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门宗是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禅宗宗派之一,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影响自不待言.然而,既有北宋云门宗禅师数量的研究结果仍有待精确.本文通过《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传法正宗记》和《续传灯录》以及一些相关的寺记、塔铭、行状搜罗、辨识,得到北宋时期云门宗禅师有1180人之谱.这个数据将成为复原北宋云门僧团传法全貌的一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的点校本<胡宏集>,系将<知言>和<五峰集>汇编为一书,亦收入朱熹<知言疑义>,宋代至清代关于<知言>和<五峰集>的诸家序跋,及胡宏的传记资料等,作为全书附录,颇便研究者使用.点校者做出了较深入细致的标点和校勘,对于研究胡宏及宋代思想有直接帮助,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点校当中,亦出现不少失误,有必要辨正.这里,为醒目起见,先列书名或篇名,次标明页码及原文,再作辨正.对于所引述的点校本原文,凡点校准确的人名、地名等,不再标出专名号.文中未尽及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帛书《要》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王堆帛书<周易>后面抄录的<易传>中,有一篇题为<要>的古代文献,原文起首处残损较多,其余部分保存完好,文末记录统计数字,全文共1648字.  相似文献   

4.
宋代君臣讲<易>、臣民进呈<易>之风盛行,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得到封赏的人比比皆是.宋代君臣注重<易>理,并借此评论、讽谏时政,具有学以致用的意义.这种情况对宋代易学的繁荣与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宁波七塔禅寺自清代光绪年间由慈运长老住持以来,香火日盛,梵刹日新,龙象辈出,法流远播,成为浙东地区与天童寺、阿育王寺齐名的四大丛林之一。慈老圆寂后,其后继者传灯续焰,弘扬正法,四方禅僧云集七塔禅寺,参禅学道,使慈老所传临  相似文献   

6.
谢赫《古画品录》中的易理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赫<古画品录>中所提出的诸如"气韵生动"、"事绝言象"、"雅郑兼善"、"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六法"与"六品"等命题、概念与审美准则,无不源于<周易>系统中的易学思维.易学特别是王弼易学作为撰述主旨贯穿全书始终,构成了谢赫<古画品录>的画学基石.明乎此,不仅对<古画品录>可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亦有助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理论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澄清.  相似文献   

7.
叶矫然生当明末清初之际,此时期亦为史事派易学著作,如吴曰慎<周易本义爻征>、金士升<易内传>、胡世安<易史>等相继问世之时.<四库全书总目>于上述诸书,虽未选录于经部易类,然于叶矫然<易史参录>一书,则载诸<存目>,欲研究清初史事易学,探究史事易学何以至清而趋于极盛,则叶氏其人其书,自有不可不涉猎者.本文主要从<易史参录>著述背景与体制、易学渊源、援史证<易>特色、价值得失,并就<四库全书提要>主要论点提出一愚之见,略作修正与补充.由于叶矫然<易史参录>为清初史事宗易学重要之易家,其书亦影响同治年间另一史事易家曹为霖<易学史镜>甚巨,希望藉由本文之作,能提供未来从事清代史事易学,或清代易学史研究者之参考,进而有裨于吾人于清代易学全貌之了解.  相似文献   

8.
<录异记>是杜光庭一部重要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但自古及今,常被目为与道教无涉的文言小说,而实际上该书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编排上.<录异记>内容不仅记载仙类故事,还有很多与道教密切相关的图谶瑞应;结构看似混乱芜杂,实际有自己内在的组织方式,内中暗含成仙得道的"变化"学说.<录异记>是一部带有较强道教色彩的宗教文献,应该是典型的宗教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伏牛山自在禅师系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709-788)法嗣,也是河南佛教圣地伏牛山的实际开创者,亦是将洪州禅法自南方传入京洛的重要人物,然而传世文献对其记载并不多。最早收录伏牛自在禅师的资料是编于南唐时的《祖堂集》,可惜记载不详;《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鉴诫录》及《云岩寺记》碑文,对伏牛自在禅师也略有提及。通过以上文献大体可勾勒出自在禅师的生平事迹及禅法。  相似文献   

10.
"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品评理论是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首先提出的,它作为"六法"之一,居于首位.这一概念自谢赫提出以来,即成为中国画论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历代画论几乎都有所论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