美洲本土知识在美洲大陆形成具有美洲特色的科学文明。天主教亦借助科学在伊比利亚美洲发起了一场宗教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7.
从复古意识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守明 《学海》2007,21(6):231-234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透过复古意识可以看到,文艺复兴实质上是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其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而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其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8.
再洗礼运动在欧洲宗教改革中兴起,是宗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士兄弟会、胡特尔兄弟会、门诺会代表了宗教改革时期再洗礼运动的主流。它们确立了再洗礼运动的基本原则和宗旨:这就是依据《圣经》权威,仿效使徒时代的原始教会,建立一个由信而受洗的信徒组成的、遵从基督过圣洁生活的、与世俗世界相分离的真正的基督的教会。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们表达了建立一个更符合基督教宗旨的、更为公平的理想社会的要求,并在面对统治者残酷迫害和镇压的情况下,形成了反对使用武力和不抵抗的和平教义。这些原则和宗旨成为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再洗礼运动的宝贵遗产,始终为世界各地的再洗礼派所珍视和坚守。  相似文献   

9.
马丁·路德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文明史和路德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路德的学习、教职和改教生涯来看,他对人文主义学术基本上持积极和肯定的态度,人文主义学术对路德的圣经注释、改教发现以及教牧实践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不能过分地强调路德与人文主义之间的一致性,还必须注意到这种一致性是建立在深刻的分歧之上的。作为一位宗教改革家,人文主义对他来说更多的只具有工具性的意义。路德对待人文主义的态度、认识和立场,反映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海外消息     
《天风》2017,(8)
<正>世基联总干事指出普世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关联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CC)总干事奥拉夫·费斯克·维特博士(Rev,Dr Olav Fykse Tveit),2017年6月18日在瑞士教会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活动中致辞。他围绕"上帝的国在乎公义、和平及圣灵中的喜乐"(参罗14 17),指出宗教改革的核心是重新发现基督福音是爱与恩典的福音,揭示福音是拯救世人的福音。而今天教会的普世运动正是爱与恩典的运动,将教会从过去的偏见中  相似文献   

11.
柳松 《天风》2017,(8):44-45
16世纪,德国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546年)所发起的宗教改革,带来了一场消除当时天主教内部赘疣的变革,一场神学理论和宗教实践上的变革。而对于路德这位伟大人物影响最大的,也是引发其进行宗教改革的源头,乃是圣经。马丁·路德曾起誓忠于圣经,终生捍卫圣经真理。中世纪,一般人很少接触圣经,通常只在弥撒中听神父用拉丁文诵读几段经课。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兴起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社会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推动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除此之外,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还从基本教义、教会责权以及教俗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党和政府正确认识和善于对待宗教的同时,也需要宗教界进行自身的调整和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宗教改革具有渐进性、群众性、自主性、有序性和目的性的特点,可以健康平稳地进行。但宗教改革仍是一个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在维登堡大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打响了宗教改革的第一炮。以此为节点,今年(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各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教宗方济各也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新教的纪念活动。不仅基督教认为宗教改革意义重大,普通学者也认同这一主张,天主教也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触动了天主教的反省,倒逼了天主教内部改革。无论从哪一角度看,宗教改革运动都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改革运动之  相似文献   

15.
谈起“改革”这个题目,大概没有什么人会反对,因为在这个改革的时期和转型的社会,改革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没有人会对此持异议的。但是具体到宗教改革,这毕竟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与世俗的社会改革、经济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等等是不大相同的,而且还有一些更大难度,而这个难度又是由宗教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牵涉到传统、文化、思想、观念……,所以真正一谈起宗教改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与接受。宗教是什么?宗教就是上层建筑,宗教就是意识形态,宗教就是社会实体,宗教就是传统文化……,总之,宗教就是长期社会…  相似文献   

16.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茨文利主义是另一种以国家教会形式出现的新教教派。茨文利主义因瑞士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布道师、神学家和爱国主义政治家茨文利而得名。茨文利主义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路德的工作,但和路德主义又有着显著的差别,因而引起福音运动中的分歧。茨文利发动了瑞士的宗教改革,成为加尔文以日内瓦为中心的教改运动的先声。他是十六世纪瑞士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团结的瑞士,且以军事行动捍卫自己的事业。茨文利的宗教信条为瑞士富裕城市的资产阶级新偏爱。一.茨文利在苏黎世的宗教改革乌尔利希·茨文利(1484——1531) 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不是神学家。虽然他主要学习古典  相似文献   

17.
赵鑫 《天风》2014,(2):46-47
伊拉斯谟:哲学家、神学家(约1466—1536)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马丁·路德通信,批评路德。他知识渊博,忠于教育事业,一生始终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但忽视自然科学。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1466-1536),中世纪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神学家,北欧的人文主义者,对日耳曼、瑞士、英格兰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出生于鹿特丹,少年时父母双亡,16岁被监护人送往共同生活兄弟会所办的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18.
(一)近日拜读了张永庆同志的《改革为了适应,适应必须改革——浅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宗教改革》1一文(以下简称《宗教改革》),文中仅“宗教改革”及有关宗教方面的“改革”出现了近50次之多。对其他宗教,笔者不甚了了,但就基督教而言,“宗教改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使用的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即指16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宗教改革运动(theReforma-tion),由是产生了脱离天主教教会的新教教会(即中国所称的基督教)。此后,基督教内部虽然有过种种探索或突破,变革或更新,但均不再被称为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在中央19号文件2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界对马丁·路德的研究综述李长林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结束了天主教对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他提出的宗教改革学说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教会改革,而且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路德成为了震撼欧洲、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德国诸侯领地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宗教改革时期的发展.诸侯领地国家和德国宗教改革是15、16世纪在德国出现的两种平行发展的运动,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但不构成因果关系.宗教改革运动对扫除领地国家发展的障碍起了很大作用.诸侯领地国家,作为对领主附庸采邑制度的取代,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遏制了地方贵族的任意妄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领地国家还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不能直接把它们称之为近代早期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