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义南 《天风》1996,(12):39-41
十二、法拉第(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基督教会长老。法拉第以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电学之父。爱因斯坦在书房里挂着法拉第的画像,以表达他的崇敬之情。 法拉第出生在伦敦城郊一个穷铁匠的家庭,父母是追求敬虔与属灵生命的小教会成员。法拉第只上过两年学,他自习文化,做过卖报童,书籍装订工,他20岁时听化学家戴维的课并担任他的助手。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第一个不使用氧气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当他下山后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密时,他郑重其事地说:“这没什么秘密,我知道大脑是一个重要的氧气源,科学家告诉我们,各种思想在大脑中相互撞击时竟要消耗我们吸入全部氧气的40%,所以,为了减少对氧气的消耗,我只有向前这个念头,至于其他的任何想法我都把它们从脑子里抛掉。没有任何的杂念,我就等于放下了一个背在身上的巨大的包袱,轻松地向前。这就是我成功的全部秘密。”人只有让自己的潜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他的人生才会变得丰厚起来。英国化学家法拉第早年投身到戴维主持的皇家研究所做研究员,做…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的一位教师布罗迪在整理阁楼旧物时,偶然发现了戴维在皮特金幼儿园时的春季作文,题目是《未来我是内阁大臣》。戴维认为,将来他肯定会成为英国的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看到戴维的这篇作文时,布罗迪笑着说:"这个戴维,真是异想天开。"在布罗迪看来,一般人要想当上内阁大臣,也许还有机会,但对一个盲人来说,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布罗迪的想法和许多人的想法一样,眼睛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盲人失去了眼睛,教育、出行、交际等方面都会存在障碍,失去了竞争的潜力。然而,一封特别的来信却改变了布罗迪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法拉第<1791-1867>,英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和自然哲学家,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开辟了人类电气时代的新纪元。只要读完初中三年级的人对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都不会陌生,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教科书关于这一概念是这样描述...  相似文献   

5.
爱的热情逐渐冷却,这意味着你们的关系结束了吗?英国著名婚姻专家安德鲁·马歇尔告诉你:不要失望,这只是爱情的一个阶段而已。在所有向婚姻专家安德鲁·马歇尔咨询过的夫妇中,几乎1/4的人是因为其中一方曾承认:“我爱  相似文献   

6.
有什么用     
正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长期潜心研究电学和磁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确定了电磁感应定律;又发现了电解定律……他是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法拉第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一次,他应邀做关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演讲。结束后,一个无知而又傲慢的贵妇人当众有意挖苦他:"尊敬的教授先生,您的口才实在令人佩服,可您讲的  相似文献   

7.
王正瑞 《天风》2007,(19):31
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哥白尼、法拉第、波义耳、林奈氏、巴斯德、巴斯噶、霍顿、虎克……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世界许多著名的大科学家都信仰基督教?因为圣经中大量的科学预见逐渐被他们所发现,因此许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逐渐认识了神。基督教已成为现代科学的思想基础,而基督信徒也是发展现代科学的中坚力量。圣经不是一本科学专著,乃是一本论述神的创造,神对人类救赎、神所默示的巨著。然而圣经中  相似文献   

8.
在伦敦的一家科学档案馆里,陈列着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写了10年的一本日记。这本日记非常奇特:第一页上写着:“对!必须转磁为电。”以后,每一天的日记除了写上日期之外,都是写着同样一个词:“No”(不)。从1822年直到1831年,整整10年,每篇日记都如此。只是在这本日记的最后一页,才改写上了一个新词:“Yes”(是的)。这是怎么回事?原来,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金属线通电后可以使附近的磁针转动。这引起法拉第的深思:既然电流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流呢?法拉第决心研究磁能否生电的课题,并决心用实验来回答。…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医学家世系研究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合肥230032)杨善发,丁宏一、科学家世系研究概要在科学史上,对科学家进行世系研究始于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他在研究了17世纪至19世纪300年中近千名著名人物的才能后,写出了《遗传的...  相似文献   

10.
铭记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英国教师布罗狄发现了尘封已久的一家幼儿园31位孩子的作文簿。布罗狄不经意地随手翻了翻,顿时被作文簿中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构思与设想吸引住了。在“未来我是——”这个总的题目下,31位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幅幅充满幻想与浪漫色彩的美丽图景。有的梦想自己的未来是一个指挥军舰的海军大臣,永远不会被海水淹着呛着;有的梦想自己将来当上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法国25个城市的名称,而他的同学最多只能背出7个……尤其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一个名叫戴维的盲童,认为自己将来必定是英国的内阁大臣…  相似文献   

11.
汤因比市民之会是研究英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世界文明史评论家而成立的一个学术团体。该会已成立19年。里前拥有会员300多人,多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还有30多家法人团体会员。每月举行一次讲演会、讨论会全学会有月刊。早在15年前,他们在世界上第一个把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谢灵顿,早年是一个横暴乡里、染尽恶习的浪荡子。一次,他心血来潮向一位女士求婚,不料那女士断然拒绝:“我宁愿跳到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嫁给你。”这当头一棒,羞得谢灵顿无地自容。从此,他发愤读书,改过从善,终于成了近代神经生理学的创始人,并于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事例告诉人们,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自尊心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能源。女士由于厌恶,对谢灵顿出言刺激,在客观上对他的自尊心起到了“点燃”、“引爆”作用,促使其猛醒。从一定意义上说,姑娘在无意间运用激励之言创造了一个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正"信仰但不从属"是社会学、现代化理论中关于宗教世俗化趋势的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由英国社会学家格瑞斯·戴维(GraceDavie)在其1994年出版的《1945年后英国的宗教:信仰但不从属》一书中提出。作者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在(有国教传统的)英国现代化进程中,宗教在社会中地位的变迁,对以英国为代表的北欧国家中传统宗教快速  相似文献   

14.
克隆羊“多莉”的启示:谈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隆羊“多莉”的启示———谈科研选题的重要性湖北省襄樊市第一医院(441000)方细堂今年2月27日世界著名科学杂志英国的《Nature》发表了英国科学家I.Wilmut等关于克隆羊的研究论文。由于根据克隆羊“多莉”的原理和技术来克隆人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学家谈高科技与社会发展·本刊编辑·〔编辑按语〕《走向新世纪——科学家谈21世纪高科技》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与陕西教育出版社的一个合作项目。现在该书即将出版。该书作者都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就其内容来说,该书不仅对一...  相似文献   

16.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学者高桥敷先生,在他《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曾详细记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门上,一块花玻璃被打碎了。  相似文献   

17.
1 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载体是小小的细胞一年一度的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所梦寐以求的诺贝尔科学大奖的揭晓 ,正似一年一度金秋田野的丰收 ,真是硕果累累 ,满园飘香 ,令人鼓舞 ,催人奋进。今年的诺贝生理学或医学奖 ,授予了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做出卓越贡献的美国人利兰·哈特韦尔、英国人蒂莫西·亨特及保罗·纳斯三位科学家。可谓众望所归 ,历史的回报。切莫小看一个个微不足道、其貌不扬的细胞。它是人体生命的单位 ,也是一切有机体生命的起源。一个细胞虽然十分渺小 ,至今谁又能完全诠释它其中全部的奥秘 !讲清它的甲乙丙丁 !…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与古代印度、埃及、巴比伦是人类文明史上四颗灿烂夺目的明珠。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Needhan Joseph)曾经说过:“公元1—15世纪中,中国的科学技术,比欧洲进步得多”(《四海之内》)。我国有浩如烟海的古籍和数量繁富的文物,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笔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论是在整理古籍还是在鉴定文物时,都离不开具体的尺寸概念。古籍中记载和文物中测量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由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主办的新技术革命与系统工程讲习班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联系史实阐述了科学革命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后指出,我们现在又面临着一次新的科学革命。他说,现在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能物理、基本粒子。这些学问实际上是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世界。从十七世纪牛顿力学开始建立的是对宏观  相似文献   

20.
陆道骆 《天风》2005,(3):44-44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生前曾翻译了许多法国文学名著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等等,他的儿子傅聪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也是波兰肖邦钢琴比赛评委中唯一的亚洲人。 傅雷夫妇在"文革"浩劫中,双双自杀,含恨离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维护了人格的尊严和生命的升华。当年傅雷先生的两个孩子,大儿子傅聪生在英国,二儿子傅敏在北京关在"牛棚"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