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的实质是"传播学研究中国化"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历经起步学习期、探索发展期和走向深化期三个阶段。综括三十多年来从传播学层面研究孔子及《论语》的著述活动,大致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研究方向:一是孔子及《论语》传播史实研究;二是孔子及《论语》传播思想研究;三是当代新闻传播事业语境下孔子及《论语》的价值转换研究。准此,由改革开放以来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的进程看,成绩和不足并存,学界应纠弊趋新,开创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之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暨《孔子研究》杂志于四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孔子故乡曲阜举行首届春季学术讨论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匡亚明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地的有相当造诣的学术工作者、教学工作者,还有新闻、出版界的同志,共七十余人。全部名单如下(以姓氏笔划为序):  相似文献   

3.
<正> 《孔子研究》创刊一年来,出版四期,共发表文章87篇。1986年3月25日创刊号发行后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8家报纸、杂志报道了《孔子研究》创刊的消息,并全文或摘要刊登了谷牧同志为《孔子研究》创刊号所撰写的发刊词。有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了新闻稿。美联社、合众社、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也发表了有关消息。同时,国外学者如美国学者陈荣捷,日本学者冈田武彦、金谷治等  相似文献   

4.
<正>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向来以文名,不以武称。这并不等于孔子没有涉及军事。我认为孔子有军事思想,本文拟就孔子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来源及其价值作初步研究,若有不妥之处,祈望纠正。《论语·卫灵公》载:“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左传》哀公十一年也有类似的记载:“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日:‘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相似文献   

5.
<正> 《论语》虽然不是孔子本人亲作,但直接记录孔子即事言理的思想观点。因此,应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基于这个前提本文主要依据《论语》来研究孔子的说诗。一、孔子说诗皆断章取义《论语》中涉及诗的共十七章,其中引诗句来说诗的有七章。(一)《八佾》: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二)《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相似文献   

6.
1990年8月20日至23日,《孔子研究》杂志和《东北之窗》杂志,在辽宁省大连市联合举行了1990年夏季孔子思想研讨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官达非、副会长张黎群和中外近40名学者出席会议,就孔子思想在现代的价值进行了讨论。一些学者还分别以《孔子仁学与现代社会》、《孔子仁学的现代价值》、《孔子仁学及其现代价值》、《孔孟仁爱思想对人物的关怀及其现代意义》等为题,直接阐述了孔子仁学在现代的作用。与会学者认为,作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孔子思想是对以往思想的总结,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中起了其他思想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  相似文献   

7.
金景芳先生与孔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今年6月9日是金景芳先生90岁生日,今年又是他从事教育工作70年,《孔子研究》邀我写一篇文章,以兹纪念。我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写些什么呢?我想,金先生一辈子都在研究孔子,对孔子这个人物特有兴趣,而且老来弥笃,文章又要发表在《孔子研究》上,  相似文献   

8.
<正> 匡亚明的《孔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出版后,蔡尚思发表了题为《不宜抬高孔子》(载《书林》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不宜》)的书评。1987年1月27日,匡老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以下简称《如何》),主张对孔子评价要坚持“三分法”。随后,蔡老又发表了《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载《文汇报》1987年3月10日。以下简称《也谈》),提出了不同意见。拜读了二老的大作,深受教益。同时,也有不少疑问。我想,既谓“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那就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既“不宜抬高孔子”,也不宜贬低孔子。现不揣冒昧,略陈管见,向二老请教,祈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9.
<正> 据《恽代英文集》和《恽代英日记》所载,恽代英已刊、未刊的关于孔子研究的文章有《我心日中的孔子》、《耶稣、孔子与革命青年》以及他在日记中记录的研究心得。这些材料虽不是研究孔子的鸿篇巨制,其对孔子的评价也未必人人赞同,但其研究态度之公允,方法之科学,不仅在当时(“五四”前后)高出时论一筹,即至今日也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概括言之,有以下几点: (一)评价孔子不要各执一词,既不能要求孔子的言论“没有一句错的”,也不能认为“没有一句不错的”。恽代英说,孔子的学说,自然不尽可信,但他确是“苟有所见之大学者”,对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日报》“学术研究”版今年3月12日发表了董国尧的《孔子的艺术理论》一文后,又连续发表了岷父、石芃、张笔的文章,就研究孔子艺术理论的方法论问题,展开了讨论。兹简介如下:董国尧认为,孔子的艺术理论是有一个完整体系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理论。“特别是‘兴观群怨’四字,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艺术观点”,而“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史》2013,(2):130-130
<正>自201 3年1月1日起,哲学研究杂志社的发行工作(包括邮发和零售)全部交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代理。请订购《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及《中国哲学史》的新老客户拨打以下电话咨询。电话:010-59366555 010-59366565联系人:刘振华张明娟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座1403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研究》是经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批准,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专门反映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诸方面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惟一的、不可替代的有关孔子、儒学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1986年3月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  相似文献   

13.
<正> 孔子思想有两大特点:一是内容丰富;二是灵活性大。因为内容丰富,人们常常各取所需;因为灵活性大,则易被人们歪曲。加之孔子诞生至今已二千五百多年,其思想流传至今,走样的地方可想而知。要探索孔子真实思想,当然主要是研究孔子本人的一言一行。一般孔孟并称,事实上孟子的思想已和孔子有很大差别,甚至孔子嫡孙子思的思想也已起变化。孔子弟子这么多,总的来讲可以说是继承孔子的,但他们的思想也有千差万别,还需加以具体分析。我们知道直接记载孔子和他弟子们言行的著作就是《论语》,但《礼记》中的《檀弓》也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的,应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论语》。《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就是言多于行,而《檀弓》中  相似文献   

14.
<正>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孔子研究十分活跃,文章和专著不断涌现,可谓硕果累累。匡亚明同志的《孔子评传》是这众多硕果中更为突出的一个。《孔子评传》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对孔子及孔子思想作了历史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系统研究,取得很大的成功。《孔子评传》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提出了一些新认识、新概念。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史》2013,(3):130-130
<正>自2013年1月1日起,哲学研究杂志社的发行工作(包括邮发和零售)全部交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代理。请订购《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及《中国哲学史》的新老客户拨打以下电话咨询。  相似文献   

16.
一、孔子与《易经》的关系讨论孔子与《易经》的关系,这也是一个老问题。这个问题可分为三方面:一是孔子是否读《易》。二是《周易》卦爻辞与孔子的关系。三是“十翼”与孔子的关系。关于孔子读《易》的问题,这本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史记》里明言: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学术界对孔子思想的看法分歧很多,但是有一点大家似乎没有什么异议,就是孔子思想是属于“人文主义”,而非宗教的。可能不同的学者在使用这个概念时还有不同的侧重,但主要的意思应是一致的,就是指:孔子“强调‘人’的价值”,主张“天地之间人为贵”(嵇文甫《关于孔子的历史评价问题》,见《近四十年来孔子研究论文选编》齐鲁书社1987年,第3页)。并且,“他最关心的是一个良好政府与和谐的人伦关系为基础的良好的社会”(陈荣捷《孔子人文主义导言》,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4期)。而相比之下,对超验的上帝、鬼神、灵魂等问题则不大重视,或者简直可以说不愿多谈。孔子在回答子路问鬼神和生死时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就显然是表达了一种拒  相似文献   

18.
<正> 孔子一生主要是办学教书。他从30岁左右起收徒讲学,以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弟子。在教学过程中,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整理古代文献以充作教材之用。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又二,开创了儒家学派。冯友兰在30年代著的《中国哲学史》中称:“孔子是一教育家”,“孔子只是一个‘老教书匠”。冯友兰的这一评价是很恰当的。今天人们对孔子的评价虽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似乎是共同的:承认他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毛泽东青年时代曾有志于教育,自称:“我是学教育的一个人”(《致黎锦熙信》,《  相似文献   

19.
马王堆帛书《易》的发现 ,对于孔子与易 ,以及易之经传研究 ,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讨论了四个问题 :(1 )帛书《易》文之内容及其抄写年代 ;(2 )孔子作“十翼”问题 ;(3 )《易》中“子曰”问题 ;(4)孔子对《易》辞之新诠释 ;(5 )孔子之“神道设教”观  相似文献   

20.
对于《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章的解读,历来仁智互见,但因本章涉及孔子的身世、孔子的知行思想、孔子与《易》的关系等问题,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求得比较接近原意的理解。解读本章,主要有三个障碍,日加,曰五十,曰易。现逐一予以疏通。先说“加”。郑玄、何晏、皇侃、邢 等早期注本均作如字解,但更早的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却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将《孔子世家》与《论语》对照,可以看出,《孔子世家》是根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