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反堕胎运动中的暴力活动日益加剧在美国,反堕胎运动一其目的是基于保护生命─已经要了两个医生的生命并威胁着每一个实行堕胎的医生的生命与生活。“每一位实施堕舱的医生在战争区中工作”,鲍尔特堕胎诊所主任沃伦·赫恩医生(WarrenM。Hern,MD,MP...  相似文献   

2.
姜玉敏  丁学尧 《天风》1995,(3):16-16
山东潍坊市寒亭区高里镇毗邻寿光县,此地远离市县级医院,许多农村病人不能随时就医以解除疾病缠绕之苦。面对这种情况,高里教会经过祷告,决定要做些讨神喜悦、使人受益的事。于是,他们组织医务人员于1992年5月24日成立了高里教会诊所,这也是继1985年成立的临朐教会诊所之后的第二个乡村教会诊所。 初建的诊所经过两年来的发展,除有内科、妇科和牙科这几个科室外,还设有化验室。  相似文献   

3.
陈子华 《天风》2001,(8):17
芜湖市基督教爱国诊所是芜湖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创办的一所综合性门诊部。15年来,诊所始终把真心献给事业,爱心献给病人,诚心献给群众,信心留给自己,先后医治患者近10万人,赢得了广大民众的称赞,受到社会的关注。 爱国诊所在创办初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中  相似文献   

4.
赫斯特豪斯提出,堕胎关系着对内在值得的生活的理解,成为母亲是一种内在的善,是兴旺繁荣的好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妇女选择堕胎一般而言反映了她们缺乏有价值的道德品质。赫斯特豪斯帮助我们理解在堕胎中牺牲的善以及父母身份在一个真正完满的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她注重具体情境的分析,反对以普遍抽象的原则指导堕胎。但是,赫斯特豪斯对堕胎的伦理正当性的论证并没有令人信服地认为,德性伦理可以成功地转换堕胎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彼得·辛格是澳大利亚和美国著名的生命伦理学家.在《实践伦理学》一书中,彼得·辛格在平等原则和功利原则的理论框架下,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堕胎问题的伦理主张.彼得·辛格支持堕胎的理由与观点给当代中国堕胎自由的社会环境以及计划生育国策提供了伦理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堕胎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见于史书记载的堕胎行为从汉代就开始了,并且形成三种堕胎技术。唐宋以后,由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堕胎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普遍化倾向,导致堕胎的公开化和职业化。但由于传统重生育、反堕胎观念的存在,堕胎技术一直受到歧视,得不到完善,人们为此付出了长期的血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间不一样的诊所。一年多来,它为广州市与周边地区的特困、低保人群免费看病1万多人次,直接受惠群众1千多人。在看病难、看病贵日益突出的今天,它的出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诊所,但又不仅仅是诊所,它是一个培养爱心、凝聚爱心、传播爱心、提升爱心的地方。作为诊所,它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但作为爱心策源地,它所激发和凝聚的爱心又是无限的。在广州这个日益现代化的都市,也许正是这间小小诊所里释放出来的光亮,点燃了许多无助患者的希望。它来自于佛教,却属于整个社会。它,就是成立于2004年12月28日的广东省佛教协会慈善中医诊所。2006年2月16日,本刊记者前往广州,对这家慈善诊所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只有以胎儿自身利益之故为基础的考量才能赋予胎儿以道德地位。然而,通过考察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观念可以看到,胎儿不具有这样的道德地位。通过考察近现代的堕胎统计数据和人口法令流变可以看到,胎儿的生命权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道德认知。基于对"中国当代生命观的访谈问卷"的梳理可以看到,多数受访者对堕胎问题的道德认识存在着矛盾心理,并受到了政策性因素的阻碍。这些都意味着,胎儿的道德地位在当代中国社会仍未得到认真的道德对待与考量。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近一两年来原教旨主义抬头倾向日趋严重,舆论界正为之哗然。所谓原教旨主义,是指一种强调圣经原意的思潮。在美国,这种思潮兴起于本世纪初。它与美国现代流行的宗教观念的区别在于:它不仅在信仰和道德观方面绝对崇尚圣经,而且认为圣经上所记载的全是绝对无误的历史记录。因而它对近代基督教的各种教规教义均持反对抵触态度。到了五十年代,这种思潮便逐渐趋于低落。那么近年来这种思潮为什么又重新抬头,以至于美国各种报刊杂志对于它的宣传评论之多使美国人都为之震惊呢?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社会学家内森·格莱泽的分析,他认为其原因在于:第一,是由于美国最高法院在一九七三年对各州管制堕胎的准则作  相似文献   

10.
南京建邺回民医院自1988年建院以来,热情为回族穆斯林服务,前不久,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南京市有七万多回族穆斯林,而建邺区又是全市回民集中居住区。为尊重回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方便广大回民看病就诊,早在1954年,南京市就建立了回民诊所。“文革”期间改为街道卫生院,1988年7月正式改名为“南京建邺回民医院”。这是全省建立较早的一所回民医院。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九日,连云港本堂神父阎维道,圣名伯尔纳多,在家乡河北省广平县安息主怀,终年七十二岁。阎维道神父,1938年入河北省景县总修院修道,1944年晋铎,后被派到河北省威县天主堂任副本堂,并开设眼科诊所,为群众治病。1950年任连云港天主堂本堂神父兼任医院医生。  相似文献   

12.
周修生  李彬 《天风》1996,(9):7-7
睢宁县基督教堂座落在徐洪河南岸稀疏的杂树林中。这所不怎么起眼的教堂近年来却不断吸引当地人们的关心,教会事工丰富多采,蒙恩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教会建立了一个信德诊所。信德诊所共有7名工作人员,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在牧师和院长李培文带领下,为众人“医治病体,拯救灵魂,传播福音”。 1996年2月中旬的一个主日,李培文院长在去乡下讲道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计划生育是当今世界,特别是人口大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一直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计划生育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中国穆斯林面对着许多机遇,也负有很多责任,应从各个方面予以配合,其中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应重视。那么,伊斯兰教对于有关堕胎的规定是怎样的,本文就此问题,根据穆斯林学者们对于堕胎的认识与主张予以浅识。 一 各家教法学派对堕胎的基本原则和态度 1,哈奈斐教法学派①。他们主张,在四个月之前的胎儿,即使女方未经丈夫的允许,也是可以自作…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平泉县沙坨子乡沙坨子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只有二十华里,现已成为一个繁华的集镇。在这里,有平泉县精神病防治院,有乡政府医院,但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这里还有一个不到十几平方米的小诊所——沙坨子村诊所。有人可能要说,在两所大医院的旁边开个小诊所,不是“歇荫凉”了吗?事实恰恰相反,这个不起眼的小诊所门庭若市,前来就诊的人整日络绎不绝。在这个诊所里,既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高级的病床,然而,前来就诊的人都会体会到:这里充满着爱。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末是美国生物医学新科技发展并展现于公众的新时代,卡拉汉教授主要研究了堕胎和人口问题.他用两年时间写完了《堕胎》一书.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在纽约医学图书馆劲读,还参加了一些由科学家组织的以基因和生物医学前沿发展为主题的会议,屡屡听到会议呼吁需要某些人有组织地研究相关伦理问题.机智敏感的他越来越明确以生命和医学科技为核心的应用伦理研究是医学职业和公共利益的要求,而且,这种研究是新时代的召唤和机遇.他决定不做一个只研究书卷理论的哲学家,而把自己的研究集中于生命科学发展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研究领域.1968年,创建自己的研究基地的意向形成并开始寻找时机.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其医学内容包含了中医学、少数民族医学和巫医。清代初期由于战争和封禁政策的影响,黑龙江医学十分落后,缺少专门的医生,而萨满跳神和叫魂的巫术十分盛行,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清代前期向黑龙江地区遣放犯人戍边垦荒,尤以宁古塔和卜奎的流人为多。这些流人为黑龙江带来了中医学,带动了黑龙江中医学的发展,使医学渐渐从医巫混淆的状态中走出来。19世纪末,黑龙江省开始出现教会医院,陆续兴办西医院和诊所。在伍连德防治肺鼠疫成功之后,西医在黑龙江省立稳了根基,并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  相似文献   

17.
康先生信箱     
我是一名都市白领。正常工作之余,常感到活动效率低下,腰酸背疼,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近半年来,又常常失眠。到医院检查,没发现什么异常。请问康先生,我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李凌云 《天风》2008,(2):42-42
原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业务院长、内科主任、传染科主任、高级职称医师唐世忠,退休以后多家医院出高薪邀请他去。由于需要照顾久病的妻子和两个小孙女,没有接受高薪聘请,后来却成为"融水县基督教爱心诊所"的一名医生。2005年刚过完春节。一天,我与唐医生路过融水县教堂时,感觉到教堂的上空有一个很亲切的慈音在召唤,我们在那伟大的声音引导下走进了教堂。教  相似文献   

19.
近代四川教会医院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2-1949年间,西方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先后在四川共创办医院40余所,并创办了约20所护士学校和大量诊所。这些教会医院对近代西医知识、技术在四川的传播和四川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位于旧南通市西北隅、端平桥畔,一座两层楼房的“基督医院”建于清宣统一年(1909年),由当时上海的基督教区派遣来南通的美籍传教士鲍罗德医师监建。起初名为“纪念医院”,1912年重建后,正式命名“南通州基督医院”。该院的业务与设备在当时苏北地区均属上乘。预感战祸随时加身的基督医院的医护人员,在院长海格门和夫人去庐山休假时自发地组织起十多人的救护队,并集中突击进行救护训练。每日以鸣锣为号,像战士般地进行实战演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