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净土法门     
慈云寺每年冬季为纪念弥陀诞辰都要举行念佛七。今年的佛七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来参加法会的居士不少,据说有二百多人。天气很冷了,能有这么多人冒着严寒来到寺院念佛,很殊胜,也很难得。希望同修们珍惜这个机缘,好好念佛。  相似文献   

2.
各位居士发心来这里参加佛七,因缘很殊胜。我本人对各位的精进心、勇猛心、向道心感到非常敬佩。不少居士希望我能经常给大家讲讲佛法,但由于教务工作比较忙,所以各位这种愿望没有能够及时满足,很抱歉。今天已经是佛七第四天了。前几天,明哲法师等已经给各位开示了很多,而且有许多人经常在这里参加佛事活动,经常听各位法师讲法。我今天仅就念佛与修定应注意的问题,根据佛祖的言教,同各位谈一点体会。我们这次举行的是念佛七,严格地说,念佛也是禅定的一种。大家每天念的回向文中就有“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的话。念佛的人都希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正定。念佛三昧也就是念佛的正定(或禅定)。念佛如果不能念到一心不乱,念佛就  相似文献   

3.
精进佛七开示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第六天(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克期取证与求生西方今天是念佛七的最后一天,在这七天中,诸位师父都很精进念佛,在念佛的境界上必定有很大的长进。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因为边学习边念佛,所以可能没有很明显的成就,仅仅种种善根。种植...  相似文献   

4.
学诚 《法音》2004,(9):21-27
所谓“念佛七”,是佛教徒密集修行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注重这种胜会。随着修学佛法岁月的增长,以及对佛法理解的逐渐深入,我觉得念佛法门这样一个万修万人去的殊胜法门,自佛法流传二千五百多年来,总是弘扬得不够,甚至于修习念佛法门的人,对这个法门还多少  相似文献   

5.
精进佛七开示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第一天(农历十一月十八日)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从昨天晚上起七到今天,二序大众都来参加了。看到大家一起认真地念佛,我很受感动!我虽然出家已经十多年了,参加过很多佛七、禅七,出外参学也有不少所见所闻,但在广化寺还未曾主持过佛...  相似文献   

6.
精进佛七开示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第四天(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净土三资粮──信愿行几天以来,早晨、白天来参加念佛的人数都没有晚上来得多,我想大概有二个原因,第一,晚上是大众最闲静的时候,厨房、流通处、外寮等的各位师友都来参加念佛;第二,借此佛七期间来听一...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5,(9)
<正>抗战时期的弘一大师,虽身在佛门,传经布道,但其爱国热情丝毫不曾有减。民族危亡,国难当头,面对日寇的侵略,弘一大师的民族气节老而弥坚。弘一大师常讲,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大师说,念佛的人要常抱积极之大悲心,看到哪里有苦难,就要去哪里救苦救难。念佛的人虽然内心清净,厌离娑婆,不执着人间,但是要空而不空。既要空,要无我,把自己奉献给众生,愿众生早成佛道;又要不空,要关心人间,不忘世间苦难,努力去做利  相似文献   

8.
打七     
“打七”是指在 七天中,集中精力, 克期求证的修行。 修行者为了求得在 短期内得到比较好 的修行成果,常作 限期的修行,在一 定时期内,除了必 要的饮食睡眠之 外,专心致志地修 行。通常大多以七 日为期,称为“打 七”,又称为“结 七”。如果要七天之 内,专修念佛法门 者,称为“打佛七”,略称“佛七”;专修禅宗法门者,称为“打禅七”,略称“禅七”;专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为“观音七”;专念地藏王菩萨名号,为“地藏七”。 “打七”应该是起源于善导的念佛三昧行仪,善导在《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指出,念佛三昧,可…  相似文献   

9.
念佛一门,依佛之三身,依行者之身口意,即相应成三。依理法念佛法身,即法身念佛;依心法念佛之相好功德,即观想念佛;依口念佛名号,即称名念佛。念佛基本之理,即此三者。然后世请师,又将念佛之法,依不同之标准,详加分类;或依不同之侧重,而一门深入(如净土宗之侧重称名念佛)。 其中天台智者大师所撰之《五方便念佛门》一文,详开念佛之五门及入方便之次第,融天台教理与念佛之法于一体,独树一帜,极具代表性。 一、五门禅观与观相念佛 五门禅观,是行者由浅入深之五个次第。智将其与观相念佛相结合,从而阐发了观相念佛之浅深…  相似文献   

10.
魏磊 《法音》2001,(3):7-15
信愿胜心萌发,则念佛行持若决江河,沛然莫御。净宗念佛复有多门,主要有四种:一、实相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持名念佛。实相念佛是专念自性天真佛,真如实相虽然本具,而众生障重,解悟者稀。观像念佛,注目圣像观视,然像在可修,离像则难,净因易断,相续甚艰。观想念佛,凡夫心粗,净土境细,妙观难成。唯持名念佛,简要直捷,但能继念,便得往生。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故称为径中之径。  南无阿弥陀…  相似文献   

11.
念佛体会     
明康 《法音》1996,(11)
念佛体会明康曾有同修问我:“居士慈悲,请谈一谈净宗念佛法门!”众所周知,净宗念佛法门是最殊胜的修持方法。发心修持者,此一句六字洪名使你的人生充满光明。我于1987年皈依青龙寺妙莲法师专修净宗念佛法门,数年来不论时务多繁忙,坚持日诵佛号万余。现谈一谈笔...  相似文献   

12.
妙音 《法音》2002,(3):35-38
虽然世尊早有明训,众生皆有佛性,本来都可以成佛,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现在,学佛人大增,念佛者多,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念佛人中,流于偏激执著者甚多,是非常可惜的。甚至有些地区,偏执者人多势众,偏又喜欢干涉别人的修法,使得修学其他法门、其他宗派的人,不敢讲话,噤若寒蝉。学佛而至偏执,又进一步演变成对别人的干扰,是与佛法的精神背道而驰的。有一位修密宗的出家师父,曾向笔者哭诉,因为念佛人的偏激,把学密的视同邪魔外道,因而无人供养,生活陷入困境云云。现将常见的一些偏执表现举例如下:有一个自称专修净土的…  相似文献   

13.
念佛的意义     
《法音》1989,(5)
修净土法门,唯一的行持,就是诚心念佛。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念佛?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义,就是求得现前一念心的觉悟与明白。一念具足十法界,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如能发心念佛,则一念念佛,一念觉悟,念念念佛,念念觉悟。人谁不愿觉悟,谁不愿明白,但是  相似文献   

14.
打斋于寺院举行法会时,信徒出资斋请与会大众,广结众缘,称为打斋。打七“打”,举行的意思。打七,指于七日中克期求证的修行。若于七日中专修念佛法门者,称为打佛七,略称佛七;专修禅宗法门者,称为打禅七,略称禅七。此外,亦有专念观世音圣号的观音七。打板又作打版。丛林中,于斋食、开浴、普请、上堂等集会时,敲击木板,发出声响,以  相似文献   

15.
“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蔼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禅归净。  相似文献   

16.
佛言祖语     
《法音》1993,(2)
夫学佛者,无论庄严形迹,止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见在作福念  相似文献   

17.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18.
念佛法门     
《法音》1990,(5)
佛教净土宗以念佛为正行,依据佛教经典有四种念佛:一、持名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实相念佛.一、持名念佛.即《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具体念法又分多种,从出声与否而言,有出声念、金刚念(微动口齿,其声在口耳之间)、默念.从摄心方法而言,有计数念,  相似文献   

19.
陈星桥 《法音》2008,(1):42-56
佛告阿难,汝勿忧也,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三曰念佛转法轮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阿难,我般泥洹后,族姓男女念佛生时,功德如是;佛得道时,神力如是;转法轮时,度人如是;临灭度时,遗法如是。各诣其处,游行礼敬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长阿含经》卷第四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7,(1)
<正>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大部分的佛教徒修禅宗和密宗,修净土的相对比较少,认识净土的人也不多。很多人对净土法门有一些误解,认为单靠念佛往生是迷信。感觉上净土法门似是知识水平不高或年长佛教徒的修行方法。很多朋友问我,你是科学家,亦是大学校长,为什么信佛?更为什么去修净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